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213)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6H指数:8
- 相关作者:孙军黄良民谭烨辉柯志新王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被引量:18
- 2009年
- 根据2006年8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30′N~32°30′N,121°E~123°E)39个观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调查区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物种为脆指管藻(Dactyliosolen fragil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27~4830.09cells.mL-1,平均为290.92cells.mL-1,高值出现在调查区122°30′E~123°E水域,近岸细胞丰度较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是随水深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10m层。调查区两个断面细胞丰度由沿岸至冲淡水域呈增加趋势,但在调查区靠近外海一侧出现细胞丰度最低值。
- 赵冉白洁孙军王丹何青
- 关键词:浮游植物长江口群集
- 溞类(Daphnia)反捕食的表型可塑性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9年
- 表型可塑性指的是生物体在生物或非生物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呈现出不同的表型能力,是生物在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中维持生存的一种主要策略.在淡水生态系统,大量研究表明浮游动物能通过捕食者释放的化学信息物质感知捕食风险的存在,从而导致反捕食的表型可塑性反应的发生.溞类是一类很好的研究浮游动物对捕食者释放的信息素产生表型可塑性反应的模式生物.本文综述了捕食者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对溞类的生活史、形态特征、行为活动以及生理指标等表型的影响,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和生态意义.溞类对捕食风险信息素的表型可塑性是特定种群与捕食者长期相互作用下适应性进化产生的,加强这些研究对了解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柯志新黄良民
- 关键词:表型可塑性浮游动物捕食风险信息素
- 春末夏初巽他陆架表层水体的叶绿素粒级结构及其和营养盐的关系被引量:8
- 2012年
- 1引言巽他陆架(Sunda Shelf)位于南海南部,是世界上最宽的大陆架之一。南海通过巽他陆架上的马六甲海峡、卡里马塔海峡和加帕斯海峡与爪哇海和印度洋进行水体交换,其中卡里马塔海峡是最大的水交换出口[1]。在不同的季风季节中,南海与爪哇海之间的海流交换方向相反:西南季风的5—9月间,
- 柯志新黄良民李刚尹健强谭烨辉
- 关键词:巽他陆架粒级结构浮游植物营养盐
- 2006年秋季东海陆架浮游植物群集被引量:23
- 2008年
- 根据2006年11月19日—12月24日在东海陆架海域(24.0°—32.0°N,120.0°—127.0°E)进行的综合采样调查,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集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64属145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是该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主要功能群,其次为甲藻.主要的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圆海链藻、丹麦细柱藻、斯氏几内亚藻、尖刺伪菱形藻和铁氏束毛藻等.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9~5.11cells.ml-1,平均值为4.92cells.ml-1,秋季东海陆架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主要由浮游硅藻刻画,其高值出现在调查区的北、东部离岸海域,细胞丰度大于30cells.ml-1.浮游植物及硅藻和甲藻的细胞丰度垂直变化趋势基本上都是随着水深增加,丰度逐渐减小.各个断面细胞丰度密集区主要集中在表层,个别站位的中层和底层也出现浮游植物密集区.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80,其高值位于调查区东北和东南部,物种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1,其高值位于调查区中部,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与细胞丰度的分布一致.从Pearson相关性指数来看,亚硝酸盐、溶解态有机氮(DON)和温度显著影响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生长.
