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503)

作品数:11 被引量:130H指数:9
相关作者:田相利董双林闫法军房景辉阳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刺参
  • 3篇盐度
  • 3篇环境因子
  • 3篇半滑舌鳎
  • 3篇池塘
  • 2篇生化组成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温度
  • 2篇细菌
  • 2篇细菌鉴定
  • 2篇降解
  • 2篇BIOLOG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底质
  • 1篇对刺
  • 1篇休克
  • 1篇血浆
  • 1篇血浆渗透压

机构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东莞职业技术...
  • 1篇广东科贸职业...
  • 1篇山东省淡水渔...

作者

  • 11篇田相利
  • 10篇董双林
  • 4篇房景辉
  • 4篇闫法军
  • 3篇王国栋
  • 3篇阳钢
  • 2篇臧元奇
  • 2篇王军
  • 1篇蒋雯雯
  • 1篇姜文联
  • 1篇刘瑞娟
  • 1篇王青林
  • 1篇李英
  • 1篇钱圆
  • 1篇武心华
  • 1篇于晓
  • 1篇张凯
  • 1篇刘营
  • 1篇郭彪
  • 1篇柳柄俊

传媒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31
2014年
利用Biolog技术和冗余分析(RDA)方法对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刺参池塘水体微生物对碳源总量和单类碳源的利用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总体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利用比例较高的碳源类型为聚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刺参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方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其中,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的碳源主要有10种,分别属于聚合物、糖类、羧酸、氨基酸和胺.刺参池塘水体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指数Shannon、McIntosh、Simpson和S-E均匀度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但不同指数之间的变化有较大差异.RDA分析表明,TP、NO3--N、TN和PO43--P是影响刺参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闫法军田相利董双林阳钢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BIOLOG环境因子
营养盐浓度变动对菊花江蓠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长、生化组成及生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营养盐浓度变化对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te-nuistipitata var. liui)的生长、生化组成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盐浓度变动对2种江蓠的生长、藻体藻红素、叶绿素a、总碳、总氮含量、硝酸还原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有所不同。菊花江蓠生长在中等浓度(45μmol/L)的营养盐条件下最佳,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的生长反应则依前期环境中营养盐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总体上看,当营养盐浓度由3μmol/L变动为45和150μmol/L时,2种江蓠藻体藻红素、叶绿素a、总碳和总氮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而当营养盐浓度由45和150μmol/L变动为3μmol/L时,2种江蓠藻体的上述指标则有所下降。营养盐浓度45和150μmol/L的相互变动对2种江蓠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影响不大。随着无机氮浓度的逐渐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当营养盐浓度由3μmol/L向150μmol/L变动时,2种江蓠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而营养盐浓度由150μmol/L向3μmol/L变动时,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有所增强。综合比较表明,细基江蓠繁枝变型更容易受环境中营养盐浓度变动的影响,对环境中营养盐浓度变动的适应能力可能要低于菊花江蓠。
蒋雯雯田相利董双林王青林李英
关键词:菊花江蓠生理生化组成
盐度和温度对半滑舌鳎生长、渗透生理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研究了盐度和温度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幼鱼的生长、生化组成、渗透生理及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鱼体质量(18.06±3.65)g,全长(15.45±2.77)cm。实验设置了3个盐度水平(22、26和30)和4个温度水平(18℃、21℃、24℃和27℃),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8周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半滑舌鳎特定生长率总体变动在1.00%~1.34%。在本研究条件下,盐度对半滑舌鳎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而温度对其生长影响显著(P<0.05)。在盐度22、26和30下,其最大生长率分别出现在21℃、24℃和18℃下,而在27℃下生长率最低。饲料转化率和消化率变化趋势与生长率相似。随温度的升高鱼体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脂肪含量和能值降低,但受盐度影响不显著。渗透生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对半滑舌鳎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影响均显著(P<0.05)。随盐度的升高,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均有所升高。温度对不同盐度下半滑舌鳎血浆渗透压影响有所差异,但随温度的升高半滑舌鳎鳃丝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能量收支研究表明,生长能和呼吸能的变化主导着半滑舌鳎的能量收支模式,在本研究设置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以盐度18和温度21℃最高,而呼吸能的比例则总体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
