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90122)

作品数:32 被引量:162H指数:8
相关作者:陈伟谭立文张绍祥刘萍陈春林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MRI
  • 4篇图像
  • 4篇骨盆
  • 4篇关节
  • 4篇肝脏
  • 3篇三维重建
  • 3篇盆腔
  • 3篇3D打印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形态学
  • 2篇血管
  • 2篇医学图像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
  • 2篇软骨
  • 2篇生殖
  • 2篇生殖器
  • 2篇水平集
  • 2篇胎儿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重庆大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长江师范学院
  • 2篇澳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市涪陵中...
  • 1篇四川省经济信...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青岛尤尼科技...

作者

  • 8篇陈伟
  • 7篇谭立文
  • 6篇张绍祥
  • 5篇陈春林
  • 5篇刘萍
  • 4篇廖科丹
  • 4篇杜明珊
  • 4篇王建平
  • 4篇王翊
  • 4篇唐雷
  • 4篇陈兰
  • 3篇钟世镇
  • 3篇刘杰
  • 3篇陈若兰
  • 3篇陈永林
  • 2篇彭程
  • 2篇段慧
  • 2篇黄璐
  • 2篇邢昌元
  • 2篇吴雪刚

传媒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华妇产科杂...
  • 4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计算机辅助设...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西部医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Visual...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体因素对肝脏门脉期腹部CT增强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对比剂剂量及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患者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对上腹部增强CT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患者,通过身高及体重的测量值计算患者的BMI数值。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扫描方案进行常规上腹部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比剂剂量为93ml,注射速率为4ml/s。通过PACS系统测量各患者门静脉期肝实质增强CT值及门脉-肝实质对比度。比较不同分组间门静脉期肝实质增强CT值及门脉-肝实质对比度差异。结果男女性门脉期肝实质增强CT值均值分别为(45.56±13.77)HU(<50HU占61%)和(55.15±13.93)HU,女性较男性门脉期门脉-肝实质对比度高29%。BMI<18.5、>18.5<24.0和BMI>24.0这三组的门脉期肝实质增强CT值分别为(59.27±14.39)HU、(49.18±14.05)HU和(41.58±10.85)HU,其中<50HU分别为17%、51%和77%;BMI>24的门脉-肝实质对比度较其他两组分别低39%和13%。结论在固定的对比剂剂量和注射速率的情况下,性别及BMI对肝脏门脉期肝实质增强上影响较大;提示在临床应用中,对比剂剂量的选择应考虑性别及BMI对门脉期强化程度的影响,男性及BMI较高(>24)的患者应使用更大的剂量。
李莲谢兵陈伟侯文静杜明珊欧园何敏杨克柽
一种针对DICOM图像处理的C#.NET实现框架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DICOM图像处理的程序设计框架,支持DICOM图像的读取、配准、分割、转换和可视化等嵌入联接程序开发。方法:利用C#.NET编程环境集成和嵌入联接的VTK、ITK及GDCM工具,实现三者之间的正逆向数据共享传递与处理。结果:实现了指定DICOM序列号读入冠状动脉CTA数据、中值滤波和体绘制重建。结论:C#.NET编程环境下集成的嵌入联接图像处理工具为DICOM图像研究以及相关的医学图像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简洁、安全、高效的程序设计框架。
祖丹杨胜谭立文蔡军杰
关键词:C#NETDICOM医学图像处理
融合候选区域提取与SSAE深度特征学习的心脏MR图像左心室检测被引量:4
2018年
左心室检测在计算机辅助心脏MR图像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由于成像质量、部分容积效应、目标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导致左心室自动检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候选区域提取与栈式稀疏自编码器(SSAE)深度特征学习的心脏MR图像左心室检测方法.在候选区域提取阶段,先用超像素算法产生初始区域,然后对SSAE学习到的深度特征采用层次聚类算法生成候选区域;在检测阶段,先使用SSAE提取候选区域的深度特征,然后训练SVM分类器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并使用难分负样本挖掘算法对模型进行调节.对心脏图谱数据集左心室目标检测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手工特征及基于候选区域等方法,该方法取得了有竞争力的检测精度.
王旭初牛彦敏牛彦敏赵广军张绍祥
关键词:SVM分类器
MRI三维体积预测足月胎儿体重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足月胎儿体重与分娩方式、围产期母婴病亡率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利用MRI三维体积预测足月胎儿体重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对2013年11月—2016年3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MRI及超声检查后1周内分娩的61例胎儿进行MRI三维重建并测量体积。超声预测体重采用Haldlock方程,MRI预测体重采用Baker方程,比较2种方法预测值与出生体重的误差。结果 61例孕妇完成检查并成功构建胎儿体表MRI三维模型及计算体积,其中1例胎儿运动频繁,影响体积计算,最后共纳入60例胎儿数据分析。MRI预测胎儿体重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显著(r=0.927,P<0.05);其随机误差略低于超声(3.4%比5.0%,P>0.05),平均绝对误差绝对值小于超声[(172±114)g比(227±171)g,P<0.05];MRI相对误差≤10%的比例较超声高(95.0%比78.3%,P<0.05);90.0%的MRI预测值低于胎儿出生体重。结论利用胎儿MRI三维体积预测足月胎儿体重是可行的,其预测准确度高于超声,但呈低估体重趋势,可将其运用于需明确胎儿体重而超声检查受限的情况。
刘萍廖科丹陈春林陈翠华王建平王月祉
关键词:胎儿三维重建
斜横轴位扫描在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平行于距腓前韧带斜横轴位扫描在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踝关节外伤患者96例,全部患者除踝关节行常规MRI检查序列外,增加沿距腓前韧带走行的斜横轴位检查,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5年以上关节MRI诊断经验)分析对比常规轴位和斜横轴位对距腓前韧带完整显示率和距腓前韧带损伤分级,并观察分析踝关节的其他损伤。结果常规横轴位完整显示距腓前韧带69例(71.8%),斜横轴位完整显示距腓前韧带93例(96.9%)。斜横轴位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71例,常规横轴位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52例,斜横轴位较常规横轴位增加19例。结论增加斜横轴位有助于评价外踝不稳的距腓前韧带损伤。
