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50006)

作品数:27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胡星亮陈文勇阮南燕许凌陈爱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13篇艺术

主题

  • 9篇话剧
  • 8篇戏剧
  • 5篇社会
  • 4篇人学
  • 4篇社会人
  • 4篇剧坛
  • 3篇叙事
  • 3篇社会人生
  • 3篇文化
  • 3篇话剧创作
  • 2篇社会剧
  • 2篇生命
  • 2篇史剧
  • 2篇作家
  • 2篇文学
  • 2篇戏剧精神
  • 2篇现代戏
  • 2篇香港作家
  • 2篇历史剧
  • 2篇创作论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6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作者

  • 9篇胡星亮
  • 6篇陈文勇
  • 4篇阮南燕
  • 1篇陈爱国
  • 1篇许凌
  • 1篇丁文霞
  • 1篇张华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戏剧艺术
  • 3篇南大戏剧论丛
  • 2篇文化与传播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0年代初“拨乱反正”背景下“伤痕反思”话剧创作论
2013年
1980年代初的'伤痕反思'话剧与当时的主流话语既有共通点,又有相异处。'伤痕反思'剧的创作,一方面与意识形态领域、文艺部门的话语激励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大众的审美需求也不无关系。随着'伤痕反思'剧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他们在剧作中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也随之深入,有时他们的独立思考会溢出主流话语的界限,而遭致话语规约。话语激励与话语规约的双重作用。
丁文霞
用“五四”文学精神引领当代台湾戏剧——姚一苇对于当代台湾剧坛的意义、价值和贡献被引量:1
2015年
"喝五四奶水长大"的姚一苇是当代台湾剧坛的旗帜性人物。其戏剧"为人生"的创作理念及其与生命同构的创作真诚,注重民族特质与人类共同性的题材主题描写,在人生困境中思索人与人性的形象刻画,以及为了表达人生思考而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执著探求等,都与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文学精神有着深切关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台湾戏剧在政治压抑下趋向衰微时,是姚一苇如同"暗夜中的掌灯者",以其深刻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精神,引领台湾剧坛艰难地走出那片荒原地带,走向具有思想内涵和审美探索的现代戏剧艺术。
胡星亮
关键词:姚一苇
1990年代中国话剧的反思与批判被引量:2
2015年
1990年代话剧精品虽少,但作为现代性的话剧蕴含着一定的人学价值,1990年代商业戏剧、实验戏剧活跃,小剧场戏剧成为演出中坚力量等特征也对21世纪的话剧创作与演出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一时期话剧呈现出精神萎缩、舞台平庸的特征,这突出表现在"人"的失落与话剧失魂这两个方面。只有坚守批判性、真实性与文学性,中国话剧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总结1990年代的话剧特征,分析得失,汲取教训,对繁荣中国当下的话剧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陈文勇
关键词:话剧
“十七年”教育剧:反现代的“现代戏”被引量:1
2014年
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国民为宗旨的教育剧,在强化民族国家意识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反现代特性,从'育人'走向了'愚人',时刻以'阶级斗争为纲',规训了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否定了个体的价值诉求。
阮南燕
1990年代中国情感话剧之批判
2015年
情感话剧在消解虚假的崇高、反对新禁欲主义、张扬人的生命存在和情感诉求等方面是有着一定作用的,其突出价值体现在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身体与欲望的回归上。情感话剧着力描写社会转型期人们情感世界的内心冲突和灵魂挣扎,表现人们面对新形势所表现出的内心困惑、迷惘、痛苦与欣慰等情绪。但情感话剧也存在着放纵欲望、游戏人生等问题:人物往往呈现出游戏人生的顽主和痞子心态;剧作缺乏应有的超越意识和批判精神。剧作家在展示欲望的同时,应注意理性与责任的约束与制衡作用,他们应该用现代价值观念去引导人们正视欲望,重建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
陈文勇
中国现代戏剧精神在香港剧坛的传承——香港作家李援华话剧创作论被引量:1
2018年
李援华是现当代香港剧坛的中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话剧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他的"为人生"的戏剧观念;他"敢于面对一切残暴和不平",憎恨丑恶、同情弱者、反抗黑暗的现代意识;他对于"人类的缺点"的严峻审视,对于人性真善美的坚守和追求;他用戏剧叩问生命,对于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等等,都将中国现代戏剧精神在香港剧坛发扬光大。上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剧坛荒漠贫瘠,李援华坚韧执著地从事本土戏剧创作,全力地、艰难地推展校园戏剧,对当代香港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星亮
关键词:中国现代戏剧戏剧精神
革命叙事中的“红色戏剧”——“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创作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可以视为是革命叙事中的'红色戏剧',通过'革命'与'历史'合谋,寻求新中国成立的合法性确证,重构新中国成长的纯净革命史。解读'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意味着一种祛魅,即剥离其'经典'的合法外衣,在历史的纵深处揭示这种话剧的生成机制和意义构成。
阮南燕
关键词:话剧革命化叙事
激情与困惑:论老舍“十七年”时期的话剧创作
2016年
"十七年"时期,老舍的话剧创作良莠杂陈。除《茶馆》继续保持作者惯有的那种浓厚的文化思辨色彩,《龙须沟》和《神拳》略带文化反思之外,其余的话剧创作基本上呈现出文化批判缺失的状态。知识分子老舍,难以摆脱创作的激情与困惑,始终徘徊在政治、艺术、国家和文化的围城之中。
阮南燕
关键词:老舍政治激情文化思辨
1990年代中国底层戏剧研究
2017年
底层戏剧是1990年代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的对象主要是贫困农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身居底层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些戏剧既表现了底层群体的现实生存状态,也能揭示出他们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既赞扬了底层群体忍辱负重、坚韧豁达的品格,也能较为深入地批判他们愚昧、落后与异化的思想缺陷。但底层戏剧也存在着虚假代言、回避问题、粉饰现实、情节安排和人物设置雷同等诸多问题。剧作家只有设身处地从生活出发,从底层出发,以人学和启蒙精神为视角去揭示底层现状,挖掘深层的根源,才能写出真正属于底层的戏剧作品。
陈文勇
关键词:人学启蒙
论百年中国电影的审美创造和艺术传统--导演群体与中国电影创作主潮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电影应该以其特有的艺术手段和形式去表现电影家对于时代、现实和人的深刻发现,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从早先认为"影戏是由扮演的戏剧而摄成的影片"及其所形成的戏剧式电影形态,到1970年代末以来,大陆影坛的纪实美学、影像本体美学、新写实美学,和台湾"新电影"、香港"新浪潮"等电影创新潮流汹涌,正是不同代际导演从不同角度对电影艺术特性的执著探索,推动了中国电影艺术审美的发展和深入。在实践中,他们以艰辛的艺术创造建构了中国电影的两大传统:"人学内涵的现代电影"和"世界视野的民族电影"。前者强调电影与时代、现实和人的深刻联系,以其社会人生呈现的"现实的真实"和"人性的真实",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内涵;后者在民族性格刻画中挖掘民族现实内涵、从民族欣赏趣味着眼去结构叙事、将民族艺术美学融入镜头影像等独特创造,又使中国电影成为富于民族审美特质的现代电影。百年中国电影这些探索,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资源。
胡星亮
关键词:中国电影现代电影民族电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