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1-119)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哓恒刘玉欣尚伟于爱华李薇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耳
  • 2篇腭裂
  • 1篇婴儿
  • 1篇婴儿期
  • 1篇中耳功能
  • 1篇中耳功能障碍
  • 1篇中耳炎
  • 1篇渗出
  • 1篇听力损失
  • 1篇腭裂患儿
  • 1篇腭裂患者
  • 1篇患儿
  • 1篇鼓膜
  • 1篇鼓膜穿刺
  • 1篇鼓室
  • 1篇鼓室置管
  • 1篇耳炎
  • 1篇分泌
  • 1篇分泌性
  • 1篇分泌性中耳炎

机构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青岛市妇女儿...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2篇李薇
  • 2篇于爱华
  • 2篇尚伟
  • 2篇刘玉欣
  • 2篇张哓恒
  • 1篇张秋贵
  • 1篇李宁毅
  • 1篇万秀明

传媒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鼓室置管对婴儿期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比较鼓室置管和鼓膜穿刺术治疗婴儿期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探讨腭裂中耳功能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早期干预时机。方法19例患SOM伴听力损失的婴儿期腭裂患儿的38耳在唇裂修复术同期行鼓室置管术,平均置管年龄为6.9月龄;15例患SOM的婴儿期腭裂患儿30耳行鼓膜穿刺术,平均穿刺年龄为6.6月龄。术后1周至12个月内于每个月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声导抗检查作为判断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38耳鼓室置管术前ABRⅤ波平均阈值为55.41dBnHL,术后1周~12个月的平均值为28.48dBnHL,术后听力提高26.93dBnHL。置管术后峰压点平均升高90.72daPa,坡度:比值法升高0.01,压力范围法降低84.00daPa,静态声顺值平均升高0.04mL;B型鼓室图(24耳)转化为A型者19耳,转化率为79.17%。30耳鼓膜穿刺术前ABRⅤ波平均阈值为40.63dBnHL,术后1周为26.50dBnHL,听力提高14.13dBnHL。穿刺后1周B型鼓室图(22耳)转化为A型者9耳,转化率为40.91%;穿刺后1月和3月ABRⅤ波阈值和鼓室图与穿刺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鼓室置管术治疗婴儿期SOM,听力恢复快且疗效稳定,虽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但仍是较好的治疗手段;鼓膜穿刺术在1周内的疗效较好,但复发率高,最好不作为婴儿期腭裂SOM的常规治疗手段。
李薇尚伟于爱华张哓恒刘玉欣万秀明贾暮云李宁毅
关键词:婴儿腭裂鼓室置管鼓膜穿刺
新生儿及婴儿期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及婴儿期腭裂患儿发生分泌性中耳炎(SOM)和听力损失情况,探讨其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时间规律及SOM早期预测方法。方法:出生后1~2周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筛查,无感音神经性聋的73例新生儿及婴儿腭裂患儿,在婴儿期于每月龄末行ABR和声导抗检查。结合鼓室导抗图形、静态声顺值、镫骨肌声反射和ABR波V阈值作为SOM的判断指标;以ABR波V阈值作为2~4kHz范围的听损伤分级标准。结果:73例(146耳)腭裂患儿发生疑似SOM,发生率为100%,均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平均发生年龄为2.5月龄。其中115耳(78.8%)1岁内发生SOM,平均发病年龄为5.4月龄,出生后6个月时为相对发病高峰期;SOM的前驱期平均为3.8个月。婴儿期腭裂患儿56.2%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ABR波V阈值平均为48.6dBnHL。结论:婴儿期腭裂患儿SOM发病率高,可引起听力损失,严重影响中耳功能,其发生呈渐进性过程;作为发生中耳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出生后1个月时应行听力检查,每2~3个月定期复查,无条件者至少6~12个月进行耳科检查,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
李薇尚伟于爱华张哓恒刘玉欣张秋贵
关键词:腭裂中耳炎伴渗出液听力损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