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6022)

作品数:13 被引量:103H指数:7
相关作者:缪锦来李光友张波涛阚光锋李灏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绿藻
  • 5篇南极冰藻
  • 5篇冰藻
  • 3篇亚历山大藻
  • 3篇UV-B辐射
  • 3篇LC3
  • 2篇生化组成
  • 2篇南极地区
  • 2篇活性
  • 2篇活性剂
  • 2篇极地区
  • 2篇硅藻
  • 2篇UV-B辐射...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2篇CHLORO...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地理
  • 1篇形态和超微结...

机构

  • 1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青岛澳海生物...

作者

  • 12篇缪锦来
  • 10篇李光友
  • 5篇张波涛
  • 5篇李灏
  • 5篇阚光锋
  • 4篇姜英辉
  • 4篇侯旭光
  • 3篇崔凤霞
  • 1篇游银伟
  • 1篇王波
  • 1篇刘鹏
  • 1篇石红旗
  • 1篇丁燏
  • 1篇刘晓光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海洋学报
  • 1篇High T...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Proteins Extracted from Alexandrium sp. LC3
2007年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 of protein extracted and purified from Alexandrium sp. LC3 was conducted. In the SDS-PAGE study,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proteins were mainly in the range of 14 kDa?31 kDa and 43 kDa?66 kDa, and more proteins were detected between 14 kDa and 31 kDa. With the improved protein preparation, the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pattern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proteins were between 14 kDa and 100 kDa, and most of them ranged from 14 kDa to 31 kDa.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the SDS-PAGE analysis. The isoelectric points were found to lie between 3.0 and 8.0, and most of them were in the range of 3.0?6.0. Better separation effect was acquired with pre-prepared immobilized gradient (IPG) strip (pH 3?5.6), and about 320 protein spots could be visualized on the 2-DE map by staining. Within pH 3?10 and pH 3?5.6 strips, the protein samples of Alexandrium sp. LC3 could be separated well.
LI HaoMIAO JinlaiCUI FengxiaLI Guangyou
关键词:蛋白质生物学
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酶活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被引量:8
2004年
为了了解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L 4细胞内保护酶系统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不同辐射强度下ChlorophyceaeL 4细胞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和相应的保护酶系统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UV B辐射增强的初期(1~3d),ChlorophyceaeL 4中丙二醛含量的迅速提高,但随后很快降低,在低强度UV B(35μW·cm-2)辐照下保护酶活性能够恢复到基本水平。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ChlorophyceaeL 4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而且在高强度(70μW·cm-2)的辐照下,酶活性更高。ChlorophyceaeL 4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略有升高或变化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保护酶系统在南极冰藻适应南极强辐射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缪锦来王波阚光锋姜英辉侯旭光李光友
关键词:南极冰藻绿藻UV-B辐射
南极硅藻GJ01(Berkeleya rutilans GJ01)酶耦联法产谷胱甘肽条件的优化
谷胱甘肽系统在清除活性氧和生物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谷胱甘肽对维持胞内氧化还原水平是不可缺少的。南极冰藻是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极有希望成为GSH新的来源。本文以南极硅藻GJ01为材料,测定了谷胱甘肽的...
丁燏缪锦来李光友
关键词:谷胱甘肽
文献传递
