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208)

作品数:14 被引量:93H指数:6
相关作者:宋秀贤俞志明曹西华周名江颜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淮海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赤潮
  • 5篇亚历山大藻
  • 3篇有害赤潮
  • 3篇长江口
  • 2篇氮同位素
  • 2篇东海原甲藻
  • 2篇原甲藻
  • 2篇中肋骨条藻
  • 2篇酸酶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染
  • 2篇磷酸酶
  • 2篇糠虾
  • 2篇甲藻
  • 2篇黑褐新糠虾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意义
  • 1篇点源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淮海工学院

作者

  • 8篇俞志明
  • 8篇宋秀贤
  • 7篇曹西华
  • 6篇周名江
  • 5篇颜天
  • 2篇李玉
  • 2篇刘秀娟
  • 2篇于仁成
  • 2篇赵艳芳
  • 1篇王洪亮
  • 1篇陈桃英
  • 1篇王丽平
  • 1篇李天深
  • 1篇张艺
  • 1篇张彬
  • 1篇谭志军
  • 1篇刘利平
  • 1篇张利永
  • 1篇张善东
  • 1篇陈洋

传媒

  • 4篇海洋科学
  • 4篇环境科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须菜对锥状斯氏藻抑制作用的机制被引量:7
2008年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共培养体系中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当龙须菜起始生物量为0.5 g.L-1时,在彼此隔离的共培养体系中,锥状斯氏藻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最大密度降低并且对数生长期缩短;但这种抑制作用明显弱于在藻体直接接触的共培养体系中的抑制作用,说明藻体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克生作用是导致龙须菜对锥状斯氏藻抑制作用的主要原因.当龙须菜起始生物量为0.2 g.L-1时,对隔离共培养体系中的锥状斯氏藻胞内营养盐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单独培养组锥状斯氏藻胞内硝酸盐含量是共培养组的1.5倍,说明龙须菜能够通过竞争性吸收环境中的硝酸盐来降低锥状斯氏藻胞内硝酸盐的储存含量,从而有效抑制其生长.
张善东宋秀贤曹西华俞志明
关键词:龙须菜锥状斯氏藻共培养体系
链状亚历山大藻(东海株)对磷营养物质的需求与吸收策略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长江口临近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设计实验研究了链状亚历山大藻(东海株ACDH)生长的最适N/P、对PO4-P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有机磷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分析了ACDH藻株对P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策略。结果表明,ACDH藻株生长的最适N/P在9~11,其生长需要相对较多的P。ACDH藻株对P04-P的最大吸收速率(Vm)和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0.23pmol/cell·h和0.92μmol/L,能够吸收较低浓度的P04-P,但与该海域典型赤潮藻种中肋骨条藻相比,对低浓度P04-P的竞争不占优势。ACDH藻株在PO4-P限制下具有强烈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有可能通过碱性磷酸酶利用有机磷营养物质,这在其赤潮的形成中应具有重要作用。
李天深于仁成周名江
关键词:链状亚历山大藻长江口赤潮碱性磷酸酶
点源污染对胶州湾海水体系中不同形态重金属富集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对胶州湾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柱状沉积物和底栖生物中重金属的污染与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污水的排放入海与陆源物质向外海的有限扩散直接导致了点污染源对水体及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富集。悬浮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已明显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柱状样的人为影响因子表明河口区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较其它海区重;胶州湾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离污染源的远近有关系,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对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大于其它金属。
李玉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关键词:点源污染悬浮颗粒物重金属生物富集
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了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结果发现:八株产PSP毒素的亚历山大藻和两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均显著抑制海湾扇贝受精卵的孵化,说明这种抑制作用在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与PSP毒素无直接关系;一种PSP标准毒素STX也没有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证明可能存在其他毒素。以相关亚历山大藻为对象展开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藻对受精卵孵化的半数抑制密度(ID50)为1 000个.mL-1;其藻液、重悬液、去藻液、内容物和藻细胞碎片均显著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研究还发现该藻能改变了担轮幼虫破坏细胞膜结构和胞内结构,促使细胞内产生大量溶酶体,但溶酶体的稳定性下降,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可能通过影响海湾扇贝早期发育阶段的细胞结构和免疫功能而导致孵化失败。
陈桃英颜天刘利平王丽平周名江
关键词:有害赤潮亚历山大藻致毒机制
亚历山大藻溶血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11株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的溶血毒性,其中7株亚历山大藻具有显著的溶血毒性,说明溶血毒性在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各亚历山大藻藻株溶血毒性的大小与其所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能力无直接关系;针对性地研究了一株典型PSP产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e,ATHK株)的溶血毒性特点,该株亚历山大藻具有较强的溶血毒性,指数期单个藻细胞的溶血毒性大小约相当于4pg皂素的溶血能力,而且其溶血毒性的大小与藻的生长阶段和细胞密度都有一定关系:指数期的溶血毒性最大;藻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内容物都有一定的溶血毒性,其中细胞碎片的毒性最大;研究还表明一种PSP标准品STX毒素并没有溶血毒性,进一步说明亚历山大藻产生的溶血毒性是其他非PSP物质造成的,这类溶血毒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
