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20105)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母义明郝好杰韩为东臧丽刘杰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西管理职业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干细胞
  • 9篇细胞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充质干细胞
  • 7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6篇间充质
  • 5篇胰岛素抵抗
  • 5篇间质干细胞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小鼠
  • 2篇炎症
  • 2篇胰岛素抗药性
  • 2篇人脐
  • 2篇人脐带
  • 2篇人脐带间充质...
  • 2篇脐带
  • 2篇HEPG2细...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302...
  • 1篇山西管理职业...

作者

  • 10篇母义明
  • 8篇郝好杰
  • 5篇韩为东
  • 4篇臧丽
  • 3篇程愈
  • 3篇刘杰杰
  • 2篇遆冬冬
  • 2篇付小兵
  • 2篇孙晓雅
  • 2篇董亮
  • 2篇佟川
  • 2篇谢敏
  • 1篇李晓斌
  • 1篇高杰清
  • 1篇韩庆旺
  • 1篇易辉
  • 1篇穆冰
  • 1篇何君
  • 1篇杨国庆
  • 1篇宋一民

传媒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稳定抑制NLRP3表达的HepG2细胞的构建
2015年
目的:构建针对NLRP3基因的短发夹RNA(sh 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在Hep G2细胞中鉴定该载体对NLRP3的抑制效果。方法:设计针对NLRP3基因的sh RNA序列,将其插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 WPT-U6-sh RNA-CMV-GFP中,将载体与包装质粒ps PAX2、p MD2.G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得到的病毒原液浓缩后系列稀释为9个浓度递减的病毒液,分别转染293T细胞后进行滴度测定;用获得的慢病毒液感染人肝癌细胞系Hep G2,获得稳定沉默NLRP3的细胞株;利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稳定细胞株中NLRP3的沉默效应。结果:构建了具有沉默效应的慢病毒干扰载体;稀释法测定干扰病毒滴度为2×108TU/m L;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均证实慢病毒转染后,细胞株中NLR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构建了人NLRP3基因特异性慢病毒干扰载体,获得NLRP3基因稳定干扰的Hep G2细胞株。
孙晓雅韩庆旺宋晓艳何文俊郝好杰韩为东母义明
关键词:NLRP3短发卡RNA慢病毒载体HEPG2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养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经尾静脉输注hMSC或等量10倍浓缩的hMSC培养上清后,每日检测实验大鼠血糖。治疗后第7天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胰腺组织行胰岛素/胰升糖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干细胞注射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均P〈0.01),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均明显改善(均P〈0.01),胰岛内β细胞数量增加。尾静脉输注10倍浓缩hMSC培养上清可在糖尿病大鼠中发挥类似hMSC的治疗效应。结论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尾静脉输注hMSC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增加胰岛内β细胞数量,该疗效可能源于hMSC的分泌效应。
高杰清谢宗燕母义明郝好杰谢敏程愈张琪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目前的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极强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纤维基质细胞,基于其分泌效应、免疫调节功能、直接参与损伤修复等多种作用机制,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治疗的研究。随着对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病及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相信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成为一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手段。
谢敏郝好杰刘杰杰母义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体外PLGA三维支架上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研究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三维支架在骨髓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在平面和PLGA三维支架上对小鼠骨髓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对2组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功能检测,对照组为小鼠胰岛细胞.结果 2组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均呈双硫腙(DTZ)染色阳性,胰岛素、C肽双染阳性,胰高血糖素阳性和生长抑素阳性;在高糖刺激下,PLGA三维支架组的胰岛素分泌量较平面组显著提高(P<0.01).电镜提示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具有类似β细胞的超微结构且与支架有良好的相容性.结论 PLGA三维支架有益于提高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功能,且与胰岛样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宋一民蔺晨李晓斌穆冰赵玉沛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胰岛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通过增强自噬缓解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缓解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增强自噬的分子机制.采用C57IBL小鼠高脂喂养后STZ注射造2型糖尿病模型.经尾静脉输注1×10^(6)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每天检测小鼠血糖,通过HE染色和PAS染色检查肝脏中的脂质沉积和肝糖原含量.免疫印迹检测其肝脏LC3B、ATG7和Bclin1;免疫荧光检测LC3.结果显示UC-MSC输注后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数)显著下降.WB显示干细胞输注后小鼠肝脏中LC3和ATG7的表达明显增加,LC3 II/I的比例上升.因此,在2型糖尿病小鼠中,UC-MSC输注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增加小鼠肝脏中的自噬.
邹俊彦薛婧尹雅琪于松岩程愈母义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抵抗自噬
干细胞——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被引量:7
2015年
