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027020)

作品数:17 被引量:372H指数:10
相关作者:苏小四林学钰董维红侯光才柳富田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地下水
  • 5篇盆地
  • 4篇硝基
  • 4篇硝基苯
  • 4篇鄂尔多斯白垩...
  • 4篇白垩系
  • 3篇水层
  • 3篇水质
  • 3篇含水
  • 3篇含水层
  • 2篇地下水水质
  • 2篇地下水水质评...
  • 2篇深层地下水
  • 2篇水化学
  • 2篇水质评价
  • 2篇CFCS
  • 1篇地下水矿化度
  • 1篇地下水年龄
  • 1篇地下水污染
  • 1篇地下水污染修...

机构

  • 17篇吉林大学
  • 2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7篇苏小四
  • 12篇林学钰
  • 9篇董维红
  • 7篇侯光才
  • 6篇柳富田
  • 5篇张文静
  • 3篇苏耀明
  • 2篇俞发康
  • 2篇万玉玉
  • 2篇张兰英
  • 1篇仲建强
  • 1篇易树平
  • 1篇王晓勇
  • 1篇张岩
  • 1篇吴晓芳
  • 1篇焦珣
  • 1篇孙立波
  • 1篇朱琳
  • 1篇刘杰

传媒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水文
  • 2篇水资源保护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9
2007年
在对地下水水质评价的评价指标与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指出应加强有关地下水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快水质标准的更新和修订速度,改善水质评价方法,充分利用GIS的技术优势是未来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方向。
苏耀明苏小四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评价
银川平原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被引量:19
2006年
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精度取决于对地下水溶解无机碳演化过程中影响地下水14C活度主要因素的准确识别及其影响程度的定量评价。以银川平原为例,在进行银川平原承压水反向地球化学反应路径模拟的基础上,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研究认为,控制银川平原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长石、角闪石、石膏等矿物的溶解以及Ca-Na离子交换。地下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路径上14C的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除补给区和承压水水位漏斗区外,银川平原承压水年龄均在2000a以上,属“古水”,天然条件下径流缓慢、地下水更新速度小。在承压水水位漏斗区外,沿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年龄逐渐增大;而在承压水集中开采区,承压水的年龄明显小于路径上游地下水,潜水与承压水之间的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
苏小四林学钰董维红俞发康
关键词:银川平原深层地下水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中深层地下水可更新速率被引量:14
2010年
为了缓解鄂尔多斯能源基地的供水压力和为当地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该区主要供水水源地的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的动力行为可以近似认为与地下水相同,因此,地下水系统中14C的输入、输出浓度可以提供地下水系统可更新能力的重要信息。利用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中、深层地下水14C数据,以地下水更新速率为指标,通过同位素数学物理模型定量评价了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随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中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多为0.1%/a~1%/a,可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更新速率绝大多数都小于0.1%/a,可更新能力较弱;盆地北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整体高于盆地南区。
万玉玉苏小四董维红侯光才
关键词:地下水
考虑样本差异的一种地下水质模糊评判方法与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应用传统模糊评判方法评价地下水质量时,通常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参考进行权重赋值,没有考虑由于水质复杂而引起的评价地区内部各取样点测试指标值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极有可能出现一个样本因某项指标的相对含量较大而被列为水质较差级别的现象,不能为水资源缺乏地区水资源管理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文针对传统模糊评判的不足,选用广义权海明距离公式为评价公式,用样本权重来表达样本差异程度,再和标准权重相结合作为总的权重,建立了考虑样本差异的地下水质模糊评判体系。选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Cl-、SO42-和NO3-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运用传统模糊评判和考虑样本差异的模糊评判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的环河组含水岩组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考虑样本差异的模糊评判所得的Ⅳ、Ⅴ类水分布面积明显小于传统模糊评判所得的结果,环河组含水岩组地下水水质的Ⅰ、Ⅱ、Ⅲ级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北部,盆地南部的地下水质明显劣于盆地北部。影响水质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水化学场、水动力场、岩相古地理等。
焦珣苏小四林学钰张岩
关键词:地下水质量评价鄂尔多斯盆地
硝基苯在傍河地下水源地迁移转化的模拟实验被引量:2
2007年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傍河地下水源地为主要模拟对象,进行了硝基苯迁移转化的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吸附与生物降解作用是影响硝基苯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淤泥介质对硝基苯的除去能力较高,砂砾介质对硝基苯的除去能力相对较弱。实验过程中,从进水口至出水口的各取样点依次出现硝基苯浓度峰值,并且随着硝基苯迁移路径的延长其浓度峰值相应变小。硝基苯的浓度峰值在含水介质中的持续时间并不很长,但由于硝基苯解吸附作用的存在,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拖尾现象。
张文静林学钰张兰英苏小四仲建强吴晓芳
关键词:硝基苯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被引量:19
2008年
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4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研究区浅、中、深三个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中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具有盆地北区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较低、淡水发育,盆地南区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较高、微咸水和咸水发育的分布特点。盆地北区地下淡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分水岭两侧的浅、中层地下水中和安边—东胜梁—四十里梁地表分水岭以东的无定河—乌兰木伦河地下水系统中。盆地南区除罗汉洞含水岩组地下水以淡水为主外,环河和洛河含水岩组中主要分布大面积的微咸水和咸水。
董维红苏小四侯光才林学钰柳富田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开展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以地下水水质量标准为基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以GIS为平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盆地北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较好,不同埋藏深度的地下水水质差异并不很大;盆地南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北区较差,中、深层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地下水水质类别主要为Ⅳ、Ⅴ类。
苏耀明苏小四侯光才朱琳
关键词:GIS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质评价
硝基苯在傍河地下水源地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开展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探讨硝基苯在傍河水源地的迁移规律、转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验的基础上,构建描述硝基苯在傍河地下水源地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淤泥介质对硝基苯的吸附能力相对较高,硝基苯在淤泥中的线性吸附系数为0.526 cm3/g,在砂砾中的线性吸附系数为0.123 cm3/g;硝基苯在淤泥介质中的生物降解作用也明显大于在砂砾介质中,其在淤泥介质中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可达0.043 h-1,而在砂砾介质中仅为0.002h-1。本次对室内硝基苯迁移转化实验的数值模拟效果较为理想,模拟结果对硝基苯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和转化规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量化描述,可将该模型进一步用于野外硝基苯迁移转化的模拟预测中。
张文静林学钰苏小四
关键词:硝基苯数值模拟
硝基苯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规律及其转化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在河流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条件下,硝基苯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规律及其转化机理。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从进水口至出水口的各取样点依次出现硝基苯浓度峰值,并且随着硝基苯迁移路径的延长其浓度峰值相应变小。硝基苯的浓度峰值在含水介质中的持续时间并不很长,但由于硝基苯解吸附作用的存在,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拖尾现象。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吸附与生物降解作用是影响硝基苯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淤泥介质对硝基苯的吸附能力要明显大于砂砾介质,淤泥介质中的微生物对硝基苯的吸附影响较大,而砂砾介质中的微生物对硝基苯的吸附影响较小。
张文静林学钰苏小四张兰英孙立波
关键词:硝基苯含水层
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循环深度确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地下水循环深度反映了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在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同位素技术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北两区的地下水循环深度进行了研究。同位素数据表明,盆地北区现代水循环深度为210 m左右,现代水循环更替速度较快;南区现代水循环深度大约为160 m,水循环更替速度较北区稍慢。中深部环河组和洛河组地下水则保存着古地下水特征,地下水更替速度慢。因而可以加大北区地下水的勘察力度。
柳富田苏小四董维红苏耀明俞发康
关键词:CFC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