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KJ2011A080)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增辉高谦孟祥瑞姚维信靳学奇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金川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采场
  • 2篇评价指标
  • 2篇围岩
  • 2篇可靠度
  • 2篇监测系统
  • 2篇采动
  • 2篇采动影响
  • 1篇顶板
  • 1篇顶板结构
  • 1篇优化控制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支承压力
  • 1篇支护
  • 1篇深部巷道
  • 1篇失稳
  • 1篇失稳分析
  • 1篇施工变形监测
  • 1篇实时监测
  • 1篇实时监测系统

机构

  • 8篇安徽理工大学
  • 6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金川集团公司
  • 2篇淮南联合大学

作者

  • 8篇刘增辉
  • 6篇高谦
  • 2篇靳学奇
  • 2篇孟祥瑞
  • 2篇姚维信
  • 1篇钱彪
  • 1篇郑亚强
  • 1篇赵光明
  • 1篇许凤光
  • 1篇郭慧高
  • 1篇陈仲杰
  • 1篇梁丹
  • 1篇冯英华
  • 1篇杨晓柄

传媒

  • 2篇金属矿山
  • 2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煤炭工程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面积连续开采采场整体失稳风险评价与预测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金川二矿区大面积采场围岩整体的稳定性,根据对采场与地表破坏现象的调查与监测结果提出了大面积采场整体失稳的4种模式,确定了采场稳定性评价指标。设计了13因素3水平的数值正交试验方案,采取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了4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函数,利用可靠度理论对各评价指标的采场稳定性可靠度进行分析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对于采场围岩整体稳定性系统,将4个评价指标以串联形式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出采场整体失稳风险概率达11.28%,采场围岩整体失稳有一定的可能性。
刘增辉高谦
关键词:采矿工程评价指标可靠度
深部动压巷道锚注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有效控制受采动影响的刘桥一矿Ⅱ46轨道上部车场、绞车房及大巷围岩破坏,从工程布置、支护结构和围岩强度分析围岩破坏原因,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参数设计和施工工艺,并验算了注浆加固圈的抗力为9.10 MPa,裂隙岩体注浆加固半径为2.24 m。通过对加固前后围岩变形的观测数据分析显示:锚注加固前两帮的平均移近速度为1.5 mm/d,顶底板移近速度为4.0 mm/d;加固后的7~28 d两帮平均移近速度为0.75 mm/d,顶底板移近速度为2.0 mm/d。从加固效果来看,加固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受采动影响的围岩变形破坏。
刘增辉高谦孟祥瑞赵光明
关键词:深部巷道采动影响锚注加固联合支护
采场顶板结构预裂切割对围岩控制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关键层预裂切割对巷道围岩大结构和采场顶板结构影响的分析,得出了预裂缝将采场顶板围岩的固定边界变为了铰接边界,缩短了顶板边界条件的转化过程。预裂缝破坏了采场围岩基本顶的连续性,降低了采场顺槽侧向煤体支承应力。短悬臂梁将上覆岩层部分载荷转移到了煤体深部,减小了顺槽围岩塑性屈服范围。因此,对顶板预裂切割能有效起到减弱顶板边界约束和控制围岩破断的作用。
冯英华刘增辉
关键词:顶板结构支承压力
采场整体稳定性可靠度分析与风险预测被引量:3
2012年
为研究金川二矿区采场整体围岩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影响采场整体围岩的稳定性的13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采取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4个评价指标函数。利用可靠度理论进行采场稳定性可靠度分析和失稳风险预测,获得采场围岩的能量释放率(ERR)、地表沉降率(SDR)、采场围岩和充填体收敛率(DCR)和平均屈服率(AFR)4个评价指标,对应的失稳风险分别为7.5%,0.78%,3.02%和0.32%。采用4个评价指标的串联模式系统综合分析采场围岩整体稳定性,计算出采场整体失稳风险概率为11.28%,表明采场整体存在失稳风险,需要进一步监测岩体移动。
刘增辉高谦姚维信靳学奇
关键词:评价指标正交试验可靠度
基于光纤技术的井筒围岩稳定实时监测系统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井筒围岩变形监测受采动影响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光纤传感技术监测井筒围岩变形的方法.研究了光纤传感器的不同埋入方式、粘结材料以及施工工艺对结构变形监测的影响,结合金川Ⅱ矿区14行风井加固工程,设计并布设了光纤光栅传感监测系统.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实时性、远程和自动监测围岩变形的优点,可以直观地得到井筒在不同位置的围岩变形分布特征,为井筒围岩变形提供了准确的测试数据.
刘增辉高谦许凤光陈仲杰梁丹
关键词:光纤传感技术混凝土梁井筒监测系统
金川二矿区14行风井稳定性评价及监测系统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对14行风井破坏原因的分析,针对不同区段围岩的工程特点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和相应的施工方案。同时根据返修加固方案、相应的地质条件和开采顺序建立了数值模型研究了井筒返修以后地下采矿对井筒产生的影响。从计算结果看,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加大,14行风井会存在一定的破坏风险。根据14行风井与矿体之间的工程分布情况,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建立了动态监测系统,给长期监测岩层移动和准确预报工程变形奠定了基础。
刘增辉高谦郭慧高杨晓柄
关键词:采动影响BOTDR
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矿压规律及关键块失稳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研究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和顶板结构稳定性,以榆阳煤矿1307长壁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设计了矿山压力观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观测。总结分析了浅埋煤层长壁开采时矿压显现规律和浅埋煤层上覆岩层破坏规律,得出初次来压步距为78m,二次来压是在工作面推进至93m处,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范围在6.4~8.1m;通过对关键块的失稳分析,得出最大开采高度应小于2.31m,关键块不发生滑落失稳的系数要求大于等于1。
郑亚强孟祥瑞刘增辉钱彪
关键词:浅埋煤层长壁开采矿压规律覆岩破坏
金川Ⅲ矿区破碎站硐室施工变形监测与优化控制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有效控制金川Ⅲ矿区1 165 m水平破碎站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根据对破碎系统工程的大件道工程围岩变形监测、变形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该矿区岩体具有临界蠕变应力低和碎裂剪胀蠕变特征,且变形持续时间长。针对该岩体的变形特点,在破碎站大断面硐室施工中采用"留空让压强支"原则,并提出留空让压强支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设计了3因素4水平的正交数值模拟试验方案,通过综合评价指标的分析确定了合理让压位移量,即毛硐让压变形90 mm,初衬让压变形0,一次支护让压变形50 mm。为了破碎站硐室的安全评价和长期稳定性预测,采用FBG点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围岩变形。
刘增辉高谦姚维信靳学奇
关键词:金川矿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