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60121)
-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浒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胡人礼佛”模式与汉代佛教图像的本土化进程被引量:2
- 2013年
- 一缘起有关佛教初传中国的年代、路线和华化过程,一向是学者孜孜探求的课题。但由于正史记载有限,佛经记载的求法传说又多不可靠][[21],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佛教初传中国的脉络并不清晰。梁启超、吕澂、汤用彤等人从史料角度对佛教入华诸传说进行了考订,'汉代说'逐渐被学术界所接受。从上世纪始,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一批带有佛教色彩的汉代文物被陆续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图像材料,对它们的研究也成为考古界和美术界不少学者关注的焦点。
- 朱浒
- 关键词:学术界
- 六朝胡俑的图像学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是从美术考古角度,对六朝胡俑进行的图像学研究。六朝胡俑是六朝时期的重要文物,是研究六朝文化的重要参照,对我们研究六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佛教的传播、胡汉关系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六朝胡俑考古成果的收集、整理,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期与分区研究,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六朝时期寓居南方的胡人族群的外貌、服饰、身份、族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图像证史"。
- 朱浒
- 关键词:六朝胡人陶俑
- 西印度佛教石窟艺术刍议被引量:2
- 2015年
- 西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分布着印度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起源于阿育王时期,最初为外道所用,后被佛教徒发展壮大。其形式可分为支提窟、僧房窟、方形窟,其建筑、雕塑和壁画见证了佛教艺术从"象征物时期"至佛像蓬勃发展时期的过渡,同犍陀罗、秣菟罗、阿玛拉瓦蒂的佛教艺术相比,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西印度佛教石窟对中亚与中国的佛教石窟开凿观念与佛教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 朱浒
- 关键词:艺术交流
- 大象有形 垂鼻辚囷——汉代中外交流视野中的大象图像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汉代艺术中的大象图像是构成汉画中神异和祥瑞世界的一部分。山东、徐州、河南、陕西等地区均发现有大象题材汉画像石,往往与骆驼、驯象者组合出现。驯象者与尖帽胡人、光头僧人混杂,形成了"胡人—象"图像模式,可视为汉代中外交流的产物。这一新的图像样式经寓华胡人传播,通过丝绸之路与佛教渐次进入中土,同商周以来中国传统动物纹样中的象图像结合,产生了"六牙白象"、"僧侣(仙人)骑象"等新内容,并体现出早期佛、道美术杂糅的特点。
- 朱浒
- 关键词:大象汉代贵霜佛教
- 山东滕州新发现佛教内容汉画像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藏有一块疑似早期佛教内容的汉画像石。本文通过对其图像志的分析,结合山东地区其他汉画像材料,并将其放置在汉代佛教初传中国的视野中,将其初步定为"胡人礼佛"题材的汉画像石。这一图像与同时期犍陀罗美术中"梵天劝请"佛传故事图像形成可供对比研究的序列,代表了早期佛教与中国本土神仙信仰和儒家信仰在鲁南地区的碰撞和融合,对研究早期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朱浒
- 关键词:汉画像石胡人佛教
- “房中”与升仙——汉代“容成”及其图像考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是对汉代"容成"概念及其图像的考证。"容成"是中国上古史中一位被不断建构成的神人,西汉初年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而成为司房中的神仙角色,东汉时被吸纳为原始道教的神祇。论文通过"榮成"榜题的汉画像石,确定了汉代"容成"的图像志及分区和分类。文章认为容成图像来源于"并封",带有原始生殖崇拜的痕迹,汉代成了昆仑仙境的诸神怪之一,与房中流派有关,承载了汉代人期冀通过修炼"房中术"而实现长生的目的。这一图像反映了东汉原始道教中的房中流派在山东、苏北等地的发展。
- 朱浒
- 关键词:汉画像道教房中术
- 汉画像中胡人图像的宗教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汉画像中的胡人图像较多表现在胡汉战争图、羽化升仙图以及一些早期的佛教图像中。它具有三重宗教意义:第一,胡汉战争图中的胡人从历史中真实的匈奴人变为墓主人升仙的障碍,象征了墓主升仙道路的艰辛;第二,汉画像中的一些羽人和仙人具有"胡状"外貌,证明了胡人与西王母仙境有关,代表了汉人对胡人的"异域想象";第三,在汉代佛教图像中,胡人出现在佛像身边,与其组成固定搭配。这既是对贵霜佛教艺术的效仿,又与处于西王母仙境的胡人有相似之处,表明了佛教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中同本土神仙、方术思想的杂糅。
- 朱浒
- 关键词:汉画像胡人西王母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