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1-YW-09-01)

作品数:28 被引量:436H指数:13
相关作者:吴炳方蒙继华李强子杜鑫黄进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遥感
  • 8篇耕地
  • 6篇遥感监测
  • 6篇作物
  • 3篇耕地变化
  • 2篇遥感估算
  • 2篇中稻
  • 2篇农业
  • 2篇农作
  • 2篇农作物
  • 2篇空间插值
  • 2篇耕地生产
  • 2篇耕地占用
  • 2篇光温
  • 2篇光温生产潜力
  • 2篇覆盖度
  • 2篇HJ-1B
  • 1篇单产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水资源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吴炳方
  • 9篇蒙继华
  • 7篇黄进良
  • 7篇李强子
  • 7篇杜鑫
  • 6篇杨小唤
  • 6篇孙俊英
  • 6篇张飞飞
  • 6篇王立辉
  • 5篇李月娇
  • 4篇程传周
  • 3篇张淼
  • 3篇董金玮
  • 3篇王静
  • 2篇刘纪远
  • 2篇李晓冬
  • 2篇王静
  • 2篇石瑞香
  • 2篇闫慧敏
  • 2篇徐新良

传媒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遥感信息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农情遥感速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10年
及时、客观、准确地预测粮食产量,对于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价格的宏观调控、对外粮食贸易、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种植结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利用遥感数据、统计数据、气象数据及实地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在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的系统架构模式,使用面向矩阵的程序语言IDL开发的湖北省农情遥感速报系统。该系统以县级区域为统计单元对湖北省主要农作物进行长势监测、种植面积估算、单产预测与粮食产量估算等。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速度快、稳定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湖北省的农业决策与粮食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随着野外地面实测信息对遥感监测结果的标定和检验,以及技术方法和遥感数据源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系统的精度和准确性将会不断提高。
王立辉黄进良孙俊英
关键词:遥感监测作物长势估产模型
集成化的省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被引量:9
2011年
在"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CropWatch-China)"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开发了集成化的中国省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CropWatch-Province)。系统以遥感为主要数据源,在县、主产区和省3个尺度上进行农情信息的监测,包括作物长势、单产、种植面积、复种指数监测及作物估产、农气分析等,对系统的技术方法、结构、功能及其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2010年系统通过"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的检测,系统具有集成化程度高、灵活性强和应用新数据等特点。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灵活定制,通过集成化开发可以独立完成从数据预处理、科学计算、信息提取到结果输出的全部任务,并将包括HJ-1在内的一系列新数据应用于农情信息的获取。
蒙继华吴炳方李强子钮立明张飞飞杜鑫
关键词:遥感集成化
中国耕地变化区的气候背景对比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研究我国耕地变化区的气候背景,对于了解耕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评价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和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全国耕地空间变化的基础上,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三个方面,研究耕地增加区和减少区的气候背景,并将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为国家保护耕地资源和发展农业生产等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8年4个时段,耕地减少区比耕地增加区的年平均气温高0.45-1.05℃,年降水量高56.77-79.59mm,年日照时数少45.80-98.83h。耕地显著减少区比耕地显著增加区的年平均气温高0.81-1.85℃,年降水量高85.69-305.26mm,年日照时数少86.96-207.85h。在四个时段中,我国耕地重心逐渐北移且海拔升高。若海拔高度不变,耕地增加区比耕地减少区北移0.5-1个纬度,耕地显著增加区比耕地显著减少区北移1-2个纬度;若纬度不变,耕地增加区比耕地减少区,海拔升高100-200m,耕地显著增加区比耕地显著减少区,海拔升高150-350m。随年份增加,耕地增加区和显著增加区与耕地减少区和显著减少区在水分条件上的差别越来越大。这些结论对于研究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评价耕地占补平衡、调整产业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石瑞香杨小唤
关键词:耕地气候背景
农业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6
2011年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农业生产潜力可以描述某一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因此,研究农业生产潜力非常重要,对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GIS技术、COM组件技术、插件技术等支持下,采用C#开发语言、ArcEngine开发组件、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在Visual Studio.NET平台下设计、实现了一个集数据库管理、气象插值、农业生产潜力计算、农业生产潜力分析、农业生产潜力模型扩展、图形输出、系统管理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系统。同时构建了一个具有统一坐标系统、数据格式、空间尺度,可以动态更新的农业生产潜力数据库。并以山东省为研究区,计算了山东省的农业生产潜力,分析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以及为农业生产潜力计算提供数据基础,且为农业生产潜力分析提供软件支持。
程传周杨小唤徐瑞娜石瑞香王静王静
关键词:COM技术插件技术农业生产潜力
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构建方法被引量:29
2011年
针对ETM空间分辨率高和MODIS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选择官厅水库上游为实验区,基于对STARFM方法的改进,构建不同时空分辨率NDVI的时空融合模型-STAVFM,使用该模型对ETM NDVI与MODIS NDVI融合,构建了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研究结果表明,STAVFM根据植被变化特点定义了有效时间窗口,在考虑物候影响的同时改进了时间维的加权方式,通过MODIS NDVI时间变化信息与ETM NDVI空间差异信息的有机结合,实现缺失高空间分辨率NDVI的有效预测(3景预测NDVI与实际NDVI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2、0.90和0.91),从而构建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其时间上保留了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的时间变化趋势,空间上又反映了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空间细节差异。