蒋拥军董御曦徐伟陈伟
关键词:踝关节距腓前韧带磁共振成像
应用弹簧-质点模型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的改进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数字图像边缘检测进行算法改进,在中心像素点的8邻域内计算像素点受到的弹力;根据弹性系数,结合胡克定律求中心点所受的合力;通过将合力与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边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地保留图像细节,避免边缘失真,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连续性等较为显著。该算法计算简洁,鲁棒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高山邱明国张绍祥廖大成
关键词:胡克定律边缘检测
基于区域面积比的几何不变量构造算法被引量:1
2017年
几何不变量是物体几何结构信息的抽象与概括,在识别中可解决由目标移动产生的旋转或变形等问题。针对现有算法在提取几何不变量时,易造成误差增大和效率不高的情况,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域面积比的几何不变量构造算法。该算法利用物体图像质心和凸补区域质心构成的直线,对灰度图像的面积区域应用划分策略构建几何不变量的矢量表示形式。在fish及coil-100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算法得到的不变量特征满足仿射不变性,具有良好的区分辨别能力。
邢昌元熊忠阳李月涵吴雪刚
关键词:模式识别特征提取几何不变量凸包
MRI三维模型用于健康未育青年女性盆底肌群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利用MRI三维模型分析青年健康未育女性盆底肌群的形态及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25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采集其盆腔MRI数据集,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的三维模型,并对肛提肌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包括:肛提肌体积(LVOL),肛提肌板角度(LPA),肛提肌裂孔横径(LH-W)及前后径(LH-L),肛提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结果 (1)成功构建25例MRI三维模型,包括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包括坐骨尾骨肌、肛提肌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会阴肌群),该模型形态逼真,直观、立体性强,能清晰反映盆底肌群层次.(2)肛提肌测量结果:LVOL为(34±6) cm3,LPA为(43±4)°,LH-W为(33±4) mm,LH-L为(54±5) mm,LSG左侧为(18.8±2.5) mm,右侧为(18.3±2.5)mm.结论 利用MRI数据集可重建出女性盆底肌群,是研究女性盆底肌群解剖的有效方法;对肛提肌三维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可评估盆底功能,有助于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刘萍陈若兰陈春林黄璐郭传家陈兰彭程王俊廖科丹梁璇王建平任道坤谭欢庆唐雷钟世镇
关键词:骨盆底
增强CT在肾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肾癌增强螺旋CT检查在临床分期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东华医院收治的48例有术前增强CT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患者资料,对CT资料利用Robson分期法进行临床分期,对比评价其准确性及CT表现。结果 CT分期与术后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91.7%。螺旋CT增强扫描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边界,通过判定增强后肾静脉或下腔静脉静脉充盈缺损情况可显著提高早期肾癌分期的准确性。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肾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为肾癌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张乾李志超陈伟马华东
关键词:肾肿瘤透明细胞癌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盆腔包块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盆腔包块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单盲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且入院诊断为“盆腔包块”的患者72例,患者于术前均行B超和CT血管成像术(CTA)检查,并获取CTA原始数据集,采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对其骨盆、腹盆腔动脉血管网、盆腔包块及盆腔主要器官进行三维重建,构建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由两位妇产科医师在不知CTA诊断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对该模型共同进行观察,依据盆腔包块的供血来源及其与毗邻器官之间的关系,得出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对不同术前诊断方法(包括B超、CTA检查的诊断和基于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72例患者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清楚地显示了骨盆结构、各级腹盆腔动脉分支的走行以及盆腔包块与盆腔主要器官之间的解剖学关系.在72例患者中,B超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56例,符合率为78%;术前CTA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58例,符合率为81%;基于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供血特点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66例,符合率为92%.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诊断符合率与术前B超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与术前CT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运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显示盆腔占位性病变的供血来源及其与盆腔主要器官的毗邻关系,具有较大的术前诊断和评估的意义.
陈兰陈春林刘萍唐雷段慧王俊陈若兰陈斌王建平李维丽钟世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