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7113)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玉龙巩宗强李培军刘灵芝刘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胁迫
  • 2篇菌根
  • 2篇菌根真菌
  • 2篇
  • 2篇丛枝菌根
  • 2篇丛枝菌根真菌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玉米
  • 1篇韧皮部
  • 1篇生物修复
  • 1篇铜胁迫
  • 1篇拟南芥
  • 1篇铅锌矿
  • 1篇铅锌矿区
  • 1篇万寿菊
  • 1篇锌矿
  • 1篇苗生长
  • 1篇甲基化
  • 1篇嫁接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西省水利科...
  • 1篇辽宁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刘灵芝
  • 2篇李培军
  • 2篇刘宛
  • 2篇巩宗强
  • 2篇张玉龙
  • 1篇台培东
  • 1篇秦秦
  • 1篇孙梨宗
  • 1篇冯倩
  • 1篇李雪梅
  • 1篇王鹤潼
  • 1篇邓鑫
  • 1篇马俊
  • 1篇何蕾
  • 1篇宋婕
  • 1篇陈瑞娟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玉米吸镉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土壤与河沙)下,3种施Cd水平(0、5、50 mg kg-1)对菌根玉米生长、根系侵染率及重金属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Cd水平显著影响玉米吸Cd能力。随Cd浓度增加,各处理根系与地上部分Cd浓度和吸收量显著增加,各施Cd水平下玉米根系Cd浓度和吸收量远远高于地上部分。不同培养条件下,各处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以河沙为培养基质,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增加玉米的生物量及根系侵染率;在高Cd水平下,接种处理玉米根系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但地上部分的Cd浓度和吸收量却相应降低。以土壤为培养基质,随施Cd水平提高,植株吸Cd量增加,但接种处理植株根部与地上部Cd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试验表明,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可减少重金属Cd向玉米植株地上部的运输,将更多的Cd固持在菌根之中,这可能是菌根减轻宿主植物Cd毒害的一个重要机制。
刘灵芝张玉龙李培军巩宗强
关键词:玉米
不同类型茄对镉的富集及嫁接对镉富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以普通茄(Solanum melongena,绿健)和野生茄(S.torvum,托鲁巴姆)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嫁接处理前后7叶龄植株开展7d含Cd水培实验(Cd浓度为0.1mg·L-1),研究Cd在不同类型茄体内的富集特征以及嫁接对茄体内Cd运输途径和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健对Cd的富集能力强于托鲁巴姆。不同部位器官中Cd的分布特征为根>叶>茎,其中植株吸收的Cd80.0%左右富集于根部;不同部位叶片,Cd优先富集于植株顶端幼叶中。嫁接使得Cd在茄地上部的富集量明显减少,接穗Cd的富集量均显著低于砧木:以绿健为对照,正向嫁接减少了48.4%,反向嫁接减少了34.2%,托鲁巴姆自嫁接减少了88.5%;以托鲁巴姆为对照,仅自嫁接地上部Cd富集量减少了58.0%。嫁接减少Cd在茄体内富集的原因可能是嫁接使接穗与砧木植物韧皮部结构产生了差异,由此推断Cd在茄体内的长距离运输过程中韧皮部起到了关键作用。
秦秦李雪梅台培东刘宛冯倩邓鑫马俊
关键词:CD嫁接韧皮部
铅锌矿区分离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与吸镉的影响被引量:22
2012年
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施Cd水平(0、20、50 mg kg-1)下,接种矿区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根系侵染率、植株生物量及Cd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Cd胁迫下万寿菊的根系侵染率和植株生物量;随着施Cd水平提高,各处理植株Cd浓度和Cd吸收量显著增加。各施Cd水平下万寿菊地上部Cd吸收量远远高于根系Cd吸收量,尤其在20 mg kg-1施Cd水平下,接种处理地上部Cd吸收量是根系的3.90倍,对照处理地上部Cd吸收量是根系的2.33倍;同一施Cd水平下接种处理地上部Cd吸收量要显著高于对照。总体上,试验条件下污染土壤中分离的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万寿菊对土壤中Cd的吸收,并增加了Cd向地上部分的运转,表现出植物提取的应用潜力。
刘灵芝张玉龙李培军巩宗强
关键词:CD胁迫万寿菊生物修复
铜胁迫对拟南芥幼苗生长和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Murashige and Skoog(M&S)培养实验,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Cu2+胁迫对拟南芥幼苗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甲基化模式的变化,同时比较其与幼苗鲜重、根系生长对Cu2+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0、0.25、1.0 mg獉L-1Cu2+处理15 d后,幼苗根长及鲜重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幼苗基因组MSAP率随Cu2+浓度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15.93%、16.28%和15.83%;高浓度Cu2+胁迫下(3.0 mg獉L-1),根长显著变短,鲜重显著降低,MSAP率为14.26%;Cu2+胁迫(0.25~3.0 mg獉L-1)下,拟南芥幼苗基因组超甲基化(M型)位点及去甲基化(D型)位点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Msp I酶较Hpa II酶对胁迫反应更敏感。因此,拟南芥幼苗MSAP变化对低浓度Cu2+胁迫响应敏感,可作为Cu污染的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评价。
陈瑞娟何蕾孙梨宗王鹤潼宋婕刘宛
关键词:DNA甲基化拟南芥CU胁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