田相利王国栋董双林房景辉
关键词:半滑舌鳎盐度温度
温度对半滑舌鳎的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研究了不同温度(16,19,22,25,28和31℃)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anther)幼鱼的生长、体成分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半滑舌鳎幼鱼生长率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19~25℃温度范围内,半滑舌鳎幼鱼的特定生长率相对较高,在16和28℃下则有所降低,而在31℃下,半滑舌鳎幼鱼特定生长率则显著降低。本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特定生长率与温度符合二次曲线模型。半滑舌鳎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但在31℃时显著减小,饵料转化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鱼体脂肪与能值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温度对半滑舌鳎的能量收支影响显著,其中,生长能和代谢能主导半滑舌鳎的能量分配,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呼吸能占摄食能比例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13-37g)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8-25℃,而不同温度导致的半滑舌鳎摄食量和能量收支的差异可能是温度影响其生长的主要生理生态学机制。
房景辉田相利董双林臧元奇
关键词:半滑舌鳎温度
刺参池塘低温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特性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饵料培养基,在低温(16±1)℃下,从刺参养殖池塘环境中富集驯化分离有机污染物低温降解细菌;根据菌株生长情况、好氧性和生物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然后在菌体接种密度1×106 CFU/mL、(16±1)℃、pH 8.0、160 r/min条件下,通过检测菌株对饵料中有机物(COD)和氨态氮(NH4+-N)成分的去除率来最终筛选获得优良低温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菌株筛选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7株低温细菌中共获得3株菌株DR7、DR8和DR11,它们能同时高效降低和去除饵料浸出物中COD和NH4+-N,5 d COD去除率分别为37.7%、50.0%和21.0%,NH4+-N去除率分别为95.0%、98.0%和99.8%。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DR7和DR11属于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DR8属于副球菌属细菌(Paracoccus sp.)。菌株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培养时间对饵料降解有显著影响(P<0.05),在0~6 d内3菌株对饵料中有机物和氨态氮的去除过程明显,其中DR8降解力最强;各组合菌株的饵料降解效果差异显著(P<0.05),但并不完全优于对照单菌株,其中最佳组合为DR8-DR11。研究认为,筛选的3株低温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为良好的菌种资源,在刺参养殖池塘污染环境调控及刺参微生态制剂的研制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闫法军田相利董双林武心华柳柄俊
关键词:刺参池塘细菌鉴定降解特性
不同盐度驯化方式对小鲟鳇(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生长及渗透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本研究以小鲟鳇幼鱼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驯化方式(即从淡水开始,盐度分别突变0,5,10和15,然后每天增加盐度1,分别表示为T0、T5、T10和T15)对其生长性能、血浆渗透压、鳃丝Na^+/K^+-ATP酶活性以及血糖、血清主要金属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等的影响。从驯化至盐度28得到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鲟鳇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T0和T5处理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T15和T10处理(P<0.05);各处理血浆渗透压显著高于驯化前,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小鲟鳇鳃丝Na^+/K^+-ATP酶活力均明显升高,但T15处理的鳃丝Na^+/K^+-ATP酶活力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各处理小鲟鳇血糖含量均低于驯化前水平,但相互之间差异不大(P>0.05);与在淡水中相比,盐度突变幅度最大的处理(T15)的小鲟鳇在驯化过程中血清Na^+、K^+、Ca^(2+)、Mg^(2+)和Cl^-浓度显著上升。除Na^+和Cl^-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外,其它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性不强。综合比较表明,小鲟鳇对较高的盐度及其突变耐受性较差,而从淡水向海水驯化时,盐度为5的突变幅度可能对小鲟鳇比较适宜。
田相利王国栋董双林房景辉郭彪
关键词:盐度
