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828)

作品数:11 被引量:95H指数:5
相关作者:符文彬樊凌刘健华孙健苏临荣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抑郁
  • 9篇抑郁症
  • 8篇针灸
  • 6篇针灸治疗
  • 6篇灸治
  • 4篇随机对照试验
  • 4篇海马
  • 3篇围绝经
  • 3篇围绝经期
  • 3篇围绝经期抑郁
  • 3篇围绝经期抑郁...
  • 3篇经期
  • 3篇绝经
  • 3篇绝经期
  • 3篇绝经期抑郁症
  • 2篇蛋白
  • 2篇电针
  • 2篇抑郁症大鼠
  • 2篇针灸疗法
  • 2篇灸疗

机构

  • 13篇广东省中医院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东省中医药...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作者

  • 14篇符文彬
  • 6篇樊凌
  • 5篇刘健华
  • 4篇孙健
  • 3篇许能贵
  • 3篇苏临荣
  • 3篇王妍文
  • 2篇黄叶飞
  • 2篇粟胜勇
  • 2篇陈海滨
  • 2篇吴泰相
  • 2篇张光彩
  • 2篇罗家星
  • 1篇赵晶
  • 1篇朱晓平
  • 1篇张继福
  • 1篇白艳甫
  • 1篇姜硕
  • 1篇尹格
  • 1篇张鹏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新中医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治疗抑郁临床性文献发表量的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针灸治疗抑郁相关临床文献发病量进行趋势分析,了解针灸治疗抑郁的现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电子计算机结合手工检索查找1989年-2008年针灸治疗抑郁的相关文献,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频数、频率和构成比,并用非参数的Run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抑郁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经游程检验Z=-3.9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作为治疗抑郁的一种新兴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随机对照文献相对较少,需要开展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樊凌符文彬许能贵刘健华欧爱华王妍文
关键词:抑郁针灸
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合谷+太冲)和药物组(盐酸氟西汀),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模型造成抑郁症;电针组大鼠造模后电针合谷穴和太冲穴,15min次/,1次/d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d。药物组大鼠造模后进行氟西汀灌胃,1次/d,持续3w。应激后22d脱臼法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非标记底物法检测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用RIA法检测环磷腺苷(cAMP)含量及蛋白激酶A(PKA)活性。结果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中AC活性、cAMP含量、PKA活性均较空白组显著下降(均P<0.01);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海马AC活性、cAMP含量、PKA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AC-cAMP-PKA信号通路下调,而电针可以通过上调AC-cAMP-PKA信号通路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孙健刘健华王谦符文彬罗家星白艳甫樊凌粟胜勇陈海滨苏临荣
关键词:电针抑郁症腺苷酸环化酶环磷腺苷蛋白激酶A
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盐酸氟西汀,剂量为1.8 mg.kg-1.d-1),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复制抑郁症模型;针刺组大鼠造模后针刺合谷穴和太冲穴,并加电针,每日1次,每次15 min,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 d;西药组大鼠造模后给予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持续21 d。应激后22 d以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大鼠海马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神经元损害严重;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神经元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针刺可以逆转慢性应激所造成的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之一。
符文彬马瑞刘健华孙健罗家星白艳甫樊凌粟胜勇陈海滨苏临荣
关键词:疾病模型
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客观评价临床上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3例抑郁症受试者随机分为针灸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和非穴位浅刺组,分别进行操作方法不同的针刺、艾灸、埋皮内针的治疗。3组治疗每周2...
樊凌符文彬许能贵刘健华欧爱华
关键词:针灸抑郁症HAMD量表中医证候量表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传递
针灸治疗抑郁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文献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针灸治疗抑郁随机对照试验临床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抑郁的针灸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利用Review Manage4.2.7软件对1989年1月至2009年9月发表的针灸治疗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调研,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35个临床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的研究已受到人们较多的关注,相关文献发表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研究质量普遍不高。结论重视和加强针灸综合疗法及抑郁状态的大样本研究,提高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规范治疗时间,进行随访记录,探索出可行的针灸盲法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樊凌符文彬许能贵刘建华欧爱华王妍文
关键词:抑郁针刺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的常见后遗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常规抗抑郁症药物效果明显,但副作用多。近年来针灸、中药治疗PSD的研究逐渐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对其疗效分析如下。
张光彩黄叶飞朱晓平符文彬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症针灸META分析
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海马CREB mRNA、BDNF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海马cAMP反应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盐酸氟西汀,剂量为1.8 mg·kg-1·d-1),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复制抑郁症模型;针刺组大鼠造模后针刺合谷穴和太冲穴,并加电针,每日1次,每次15 min,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 d。西药组大鼠造模后以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持续3周。应激后22 d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大鼠海马组织存储于-70℃备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CREB mRNA、BDNF mRNA的表达。【结果】抑郁症模型组大鼠海马中的CREB mRNA、BDNF 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下降(P<0.01);西药组和针刺组大鼠海马CREB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西药组和针刺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抑郁症大鼠海马CREB mRNA表达,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的机理之一。
孙健张继福符文彬刘健华樊凌
关键词:抑郁症基因表达调控
电针对侧脑室注射L-AAA致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L-α-aminoadipic acid(L-AAA)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变及电针的治疗效应。方法将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侧注NS组)、侧脑室注射L-AAA组(侧注LAAA组)、针刺组、利鲁唑灌胃组(药物组),每组9只;观察侧脑室注射L-AAA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及电针、药物对侧脑室注射L-AAA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结果侧脑室注射L-AAA后大鼠出现体重下降、新环境抑制饮食时间延长、糖水消耗率下降和运动量减少等类抑郁症状,与空白组及侧注NS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药物治疗后大鼠的类抑郁症状明显减轻,与侧注射LAAA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空白组、侧注NS组)。结论侧脑室注射LAAA后可以诱发大鼠的类抑郁症状,而电针可以明显改善此类症状,且疗效与利鲁唑相似。据此推测电针抗抑郁的机制可能与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修复有关。
孙健姜硕刘健华符文彬蒋丽黄彬肖遥李富铭
关键词:电针抑郁侧脑室注射
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CREB-BDNF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被引量:33
2009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合谷+太冲)和药物组(盐酸氟西汀),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造成抑郁症模型;电针组大鼠造模后电针合谷穴和太冲穴,每日1次,每次15min,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d。药物组大鼠造模后进行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持续3w。应激后第7、14、22天观察大鼠Openfield行为学的变化,应激后22d取材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BDNF和CREB的表达。结果(1)应激后第7、14、22天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较应激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弱,针刺组于应激后第14天可有效地改善抑郁型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其效果优于药物组(P<0.05)。(2)模型组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排列散乱,可见明显肿胀、固缩、变性、脱落等病理改变;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3)模型组大鼠BDNF阳性细胞数量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海马BDNF和CREB的表达较模型组上调(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CREB-BDNF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是针刺抗抑郁的重要途径和作用靶点之一。
符文彬刘健华白艳甫张鹏叶家盛樊凌
关键词:抑郁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围绝经期抑郁症针灸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研究随机对照文献,计算机检索CBM(1979-)、CNKI(1979-)、VIP(1989-)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P...
黄叶飞符文彬吴泰相张光彩苏临荣陈远芳
关键词:抑郁症针灸疗法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