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G07B01)

作品数:67 被引量:449H指数:13
相关作者:龚维明徐国平戴国亮胡指南谢永利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建筑科学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沉管
  • 22篇隧道
  • 20篇沉管隧道
  • 14篇模型试验
  • 6篇地基
  • 6篇地震
  • 6篇桩基
  • 5篇垫层
  • 5篇载力
  • 5篇剪力
  • 5篇剪力键
  • 5篇复合地基
  • 5篇港珠澳大桥
  • 5篇承载力
  • 5篇大桥
  • 4篇全站仪
  • 4篇群桩
  • 4篇桩基负摩阻力
  • 4篇阻尼
  • 4篇摩阻力

机构

  • 29篇东南大学
  • 15篇中交第四航务...
  • 14篇中交公路规划...
  • 11篇同济大学
  • 9篇长安大学
  • 8篇中交四航工程...
  • 6篇河海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港珠澳大桥管...
  • 1篇帝国理工学院
  • 1篇上海市隧道工...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国内贸易工程...
  • 1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作者

  • 25篇龚维明
  • 13篇徐国平
  • 11篇戴国亮
  • 7篇朱小军
  • 7篇谢永利
  • 7篇胡指南
  • 6篇楼梦麟
  • 6篇黄挺
  • 6篇苏林王
  • 6篇赵学亮
  • 5篇应宗权
  • 5篇方长远
  • 5篇吕卫清
  • 4篇穆保岗
  • 4篇吕黄
  • 4篇赵建虎
  • 4篇任朝军
  • 4篇袁勇
  • 3篇何小元
  • 3篇张宏光

