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074)

作品数:16 被引量:203H指数:9
相关作者:董全民李世雄施建军杨时海王彦龙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青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放牧
  • 7篇放牧强度
  • 6篇群落
  • 5篇牦牛
  • 5篇高寒草原
  • 5篇草地
  • 5篇草原
  • 4篇生物量
  • 3篇植物
  • 3篇生态
  • 3篇高寒草地
  • 2篇地上生物量
  • 2篇畜牧
  • 2篇畜牧业
  • 2篇植被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生产力
  • 2篇生态畜牧
  • 2篇生态畜牧业

机构

  • 15篇青海省畜牧兽...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青海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董全民
  • 11篇施建军
  • 11篇李世雄
  • 9篇杨时海
  • 9篇王彦龙
  • 9篇马玉寿
  • 8篇郑伟
  • 8篇赵新全
  • 6篇盛丽
  • 4篇李红涛
  • 4篇王柳英
  • 3篇宋磊
  • 2篇刘玉
  • 1篇董文斌
  • 1篇周华坤
  • 1篇徐世晓
  • 1篇芦光新
  • 1篇张德罡
  • 1篇赵亮
  • 1篇孙小弟

传媒

  • 6篇草地学报
  • 4篇青海畜牧兽医...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青海科技
  • 1篇草原与草坪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被引量:14
2011年
在概述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生态畜牧业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类型;依据生态畜牧系统耦合理论,提出了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应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现代绿色生态养畜经营方式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为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天然草地放牧+舍饲育肥、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人工草地刈割青贮+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的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
董全民赵新全徐世晓赵亮周华坤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
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基于小嵩草(Kobresia parva)草甸连续2年的牦牛放牧控制试验,研究了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年的放牧期内,小嵩草草甸2季草场优良牧草的盖度随放牧强度的提高呈降低趋势,而杂草的盖度呈增加趋势;2季草场对照、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组的优势种均为小嵩草和垂穗披碱草,但暖季草场重度放牧下主要优势种变为鹅绒委陵菜和阿拉善马先蒿,冷季草场重度放牧下小嵩草和鹅绒委陵菜为主要优势种;放牧强度之间的差异越大,2季草场各放牧处理间群落的相似性程度越低,说明放牧强度是引起群落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群落变化的主导因子。2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对照组最低,中度放牧组最高,其指数排序为:对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这一结果支持"中度干扰理论"。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施建军王彦龙李世雄杨时海盛丽
关键词:放牧强度盖度优势度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的研究
依据高寒草甸牦牛放牧系统、高寒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以及高寒草原藏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实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模型,Y=a-bX(3>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施建军李世雄郑伟候宪宽宋磊
关键词:牦牛藏羊
文献传递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依据小嵩草(K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藏系绵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试验数据,构建了放牧家畜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模型:y=a-bX(b>0),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单位面积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y=aX—bX^2(b>O);计算出各放牧系统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冷季和暖季草场分别是1.68头·hm^-2和2.52头·hm^-2,高寒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季为7.23头·hm^-2,高寒草原冷季、暖季和全年连续放牧草场分别是4,33,6.45,2.36只·hm^-2。
董全民赵新全李世雄施建军王彦龙郑伟候宪宽宋磊
关键词:牦牛藏羊
环湖地区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被引量:1
2011年
对环湖地区高寒草原进行围栏封育,采用样方法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生长速率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探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牧草整个生长季,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呈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8月上旬,为267.1g/m2;群落的BI、ABI、AGR、RGR、AAGR和ARGR季节变化动态也呈单峰型,与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是一致的,且在7~8月均达到最大值;BI、AGR和RGR均在群落生物量达到峰值前为正,后为负。
郑伟董全民李红涛施建军杨时海李世雄
关键词:高寒草原围栏封育地上生物量生长速率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地上现存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为探讨高寒牧区牧草生长季放牧强度对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地上现存量的影响,从2003年至2005年在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上开展了牦牛放牧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植被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放牧强度对放牧区植物群落盖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除了第1年)和均匀度指数J′(除了第2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各放牧区与对照区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与放牧强度成显著负相关(R=-0.9205),说明各放牧区植物群落朝着远离对照群落的方向演替;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各处理组同一时期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施建军王彦龙李世雄杨时海盛丽
关键词:牦牛放牧强度群落特征地上现存量
高寒草地适应性管理理论和实践被引量:2
2021年
青海省高寒天然草地总面积为41.92万km^(2),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8%,发挥着区域生态屏障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供给地等功能的重要作用,是青海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科学合理的草地管理是实现高寒草地生态-生产功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系统总结了草地适应性管理团队在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管理、退化高寒草地修复与管理、高寒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工作,探讨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草地适应性管理理论和技术,以期为解决青海省草地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案。
董全民马玉寿杨晓霞张春平俞旸刘文亭施建军李世雄王彦龙曹铨王晓丽刘颖马源
关键词:高寒草地适应性管理生态畜牧业放牧生态系统
施肥对环青海湖地区草甸群落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环青海湖地区草甸羊粪添加控制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羊粪(S0,S1和S2分别为0,0.34,0.56 kg·m^(-2))对该草甸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1与S0,S2与S0,S1与S2间的植物群落高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植被平均盖度差异不显著;除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 phala)外,各处理对研究地区的主要物种高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间植株重要值差异不显著;除了豆科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总生物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他主要物种地上生物量几乎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间群落丰富度指数变化不显著,群落均匀度指数为S0高于S1和S2,S0与S1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于物种多样性指数,S1和S2均低于S0,S0与S2差异不明显,且S0与S1及S1与S2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施肥对0~15 cm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对15~30 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大。
侯宪宽芦光新董全民郑伟宋磊
关键词:羊粪植被特征土壤含水量
改良措施对退耕还草高寒人工草地群落组成及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对不同改良措施退耕还林(草)人工草地的群落组成、地上植物量及多样性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改良后第1年和第2年,2种改良的人工草地的优势种的优势度均高于对照样地,且重新建植人工草地分别较对照样地优势种高度提高了21.8%和32.6%,划破草皮+施肥人工草地分别较对照样地优势种高度提高了30.9%和46.8%,而未改良的对照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2种改良的人工草地。在改良第1年和第2年,重新建植人工草地分别较对照样地地上植物量提高了45.3%和41.4%,划破草皮+施肥人工草地分别较对照样地地上植物量提高了26.5%和28.7%,并且2种改良的人工草地的禾草比例均达到97%以上。
董文斌马玉寿张德罡董全民盛丽施建军王彦龙孙小弟
关键词:退耕还草群落组成
放牧方式对环青海湖高寒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针对草地畜牧业中天然草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问题,选取围栏禁牧、生长季休牧冬季放牧和全年连续放牧3个处理样地,研究了不同放牧方式对环青海湖区高寒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禁牧休牧后,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显著增加;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优势度增加,杂类草优势度减小;优良牧草比例增加,杂类草比例下降。休牧区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禁牧区多样性指数最低。综合考虑植物多样性、草地生产力和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休牧是较为理想的草地管理和利用方式。草地在围栏封育一段时间后,应该进行适当的利用(放牧或割草),进而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郑伟李世雄董全民刘玉
关键词:禁牧休牧连续放牧高寒草原群落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