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6071)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彭亦如翁家宝丁小霞林萍萍张宏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三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酞菁
  • 2篇蛋白
  • 2篇牛血清白蛋白
  • 2篇配合物
  • 2篇羧酸
  • 1篇酞菁配合物
  • 1篇酞菁钴
  • 1篇酰氯
  • 1篇物理性质
  • 1篇邻苯
  • 1篇邻苯二酚
  • 1篇磺酰氯
  • 1篇光谱
  • 1篇光物理
  • 1篇光物理性质
  • 1篇二酚
  • 1篇氨基己酸
  • 1篇苯二酚
  • 1篇
  • 1篇

机构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三明学院

作者

  • 4篇彭亦如
  • 3篇翁家宝
  • 2篇张宏
  • 2篇林萍萍
  • 2篇丁小霞
  • 1篇林伟
  • 1篇陈奎治
  • 1篇周文富
  • 1篇曹育红
  • 1篇郑思宁
  • 1篇徐国兴
  • 1篇林武滔
  • 1篇林金火
  • 1篇赖文忠
  • 1篇李增富

传媒

  • 2篇合成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光谱分析法研究八羧酸酞菁铝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被引量:9
2007年
以八羧酸酞菁铝配合物(AlPc(COOH)8)为红区荧光探针,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AlPc(COOH)8)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测定了八羧酸酞菁铝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位置数和结合常数,结果分别为n=5.7,K=5.74×105和K=3.51×105,两种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以氯血红素(HE)、布洛芬(IB)、L-色氨酸(TRP)为分子探针,用络合竞争法研究了它们对AlPc(COOH)8-BSA体系紫外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往体系中加入HE后,AlPc(COOH)8的单体吸收峰增强,体系由结合态往游离态“转变”,而加入TRP和IB后,吸收光谱未观察到明显的变化,由此确定AlPc(COOH)8与BSA的结合点为SiteⅠ。
陈奎治彭亦如林伟曹育红徐国兴翁家宝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八羧酸酞菁钴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研究
2008年
八羧基金属酞菁的周边四个苯环各带有两个羧基,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且吸收峰在670-700nm,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光敏剂,而且CoPc(COOH)8带有负电荷,对蛋白有很强的亲和作用。采用光谱法研究了CoPc(COOH)8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测定了CoPc(COOH)8与BSA的结合常数为K=6.94×105;以氯血红素(HE)、布洛芬(IB)、L-色氨酸(TRP)为BSA的分子配体,络合竞争法研究了它们对CoPc(COOH)8-BSA体系紫外光谱的影响,并且确定了CoPc(COOH)8与BSA的结合点为SiteIII。
李增富彭亦如赖文忠林武滔周文富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新型空间链取代四-(6-氨基己酸磺肽基)铝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被引量:2
2007年
高锰酸钾降解2-萘酚-6-磺酸钠合成了"分子碎片"4-磺酸钾基邻苯二甲酸(1)。1在钼酸铵催化下,用固相法合成了四-磺酸铝酞菁(2)。采用氨基转化的方法,2经磺酰氯化和Hinsberg磺酰胺化反应分别合成了四-磺酰氯铝酞菁(3)和新型空间链取代四-(6-氨基己酸磺肽基)铝酞菁(4)。1~4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4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林萍萍彭亦如张宏林金火翁家宝丁小霞
关键词:光物理性质
轴向取代邻苯二氧-四-α-(戊氧基)钛酞菁配合物的合成被引量:3
2008年
以1-氯萘为溶剂,3-戊氧基邻苯二甲腈与TiC l4经高温缩合反应制备四-α-(戊氧基)钛氧酞菁(2);2与邻苯二酚反应合成了新型轴向取代邻苯二氧-四-α-(戊氧基)钛酞菁配合物,其结构经荧光光谱,UV-V is,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丁小霞郑思宁彭亦如翁家宝林萍萍张宏
关键词:邻苯二酚配合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