- 王丹孙军安佰正倪晓波刘素美
- 关键词:浮游植物物种组成陆架
-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被引量:48
- 2011年
- 2007年8月10—29日对南海北部4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80属216种(包括变种、变形、未定种),调查期间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所有物种数的64.81%,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9.11%;甲藻次之,占所有物种数的30.56%,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10.62%;蓝藻门的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在许多站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和一些淡水的蓝藻只在珠江口附近的站位才被检出。主要优势种为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从平面分布来看,南海北部在珠江口外围和台湾浅滩海域存在2个浮游植物丰度高值区。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格局差异很大,表层浮游植物的丰度平均为25.21×103个.L?1,高值区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次表层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9×103个.L?1,高值区在台湾浅滩海域。调查区域的浅水站位(<200m)的浮游植物丰度远高于深水站位(>200m)。从垂直分布来看,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基本上自上而下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丰度在10m水层。深水站位与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硅藻类在浅水站位中基本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在10m处出现最大值;而在深水站位则存在次表层(75m)最大值的现象。甲藻类在浅水站位中随深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在深水站位的75m以上其分布比较均匀。越靠近外海,浮游植物中硅藻所占的比例越小,硅甲藻比率大的海区一般具有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浮游植物丰度。调查海区表层和次表层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分别为2.8和3.0,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分别位于珠江口、粤东近海和海南的东部近海,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高于深水站位。
- 柯志新黄良民谭烨辉尹健强
- 关键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
-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对南海北部的7个站位开展了微型浮游动物研究,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浮游植物增长率变化范围为0.136~6.21/d;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变化范围为0.012~4.61/d,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摄食压力为1.2%~99%;微型浮游动物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2.18%~434%。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与微型浮游动物丰度和叶绿素a呈负相关,随着叶绿素a和微型浮游动物丰度的降低,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提高。微型浮游动物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与其丰度呈正相关,微型浮游动物种类越多,丰度越高,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摄食压力越大。微型浮游动物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叶绿素a浓度升高而摄食压力变大。
- 刘华雪黄良民谭烨辉宋星宇苏强黄建荣李涛
- 关键词: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摄食
- 黄海冷水团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昼夜垂直变化被引量:14
- 2007年
- 于2006-10-19至20日在黄海南部海域进行定点(123°30’E,33°00’N)采样观测,用Utermǒhl方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集的垂直分布时间序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 Gomont)为最优势种,其他优势种依次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Ehrenberg)Cleve)、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 Meunier)、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和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 Grunow)。硅藻在物种丰富度上占优势。调查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1.111-2042.889)cells mL^-1,平均值为192.756 cells mL^-1。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垂直分布特征是表层水体最高,10m层迅速降低,底层最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随时间具有一定的波动,10月19日12:00和10月20日0:00在表、底层水体各出现2个细胞丰度峰值,10m层的2个峰值比表、底层均滞后3h。调查期浮游植物群集各层差异明显。
- 白洁姜艳孙军何青
- 关键词:浮游植物黄海冷水团
- 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2
- 2011年
- 根据2006~2007年4个航次对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时空分布、优势种及季节演替、总细胞数的时空分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以及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5属159种,隶属4个门。主要生态类群有广温种和暖水种,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是全年的优势种。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细胞数为1.51×104/L~9.03×105/L,年平均数为1.56×105/L,呈现典型的双峰型周年变动模式。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11~4.09,平均值3.03,均匀度指数为0.37~0.98,平均值0.80,群落多样性水平较高,结构比较稳定。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受到营养盐、N/P、浮游动物等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 程小倪黄良民谭烨辉黄小平刘华雪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叶绿素a的垂直格局及成因初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根据2005年9月~2006年5月逐季进行的4次多学科综合调查,报道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环境因子和长江冲淡水过程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柱平均叶绿素a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高值区位置因季节而异,常出现在低盐或等盐线密集的水域;河口区和外海区水体垂向混合均匀,除夏季外叶绿素a的垂直变化均较小;冲淡水区水体呈现层化特征,叶绿素a高值集中分布在浅层水体。低盐的长江冲淡水占据上层水体,良好的营养盐条件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外海高盐水控制的下层水体,较低的营养盐浓度和较弱的光强不利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积累。
- 宋书群孙军俞志明
- 关键词:叶绿素A垂直剖面长江口冲淡水
- 2008年春季东海近海浮游植物群落被引量:17
- 2010年
- 根据2008年春季对东海产卵场及邻近水域的33个大面站位的调查,对春季东海产卵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通过Utermohl方法对调查区样品的初步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6属155种(不包括未定名种),硅藻占主要优势,甲藻在物种组成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浮游植物生态类型主要以温带近岸种为主,少数为暖水种和大洋种,主要的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rn)、锥状斯比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311~22273.15×10^3cell/L,平均为266.36×10^3 cell/L。在表层水体,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在长江口门附近存在高值区,杭州湾南部存在另一个次高值区;在垂直方向上,细胞丰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值存在表层。调查水域表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分布基本一致,在调查区域长江口门附近和杭州湾南部的多样性水平较低。
- 田伟孙军樊孝鹏汪岷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