南极冰藻生化组成及其与低温适应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对 4种南极冰藻 (2种单细胞绿藻—— Pyramimonas sp.和绿藻 L 4 ,以及 2种硅藻——硅藻 H1和 H2 )的蛋白质、脂肪、糖、无机元素含量和组成 ,灰分含量 ,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等的基本生化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4种冰藻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常温藻 ,蛋白质含量以绿藻 L4的含量最高 ,为 4 5 .18% ;Pyramimonas sp.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 2 7.70 %。4种冰藻的脂肪含量均高于常温藻 ,为 14 .0 2 %~ 19.89% ;总糖含量为 4 .7%~ 16 .3% ,与常温藻含量接近。Mg的含量在冰藻和常温藻的无机元素中都为最高 ,为 136 0 0~ 12 4 0 0 0 mg/ kg,但 4种冰藻的含量均低于 2种常温藻 ;4种冰藻的灰分含量均低于常温藻 ,表明冰藻含有更高的有机成分。冰藻的氨基酸含量与常温藻的含量没有明显不同 ,但绿藻 L 4含有较高含量的羟脯氨酸 ,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2 .4 8%。 4种冰藻的脂肪酸组成 ,主要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冰藻的基本生化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
缪锦来石红旗姜英辉张波涛侯旭光
关键词:南极冰藻绿藻硅藻无机元素饵料生化组成
UV-B增强对南极蓝藻形态和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采用两种微藻分离方法对本实验室在第18次南极考察采集的南极海冰和海水样品进行南极冰藻分离,得到包括1株南极蓝藻在内的8种南极冰藻。该蓝藻(南极蓝藻-B)的生长曲线表明,0~6 d有一个明显的延滞期,第6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20天达到生长稳定期。紫外辐射增强后,南极蓝藻的形态和超微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胞个体明显增大、细胞壁变厚、片层结构更加明显、多糖和脂肪颗粒数目增多。并发现了紫外辐射后的蓝藻向培养液中大量分泌物质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虽然南极地区紫外线辐射很强,但南极蓝藻可以产生多种抗紫外辐射的活性物质来适应这种极端环境。
刘鹏缪锦来阚光锋张波涛李光友
关键词:UV-B辐射超微结构原核微生物
极地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4年
张波涛缪锦来李光友崔科远
关键词:微生物活性物质地理气候特征
4种南极冰藻的生化组成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被引量:13
2004年
实验室人工模拟南极UV -B辐射环境 ,对南极冰藻的生化组成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UV -B辐射增强 (70μW/cm2)后 ,4种南极冰藻的总蛋白含量显著减少 ,其中脯氨酸、羟脯氨酸等6种氨基酸增加 ,谷氨酸、缬氨酸等减少 ;总脂含量明显增加 ,绿藻增加30%以上 ,硅藻增加超过15%;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 ,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不饱和脂肪酸 ;Mg、Na和Al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而Fe、Ca、Zn、Mn等含量却明显增加。总体来说 ,4种南极冰藻的灰分含量显著下降 ,有机成分明显增加。表明了南极冰藻对UV -B增强的积极响应 ,能调整自身对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 。
缪锦来阚光锋姜英辉张波涛李灏侯旭光李光友
关键词:南极冰藻绿藻硅藻
谷氨酸铜和表面活性剂协同灭除亚历山大藻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对一种新的赤潮杀灭剂谷氨酸铜及促进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了硫酸铜及谷氨酸铜对亚历山大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谷氨酸铜对亚历山大藻的灭杀效率优于硫酸铜,谷氨酸铜可明显抑制亚历山大藻细胞的生长,但抑制作用并不随谷氨酸铜浓度加大而增强,HDTAMB可明显促进谷氨酸铜对亚历山大藻的去除,且促进作用基本随着HDTMAB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对谷氨酸铜和HDTMAB杀灭赤潮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谷氨酸铜可促使藻细胞MDA含量升高,并使巯基含量下降,且在谷氨酸铜和HDT-MAB复合作用下,膜脂过氧化水平大大高于单纯谷氨酸铜作用下的水平,细胞中巯基含量显著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大,这表明谷氨酸铜和HDTMAB杀灭赤潮的机制是使藻细胞膜受到损伤,进而抑制藻细胞生长.
李灏缪锦来刘晓光崔凤霞李光友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亚历山大藻膜脂过氧化
几种不同杀灭剂对亚历山大藻LC3的灭除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寻找新型有效的赤潮藻杀灭剂,对辣椒素、过碳酸钠、CuSO4、谷氨酸铜对亚历山大藻LC3的杀灭效果以及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铜杀藻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辣椒素在较低浓度下(0.1,1.0,10 g/L)对亚历山大藻LC3无明显杀灭作用,达到杀藻的目的所需辣椒素量较大;过碳酸钠对亚历山大藻LC3的杀灭率偏低,这两种物质均不适宜用于赤潮防治。谷氨酸铜可有效杀灭亚历山大藻,其对亚历山大藻LC3的灭杀效率优于CuSO4,优势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但其对藻的抑制作用并不随谷氨酸铜的浓度加大而增强。辣椒素、过碳酸钠以及谷氨酸铜用于杀灭亚历山大藻LC3在赤潮防治研究中均为首次报告。HDTMAB可有效促进谷氨酸铜杀灭亚历山大藻LC3,促进作用基本随着HDTMAB浓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强。谷氨酸铜和HDTMAB复合剂可有效去除亚历山大藻LC3,在赤潮治理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李灏缪锦来游银伟崔凤霞李光友
关键词:亚历山大藻辣椒素过碳酸钠表面活性剂
南极浮游生物抗辐射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臭氧空洞是南极特有的自然现象,使得到达南极地球表面的UV辐射量大量增加。南极海域中的浮游生物,长期在高强度UV-B胁迫下生存而适应了这样的逆境,产生了许多抗辐射活性物质。本文就南极藻类、细菌和真菌等浮游生物中抗辐射活性物质的结构、特征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抗辐射、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启示。
阚光锋缪锦来李光友
关键词:浮游生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