仿刺参与鼠尾藻、菊花心江蓠轮养时的生长及对环境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将初始体质量(5.07±0.45)g的仿刺参幼参放养在池塘内竹制的4m×4m×1.5m网格中,将夹有初始平均体长(31.7±10)cm,体质量(2.32±1.2)g的鼠尾藻和菊花心江蓠的聚乙烯苗绳均匀地系在网格竹竿骨架上。仿刺参初始放养密度为11头/m2,鼠尾藻和菊花心江蓠的密度分别为187.5g/m2、375g/m2、562.5g/m2、750g/m2和250g/m2、500g/m2、750g/m2、1000g/m2,后轮养的菊花心江蓠按密度从小到大分别放置于原混养鼠尾藻密度为187.5g/m2、375g/m2、562.5g/m2、750g/m2网格内。每隔15d检测一次不同轮养系统中仿刺参和藻类的生长及水体中叶绿素a,底泥中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120d的饲养结果表明,轮养大型藻的仿刺参特定生长率高于单养对照组的仿刺参,混养鼠尾藻562.5g/m2后,轮养菊花心江蓠750g/m2的模式下,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轮养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明显下降,大型藻净产量越高,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下降越明显;轮养组底泥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均明显低于单养组(P<0.05)。
王军田相利姜文联
关键词:仿刺参海藻轮养环境因子
氨氮慢性胁迫对刺参免疫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以初始体重为(50.50±1.67)g左右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氨氮浓度对刺参体壁和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HSP70表达的影响。20d慢性毒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刺参体壁和体腔液ACP、AKP活性在0.51和2.04mg/L氨氮浓度下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在5.09、10.19和50.93mg/L下,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2)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刺参体壁CAT活性均呈现降低趋势,且与氨氮浓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而刺参体腔液CAT活性在0.51、5.09、10.19和50.93mg/L浓度下则均随取样时间而降低;(3)在氨氮浓度0.51~5.09mg/L时,刺参体壁和体腔液SOD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高浓度下则与氮氮浓度显著负相关;(4)在氨氮胁迫下,刺参体壁、呼吸树、肠道和体腔液中HSP70表达量迅速升高,氨氮胁迫第5天时检测到达到最高;随后各组织HSP70的表达量缓慢降低,但在氨氮胁迫第20天时,各组织HSP70的表达量仍显著高于氨氮胁迫前的水平(P<0.05)。各组织中HSP70最高表达量与氨氮浓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综合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刺参免疫酶活性趋于降低,同时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而HSP70表达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能对于增强机体的抗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臧元奇田相利董双林于晓钱圆
关键词:氨氮酸性磷酸酶HSP70
盐度突变对半滑舌鳎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研究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由盐度30突变至0、10、20、35和40盐度后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对半滑舌鳎血液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突变后,各处理组的血液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均随盐度的变化而相应地上升和下降,且其变化幅度与盐度的变化幅度直接相关。各处理组血液渗透压在经历盐度变化6 d内有峰值变化,峰值出现在2 d时,6 d后血液渗透压趋于稳定;而鳃丝Na+/K+-ATP酶活性在经历盐度变化9 d时调节至稳定状态,峰值则出现在6 d时,峰值大小亦与盐度的变化幅度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对盐度可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田相利王国栋董双林房景辉刘营
关键词:盐度血液渗透压
刺参养殖池塘降解有机污染物常、低温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被引量:9
2013年
为修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环境,从山东胶南刺参养殖池塘采集水体、底泥和刺参(肠道)样品,利用刺参饵料培养基,分别于常温(28±1)℃和低温(16±1)℃下对样品中的常、低温芽孢杆菌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共筛选出8株优良细菌(常温菌5株:2株来自底泥,3株来自刺参肠道;低温菌3株:1株来自底泥,2株来自底泥和刺参肠道)。各菌株在有机污染物降解喜好和降解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常温菌5d能降解22.20%~49.10%的饵料蛋白、13.93%~68.73%的饵料淀粉和9.98%~42.33%的饵料有机物(COD),低温菌5d能降解29.80%~63.90%的饵料蛋白、40.63%~53.17%的饵料淀粉和16.40%~28.97%的COD。根据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8株细菌均归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中7株可初步鉴定到种:4株常温菌,分别为腊状芽孢杆菌(B.cereus)、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和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3株低温菌,分别为坚强芽孢杆菌(B.firmu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和B.baekryungensis。本研究为刺参夏眠和生长季节期间养殖池塘环境的改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常、低温菌种资源。
闫法军田相利董双林阳钢王军
关键词:菌种筛选细菌鉴定有机污染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