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l26)

作品数:47 被引量:97H指数:5
相关作者:邓晓芒张廷国闻骏王亚娟罗正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黑格尔
  • 6篇哲学
  • 5篇施莱尔马赫
  • 5篇现象学
  • 4篇胡塞尔
  • 3篇人性
  • 3篇庞蒂
  • 3篇梅洛-庞蒂
  • 3篇精神现象学
  • 3篇句读
  • 3篇悲剧
  • 3篇《精神现象学...
  • 2篇道德
  • 2篇第三者
  • 2篇定言命令
  • 2篇信仰
  • 2篇形而上学
  • 2篇社会契约
  • 2篇身体
  • 2篇实践理性批判

机构

  • 4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作者

  • 11篇邓晓芒
  • 6篇张廷国
  • 6篇闻骏
  • 4篇王亚娟
  • 3篇王晓升
  • 3篇邵华
  • 3篇罗正东
  • 2篇蒋邦芹
  • 1篇何涛
  • 1篇万小龙
  • 1篇田道敏
  • 1篇朱国华
  • 1篇王继
  • 1篇罗绂文
  • 1篇翟欣
  • 1篇王继
  • 1篇林纯洁
  • 1篇黄子明
  • 1篇周红艳

传媒

  • 6篇德国哲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哲学研究
  • 2篇哲学动态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现代哲学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北方工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学术研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思想战线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13篇201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德格尔《面向存在问题》之解读与评析
2020年
荣格尔的《关于线》一书将尼采的虚无主义比喻为一条"零度线",主张跨越这条线,使尼采的强力意志建基于"劳动者"及其全球化的"总体动员"之上去寻求克服虚无主义的办法。海德格尔则指出这种构想的不彻底,如果还停留于形而上学的语言和面向存在者的思路,即使跨过了零度线也仍然是虚无主义的;只有改换思路,放弃寻求某个一劳永逸的存在者根据,在无和虚无主义中对虚无主义的本质作进一步的超越,在争辩和游戏中走上追问存在本身的冒险之旅,才能真正克服虚无主义和形而上学。海氏此文思想艰深,层次繁复,牵涉面甚广。本文紧跟海氏的思路,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意图,而且指出了他的诸多具体的理论漏洞,对他的整体构想也保持了一种批判和质疑的态度。
邓晓芒
关键词:虚无主义形而上学强力意志
漫长的革命:西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学术原创的未来被引量:7
2014年
西学的中国化是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国学术原创的基本条件之一。西学的疲软不振,可以从拒阻西学的三个维度获得某种解释。这三个维度分别为中国民族文化无意识、当代西方人文学科的政治转向以及前辈大师接受西学的历史经验。中国强调实践致用的传统认识型仍然在阻隔着我们对西学如其所是的认识;当代西方人文学科的政治转向倾向于让国人以政治知识化的想象去化约西人知识政治化的视角;而前辈大师绕过西学核心即认识论而取道传统学术的做法,则充分说明我们曾经获得过的西学成就极其有限。回顾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记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一场漫长的学术革命,不可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网络技术的发明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愿景。
朱国华
关键词:西学学术原创
自然与奇迹:论施莱尔马赫有关奇迹的形而上学批判
2014年
一直以来,如何从一个更科学、更合理、更合乎逻辑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宗教奇迹的产生与存在,对于众多科学家、哲学家和宗教学家来说都是一个既十分重要又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19世纪颇具影响的一位哲学家和基督教思想家,尽管施莱尔马赫认为奇迹破坏了作为宗教信仰根基的绝对依赖感,尽管施莱尔马赫认为自然有机系统并没有为奇迹留下任何存在空间,然而,施莱尔马赫对奇迹的批判却并非是基于他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相反,施莱尔马赫对奇迹的批判最终还是落脚在一种哲学性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来自于他对斯宾诺莎思想的吸收和理解。因此,当施莱尔马赫针对奇迹的形而上学批判最终导向对这种批判本身的反驳的时候,这一批判从哲学层面上讲最终归于失败。