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目前的抗糖尿病药物并没有针对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只能解除或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干细胞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等特性,已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颗新星。基础研究显示,干细胞可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外周靶组织抵抗以达到持久稳定降糖的目的。目前一些小样本临床试验已验证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大样本、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开展将会提供更多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数据,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铺平道路。
母义明臧丽
关键词:糖尿病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素C肽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小鼠的安全性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免疫反应和毒性。方法将SPF级别的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一次5×106/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相同容积的PBS。注射后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症状,末次注射后1周、4周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免疫反应指标、脏器质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小鼠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无形态学差别,以及免疫结果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C57/BL6J小鼠是安全可行的,对受者无明显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
何君李洋陈威郝好杰李名烁韩瑞红武鑫卢星辰金翠英郭珣易辉李晓岑赵颖武岩徐玉环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s-CM)对人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根据葡萄糖利用情况筛选出最佳造模剂使用浓度及时间;以正常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给予棕榈酸处理的细胞为IR模型组,加入BMSCs-CM为条件培养基(CM)干预组,而加入同样经半透膜浓缩后的低糖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细胞培养、糖原染色、葡萄糖及糖原检测试剂盒等方法来分析各组葡萄糖利用情况;免疫印迹法观察BMSCs-CM对IR HepG2细胞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底物(p-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与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及激动剂740Y-P后继续观察上述胰岛素信号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1)以0.25 mmol/L棕榈酸作用HepG2细胞24 h的方法成功建立IR模型;IR模型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细胞内糖原含量也显著减少(P<0.05).(2)与IR模型组相比,CM干预组HepG2/IR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明显改善(P<0.05),而在阴性对照组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CM干预组p-IRS、PI3K与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模型组(P<0.05);而在加入LY294002阻断PI3K后,给予BMSCs-CM后PI3K及p-AKT蛋白含量则未增加;进一步加入740Y-P过度激活PI3K后,则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较IR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 大鼠BMSCs-CM的胰岛素增敏作用与p-IRS、PI3K与p-AKT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孙晓雅郝好杰韩为东母义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胰岛素抗药性HEPG2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INS-1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CM)对促炎因子诱导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至第3代,收集、浓缩其上清液,获得富含BMSCs分泌因子的条件培养基。用含促炎因子TNF-α、IL-1β、IFN-γ的培养基处理INS-1细胞48h,造成炎症损伤β细胞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BMSC-CM继续培养12h,所获细胞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促炎因子组,1×BMSC-CM组,2×BMSC-CM组,4×BMSC-CM组。采用CCK-8法检测INS-1细胞存活率,膜连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促炎因子组INS-1细胞存活率下降至正常对照组的75.84%±1.53%,细胞凋亡率增加(17.23%±1.77%),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34.3%±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MSC-CM有效对抗了促炎因子导致的INS-1细胞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4×BMSC-CM组效果最佳,该组INS-1细胞存活率较促炎因子组升高了11.86%,达到87.7%±2.08%,细胞凋亡率下降至8.67%±1.59%,ROS生成量减少至17.1%±2.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CM可抑制促炎因子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MSC-CM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赵坤郝好杰臧丽杨国庆李祥韩为东母义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凋亡炎症INS-1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问题与挑战
2022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成体干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MSCs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且安全,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MSCs的临床应用。本文就MSCs治疗2型糖尿病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做一综述。
程愈母义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胰岛素抗药性Β细胞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