谭志军颜天于仁成周名江
关键词:血细胞
海水中溶解态硝酸盐的氮同位素分析的预处理方法被引量:5
2009年
建立了一套适合海水中溶解态硝酸盐的氮同位素分析的预处理方法。以蒸馏为基础,先去除海水样品中的NO2--N和NH4+-N,然后加入达氏合金将海水样品中的NO3--N还原为NH4+-N,并通过蒸馏富集,馏出液用沸石吸附后,经过滤等步骤,送入同位素质谱仪检测15N。研究了预处理过程中的蒸馏条件、盐度影响、沸石吸附效率以及大体积水样预处理方法的改进等。结果表明,每300 mL水样中加入0.5 g达氏合金在强碱性条件下蒸馏30 min,氮回收率平均可达(104.9±4.2)%(n=6);当盐度从0%增加至0.5%时,同位素分馏程度迅速减小盐度再增大时(1%~3.5%),同位素分馏变化不明显。沸石对铵氮的平均吸附率较高,约为(95.96±1.08)%(n=6);处理大体积水样时多次蒸馏并改进了馏出液的收集方式,实验效果较好。应用此方法对长江口海域水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海水中溶解态硝酸盐的氮同位素分析,为海水中溶解态氮的来源问题及循环机理研究等提供了有效信息。
刘秀娟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有害赤潮与原生动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近年来有害赤潮在全世界频繁爆发,规模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原生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微食物环的重要组分,通过其摄食,可以将中型浮游动物难以摄食的有机颗粒、微型浮游植物和微微型浮游生物连接到高级消费者。由于形成有害赤潮的浮游植物大都是细胞较小的微型浮游植物,因此,有害赤潮和原生动物的关系密切。
张利永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有害赤潮原生动物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结构微型浮游生物微食物环
不同磷源形态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09年
研究了磷酸二氢钠(NaH2PO4)、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denosine disodium triphosphate,ATP)、6-磷酸葡萄糖(glucose 6-phosphate,G-6-P)和β-甘油磷酸钠(sodium-βglycerophosphate,G-P)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的生长以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均既可利用无机磷酸盐又能利用有机磷化合物生长繁殖,且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比无机磷酸盐的作用稍高.对于中肋骨条藻,8 d后的细胞密度分别为48×10^4(NaH2PO4)、73×10 4(ATP)、63×10^4(G-6-P)和54×10^4(G-P)cells/mL;对于东海原甲藻,10 d后4种磷源形态下的细胞密度分别为8.7×10^4、15.5×10^4、12.4×10^4和9.5×10^4cells/mL.2种藻在4种形态磷源下的磷酸酶活性在前3~4 d均呈下降趋势,而后变化不同.以NaH2PO4为磷源的处理组,2种藻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3种有机磷处理组比较,对于中肋骨条藻,ATP和G-6-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较低且AP活性无明显变化趋势,AcP活性在试验后期呈微弱的升高趋势,以G-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最高且有升高趋势,至第8 d时,以ATP、G-6-P和G-P为磷源处理组的AP活性分别为0.004×10^-5、0.014×10^-5和0.029×10^-5U/cell,AcP活性分别为0.006×10^-5、0.011×10^-5和0.018×10^-5U/cell,对于东海原甲藻,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中肋骨条藻相同,至第10 d时,3种磷源处理组的AP和AcP活性顺序也为ATPSN
赵艳芳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酶
营养盐对长江口2种主要赤潮原因藻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比较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低浓度营养盐处理组培养的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叶绿素c(chlorophyll c,Chl-c)和总类胡萝卜素(totalcoloured carotenoids,TCC)含量均低于高浓度营养盐处理组;②初始N/P比值一定(16/1)的条件下,2种藻的光合速率变化不同,对于中肋骨条藻,低浓度处理组以单位细胞表示的光合速率从第5 d开始显著低于高浓度处理组,至试验结束时,2组的光合速率(以O2计,下同)分别为0.031×10-4μmol.(cell.h)-1和0.13×10-4μmol.(cell.h)-1,以单位叶绿素a(μg)表示的光合速率与高浓度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92μmol.(μg.h)-1和13.03μmol.(μg.h)-1,而对于东海原甲藻,低浓度处理组的以单位细胞和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高浓度处理组;P源充足低N处理组的2种藻的单位细胞表示和以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速率均高于高N处理组;N源充足低P处理组的2种藻以单位细胞表示和以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速率低于高P处理组;2种藻的光合速率与胞内磷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③相同营养条件下东海原甲藻比中肋骨条藻含有更多的单位细胞光合色素含量和更高的光合速率.试验从2种藻的光合特性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东海原甲藻比中肋骨条藻更能适应营养盐浓度较低的环境.
赵艳芳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光合色素营养盐
一株非PSP产毒的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报道了一株非PSP产毒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对甲壳类生物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存活、生长及种群繁殖的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该藻对黑褐新糠虾有急性致死作用,96 h LC50为5 000 cells.mL-1。研究该藻各组分:藻液、藻细胞重悬液、藻细胞培养过滤液、内容物对糠虾存活的影响时,发现只有藻液和藻细胞重悬液显著降低了糠虾存活率,过滤液和内容物也有影响,但不显著,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活体藻细胞的毒性最强。通过对糠虾63 d的慢性毒性实验研究,发现在密度为50 cells.mL-1藻液中,糠虾的繁殖就受到了不利影响。试验进行到63 d结束时,糠虾日最高产虾数、总产幼虾数、总产虾天数都明显减少,初次产虾时间推迟,繁殖中断增加。且该藻对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糠虾亲虾的存活率为对照的71%,而体长和体重分别为对照组的87.3%和97.8%,但差异尚不显著(P>0.05)。可见,相关亚历山大藻(AC-1)虽然不产生PSP毒素,但也能对甲壳类生物的种群数量和资源补充产生不利影响。
张彬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黑褐新糠虾种群繁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