蒙继华吴炳方杜鑫钮立明张飞飞
关键词:NDVI数据融合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干旱遥感监测及其影响评估被引量:54
2010年
利用国产环境减灾星多光谱、热红外数据以及美国中分辨率MODIS数据建立了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及其影响的遥感监测与评估方法。主要包括:1)旱情遥感监测,利用环境减灾星多光谱数据和热红外数据构建旱情遥感综合指数监测西南地区的旱情;2)地表可用水资源遥感监测,主要利用2010年3月中旬及去年同期的多光谱数据,对位于云南、贵州、广西境内的三个典型水体的水面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以评估地表水面面积及水位的变化;3)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农作物生长过程曲线分析各省(市)区的作物受旱情的影响过程,并利用耕地面积与遥感监测作物种植成数、分类成数,以及耕地受旱比例计算作物受旱面积,通过田间实验对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受到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减产结果,确定不同旱情等级对应的粮食减产比例,计算各省(市)的冬小麦减产数量。结果表明旱情最严重区域在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的中部与东北部,冬小麦、油菜、甘蔗等作物生长过程受到明显抑制,受旱面积分别达到9.13×105hm2、5.43×105hm2与9.00×105hm2,冬小麦产量损失达到8.3×105t,约占2009年四省市冬小麦总产量的13.7%、全国冬小麦总产量的0.8%和全国粮食总产量的0.16%,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云南和贵州的冬小麦减产分别达到48%和31%,对区域粮食供应影响较大。
李强子闫娜娜张飞飞常胜吴炳方
关键词:干旱地表水资源作物遥感监测
湖北省粮食单产遥感估算方法——以中稻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湖北省运行化农作物单产估算的遥感估产模型,进行农作物单产预测。首先进行单产区划,从而选择代表性的模拟县,通过作物产量数据的历史趋势分析得到波动产量;然后把波动产量与遥感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再提取相关性最大的遥感因子作为敏感因子,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估算作物的产量;最后把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结果与统计数据对比,误差范围为-14.38%至11.31%,决定系数R^2达到0.872,相关性显著。该方法从县级行政单元估算的单产结果,基本能够满足省级系统单产估算的精度要求,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信息。
孙俊英黄进良王立辉
城市化和退耕还林草对中国耕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46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1999年开始启动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对耕地的分布与生产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应用由TM遥感影像获取的1980s-2000年与2000-2005年两个时间段耕地变化数据,结合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耕地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估算两个研究时段耕地生产力变化特征,比较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主导下两个时期耕地转移对各区域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时段因城市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占土地利用变化(LUCC)导致的耕地生产力减少总量比例均在60%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新增耕地生产力总量比被占用耕地生产力高87%,耕地转移使中国耕地生产力增加。2000-2005年间,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启动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持续占用导致耕地生产力占补正平衡指数由前一时段的正平衡变为负平衡,转出耕地生产力总量比新增耕地生产力高31%,耕地转为林草地和建设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分别较前一时段提高57%和85%。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等驱动因素作用下耕地开垦区与占用区的空间分布差异使得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态和趋势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
闫慧敏刘纪远黄河清董金玮徐新良王军邦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遥感
2005-2008年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5-2008年最新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反演数据,并结合2005、2008年耕地数据及其变化数据,从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与质量特征两方面,研究2005-2008年耕地变化对我国全境内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耕地的变化过程中,光温生产潜力增加区与减少区产量变化不对等:增加区增加785.14万t,减少区减少2 543.61万t,净减少1 758.47万t;增加区与减少区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不对等:增加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11.89 t/hm2,减少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20.99 t/hm2,后者约为前者的2倍;增加区与减少区空间分布不同:增加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等西北、东北地区,生态用地开垦是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占77.25%,减少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等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占69.20%。
程传周杨小唤李月娇纪银晓
关键词:耕地变化光温生产潜力
作物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0年
作物生物量是作物长势监测以及产量估算中的一个关键指标。随着3S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可以为作物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有力的支撑,充分发挥遥感信息的宏观及实时动态性,使在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作物的生物量估算成为可能。文章通过总结作物生物量遥感估算的研究现状,根据采用的数据源不同以及基于的模型基础不同将现有作物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划分为6类,并对每一类模型的方法、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讨论分析了作物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种估算方法的自身优势和仍需完善的方面,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杜鑫蒙继华吴炳方
关键词:作物生物量遥感监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