闻骏
关键词:奇迹形而上学批判自然系统
《实践理性批判·导言》句读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导言的一个句读,共分两段,第一段概述实践理性批判和纯粹理性批判的关系,说明纯粹理性批判一方面保留了"自由"概念的可能性,从而单凭纯粹实践理性自身就足以对意志进行规定;另一方面排除了一切经验运用于这个概念的可能性。这就为纯粹实践理性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和范围,并使纯粹实践理性成为对一般实践理性进行批判的准绳。第二段则由上述关系引出了《实践理性批判》的章节安排,它和《纯粹理性批判》的结构具有相同的要素,但次序是相反的。本文对该导言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详细的解释。
邓晓芒
关键词:纯粹理性
我们在何种意义上拥有身体--从胡塞尔《观念2》中身体构成的分析来看被引量:1
2016年
当代神经生理学等研究身体的自然主义进路是对主体感受的客观物理还原,其主要表现为:将身体还原为生理物,将心灵定位于大脑并还原为脑神经活动的副现象,用刺激-反应的条件模式来解释身心行为。胡塞尔在《观念2》中对此的回应是,首先不做身、心的区分预设,而是通过现象学还原回到原初体验来描述身体是如何构成的,同时展示了自然主义的哲学前提、主要观点,并对其逐步反驳而得出结论:身体是与精神原初缠结在一起的人格生命体,身体表现为动机化行为,不可悖谬性地还原为客观生理的刺激-反应模式。而且对身体的自然主义统握也奠基于对身体的人格主义统握,后者包容并超越了前者。与此同时,胡塞尔由于分析了精神与身体相互缠结而形成的人格生命,便打破了在《逻辑研究》中对身体所做的单纯指号性理解,使身体行为成为精神的活生生的表达,并使整个世界成为身体的扩展。
王继
关键词:胡塞尔身体
论康德对机械论自然观的超越被引量:3
2017年
康德在18世纪自然科学机械论占统治地位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超越机械论的几种方案。第一种是撇开机械论所占据的认识领域而到实践领域中去另起炉灶,在现象和自在之物、理论和实践之间做出绝对的划分;第二种是对经验对象进行反思性的判断力的主观重建,在自然的形式合目的性中发现人的情感能力的先天原则,揭示其中美和崇高的意义;第三种是将反思性的判断力转用于对有机体的整体把握,将机械论的法则作为手段用来为有机体的内在目的服务;第四种则是通过对有机体的外在目的的推导而设定一个自然内在的最后目的,这就是人和人的文化,并在这一更高层次上将人与人的机械关系(暴力冲突等)纳入到合乎道德目的的公民法治社会秩序之下,由此走向上帝和至善的终极目的。这四种方案每种都在超越机械论的道路上向前跨进了一小步,都不到位,但却为后人(如谢林、黑格尔和胡塞尔)真正超越机械论的局限性打开了一扇窗户。
邓晓芒
关键词:机械论目的论
梅洛-庞蒂与海德格尔之间“缺失的对话”被引量:2
2014年
尽管在其现象学路径中,梅洛一庞蒂更多地谈到胡塞尔,但与此同时,他和海德格尔一样关注“生存”和“存在”问题。早期梅洛一庞蒂从身体性、肉身化主题出发,这类似于海德格尔从“此在”(Dasein)的优先性出发,作为目标的“存在”则藏而不露;中期梅洛一庞蒂从语言、社会文化现象出发,“存在”依然藏于隐蔽之处;后期他从“自然”出发对肉身所作的阐明最终是为了说明“存在”本身。正如其所描绘的“世界不是我掌握其构成规律的客体,世界是自然环境,我的一切想象和一切鲜明知觉的场。
王亚娟
关键词:梅洛-庞蒂社会文化现象
求知欲视角下西方哲学传统中必然和偶然概念的反思
2022年
从古希腊起,西方哲学传统就依据“是否一定如此”的区分标准,把“必然”和“偶然”说成是事实自身的两个特征,并首先将它们定位在存在论而非认识论领域,结果造成了一系列扭曲。然而,深入分析求知欲的确定性诉求会发现,这对概念是指人们的认知在描述事实时呈现的“确定”和“不确定”状态。理解它们的这种认知性原初语义,有助于我们说明认知能力有限的人们如何能够如实描述事实真相的内在机制。
刘清平
关键词:偶然求知欲
康德“总论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句读被引量:1
2017年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的第VI节中,对纯粹实践理性的三大悬设做了一个总体的概括,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澄清了三者在理论上导致的幻相和在实践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再次重申了出于道德的考虑而在人的实践意图中建立这些悬设的必要性。该节的内容虽然在前面以及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但本节最简明扼要地展示了其中的脉络,值得逐句解读。
邓晓芒
关键词:道德法则
胡塞尔对伽利略自然之数学化的现象学澄清
2014年
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下引该书仅注页码)一书中,胡塞尔通过对伽利略自然之数学化的澄清,揭示了在数学影响下形成现代物理学理念的原初情形,目的在于揭示近代以来与客观主义一脉相承的实证主义所带来的科学危机在方法上的根源。
张廷国何涛
关键词:现象学伽利略胡塞尔数学现代物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