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38)
-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5
- 相关作者:温放韦毅刚符龙飞葛玉珍吴昊天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阿拉巴马大学维也纳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两种广西特有报春苣苔属(苦苣苔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对两种广西特有的桂林小花苣苔和阳朔小花苣苔的传粉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报春苣苔属植物花期从7月底至8月初;单花花期内花粉具有较高的活性,最高可达92.6%和94.5%;柱头可授性最高时可达90%和95%;花粉/胚珠比率(P/O)分别为110.28±17.45和229.65±18.00;柱头与花药之间存在着空间隔离,可防止自花授粉;在单花花冠裂片张开后第3天,花药开始散粉,但雌蕊在花朵刚开始开放时已伸长,待第3天时柱头已伸长到位于花冠筒口部,高于花药,便于接受异花花粉;该两种植物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两种报春巨苔属植物均高度自交亲和,但很难发生自发的自花授粉,必须依靠外力,因此传粉媒介对于结实率有重要影响,自然条件下基本不发生自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结实率明显低于两种人工授粉的结实率;小蜂和淡脉隧蜂是目前已知仅见的两种传粉者。
- 温放符龙飞韦毅刚
- 关键词:传粉生物学
- 越南苦苣苔科植物四新记录种(英文)被引量:5
- 2013年
- 报道了4个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在越南的分布新记录,其中1种为半蒴苣苔属(Hemiboea)的红苞半蒴苣苔(H.rubribracteata),2种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的文采报春苣苔(P.wentsaii)和疏花报春苣苔(P.laxi flora),还有1种为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的桂黔吊石苣苔(L.aesch ynanthoides)。文中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情况。
- Do Van Truong刘晟源韦毅刚温放
- 得与失:苦苣苔科新的属级界定与分类系统——中国该科植物之变迁(英文)被引量:36
- 2016年
- 过去20年对苦苣苔科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经极大地拓展了对这个科的种间关系与属一级之界定的理解。该文提供了一个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系统,与传统的经典形态学分类系统比较,这一新系统被认为能更好地反映科下分类单元彼此之间的自然关系。众多传统意义上的属被分割、合并或者重新定义,这些巨大的分类变动正在影响着中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系统分类。此外,基于最近采集的材料,一些新属得以建立,一方面说明在中国还有相当多的野外工作需要做;而另一方面则再次证明了中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是如此之丰富。在此,针对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分类结论,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新分类系统进行了总结与概述,并深入地讨论了部分传统分类学上存在困惑的疑难属。
- MOLLER Michael韦毅刚温放CLARK John L.WEBER Anton
- 关键词:苦苣苔科分子系统学
-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已知广西现存分布的苦苣苔科24属236种珍稀特有植物(截至2018年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计算各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其濒危等级及优先保护次序。结果表明:236种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中有58种处于极危状态(CR),70种处于濒危状态(EN),72种处于易危状态(VU),31种处于近危状态(NT),5种处于无危状态(LC);优先保护值范围为0.429~0.952,其中被划为I级保护植物107种,Ⅱ级保护植物75种,Ⅲ级保护植物28种,Ⅳ级保护植物26种。该研究结果与国家级、省级植物保护的种类和级别以及根据文献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所综合得出的濒危等级情况在部分种类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与目前广西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所受保护与受破坏的现象基本一致,大部分苦苣苔科植物在广西所遭受的威胁程度在进一步加强,应当引起重视。
- 葛玉珍辛子兵黎舒符龙飞温放
- 关键词:苦苣苔科
- 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华南地区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聚类分析,基于孢粉学聚类结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供试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从多个角度联合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显示:(1)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花粉粒为较小到中等大小类型,均为三沟花粉粒;花粉粒形状从圆球形到超长球形,以长球形为主要形态;花粉粒极面观形状为圆状三角形、圆形和3裂圆形;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绝大多数为宽网脊。(2)孢粉学聚类结果将43种植物划分为6个组7个类型,初步表明该属植物的花部大小和颜色是多起源进化而来的,根据分布区域的比较,该属的物种形成可能和适应华南喀斯特特殊地貌与小环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洪欣吴昊天何乐平周守标温放
- 关键词:孢粉学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