传媒

  • 11篇岩土工程学报
  • 6篇现代隧道技术
  • 6篇岩土力学
  • 6篇水运工程
  • 5篇建筑结构
  • 5篇中国港湾建设
  • 4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测绘地理信息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施工技术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船舶工程
  • 1篇中外公路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混凝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18篇2014
  • 23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管斜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根据南京长江夹江跨江步行桥的工程特点,为适应长江中下游冲刷水流的水文条件,确定其基础形式为钢管斜桩,采用打桩船锤击钢管斜桩,完成该步行桥的基础施工。钢管斜桩在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与普通钢管桩相比,施工及测试难度较大。为了确定钢管斜桩的承载力,国内首次采用自平衡法对2根钢管斜桩进行现场试验。试验表明,其中1根钢管斜桩承载力不够,使用打桩船对其进行锤击,其后进行第2次自平衡静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霍少磊朱小军龚维明
关键词:桩基础钢管桩斜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考虑钢护筒效应的混合桩水平承载性能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深水桥梁基础施工时的钢护筒,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毕后保留,桩体实际上形成了"上大下小"的变截面混合桩。采用非线性的NL法比较了苏通大桥的钻孔灌注桩在考虑钢护筒效应和忽略钢护筒效应这两种工况下基桩位移和内力分布,结果表明考虑钢护筒效应可减少桩顶位移约50%,在准确计算水平荷载下的变形时不能忽略;制作并进行了8个构件的模型试验,表明施工泥皮厚度将显著影响水平荷载下的钢护筒和内部桩体的共同作用能力。
穆保岗班笑龚维明
关键词:钢护筒混合桩NL法泥皮
减沉桩在沉管隧道中应用的室内模型试验
2015年
为了优化减沉桩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中的应用,根据相似理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设置了桩距、桩长、垫层厚度、有无桩帽4个影响因素和3个水平,完成了19组室内模型试验。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桩长对沉降影响最为显著,对减沉效果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桩长、桩距、垫层厚度、桩帽;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较小,皮尔逊相关系数显示在荷载较小时,桩距与沉降相关度较大,随着荷载的增大,桩长与沉降的相关度增强;减沉桩设计中桩长、桩距、垫层厚度均存在着合理的范围,桩帽可以取消。所得结论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节省了工期和造价。
穆保岗张立聪龚维明
关键词:隧道工程沉管隧道方差分析减沉桩
混凝土成熟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相关性及在某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化学结合水法、氯离子快速测定法(RCM法)和混凝土成熟度测定法研究了56 d龄期内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不仅随养护龄期的延长而降低,还随养护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延长养护龄期或提高养护温度均可提高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室内养护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成熟度值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二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76),利用室外养护混凝土试件的数据进行验证计算,其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可根据混凝土成熟度实测值预测出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在本工程中,沉管隧道接触海水时混凝土成熟度的推荐值为21 064℃·h,控制边界值为13 926℃·h,考虑外部养护温度和水化热对混凝土成熟度产生影响时,可对混凝土接触海水的龄期通过后计算进行适当的调整。
吕卫清黎鹏平熊建波王胜年
关键词:混凝土成熟度氯离子扩散系数沉管隧道
沉管节段接头剪力键结构形式合理性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优化剪力键结构,改善剪力键受力,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沉管节段接头剪力键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剪力键受力特征及破坏状态进行比较,得出了剪力键端角处局部压应力较大,剪力键与衬砌衔接处局部拉应力较大的受力特点。针对上述受力特点,提出了在剪力键与节段衔接处增设受拉钢筋,对剪力键的结构形式进行了3种改变的建议,并将改变后的剪力键与工程原型进行局部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工程原型,增大剪力键端头倾角有利于剪力键受力,但效果并不显著;端角处采用圆角设计,能够明显改善剪力键受力,其端角处的局部应力较工程原型降低了27.2%;在端角处采用倒角设计,剪力键局部应力集中最显著,不利于剪力键受力,应避免采用。
胡指南谢永利张宏光岳夏冰徐国平
关键词:隧道工程沉管隧道剪力键结构形式模型试验
边载作用下砂土桩基负摩阻力试验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研究两侧边载作用下群桩负摩阻力特性,进行了两侧边载作用下砂土中单桩和3×3群桩负摩阻力试验。作为对比,进行了围载作用下单桩和3×3群桩负摩阻力试验。研究了桩顶荷载与地面堆载共同作用下地基土沉降过程中桩基负摩阻力、中性点位置以及土体分层沉降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桩顶荷载和沉降关系、桩身轴力分布、桩身下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侧边载情况与围载情况相比较,桩顶沉降偏小,负摩阻力偏小,中性点位置偏高,群桩中不同位置桩所产生的负摩阻力分布规律与围载基本一致,但两侧边载作用下中间区域的桩与角桩负摩阻力的差值更明显;与围载情况相反的是两侧边载作用下群桩内、外土层沉降比随土表荷载的增加而减少。
戴国亮黄挺龚维明缪云
关键词:桩基础负摩阻力群桩效应边载
声纳法在管节沉放实时定位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声纳法是一种管节相对定位的测量方法,其测量不需要测量塔,测量精度不受隧道长度影响,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管节对接端的精确定位。文章从管节形态测量、仪器位置标定测量和现场定位测量等几个方面对声纳法管节沉放实时定位测量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超声波的传播原理和声纳法在国外沉管隧道工程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声纳法定位测量精度的影响,给出了声纳法管节沉放实时定位测量的精度。
任朝军苏林王吕黄应宗权
Hoek-Brown准则的多项式近似解法被引量:5
2012年
Hoek-Brown岩体破坏准则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岩土工程中广泛应用,它综合考虑了岩体结构、岩块强度、应力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基于通用的Hoek-Brown准则,引入Lambe变量和既时摩擦角,将其转化为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形式,得到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形式表示的隐式函数Hoek-Brown准则。为求得隐式函数的近似解,采用三次和四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得到了n为0.5及0.65时的近似解以及Hoek-Brown破坏应力圆的Mohr包络线,并给出了各不同多项式拟合公式的误差分布。经分析对比,考虑到精度和工程的适用性,最终选用四次多项式进行拟合。最后结合一嵌岩桩嵌岩段极限摩阻力工程实例,并给出了该算法求解的具体过程。
戴国亮龚维明陈隆
关键词:MOHR-COULOMB准则近似解
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破坏机理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研究垫层与刚性桩相互作用破坏机理,通过钢化玻璃模型箱进行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处理桩顶垫层土体颗粒的变形场,对在加载过程中垫层土体颗粒的位移场进行全面观测与分析,并且开发二维离散元方法颗粒流程序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破坏机理进行了模拟,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土体的破坏模式,利用塑性平衡理论推导出垫层破坏时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的求解公式,并将理论公式求解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桩顶应力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垫层破坏模式的建立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受力机理的揭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朱小军赵学亮龚维明徐国平闫峭
关键词:道路工程复合地基垫层极限承载力
沉管隧道节段接头剪力键破坏状态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为研究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节段接头剪力键破坏状态与机理,采用ANSYS软件对沉管节段在纵、横向地基不均匀沉降与不均匀回淤荷载作用下的弯曲与扭转工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同时,以长安大学路基沉降试验平台为基础,对沉管隧道的3个节段进行了缩尺比为1∶4.69的大比尺沉管节段模型试验。对比数值模拟与试验得到的剪力键剪力结果得出,弯曲与扭转工况中竖向剪力键起主要作用,弯曲工况中剪力键受力状态为弯剪,扭转工况中剪力键存在"剪滞效应"。通过对竖向剪力键应力矢量的分析,并结合剪力键的破坏特征与破坏过程,提出剪力键的破坏机理。最后,对剪力键的设计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
胡指南谢永利来弘鹏晏长根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剪力键破坏状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