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72031)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薛禹胜陈关荣邵振国朱少林彭志炜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电网公司香港城市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滑步
  • 2篇电力
  • 2篇电力系统
  • 2篇微观结构
  • 2篇混沌
  • 2篇分岔
  • 1篇再同步
  • 1篇失步
  • 1篇时变系统
  • 1篇全局分岔
  • 1篇稳定性分析
  • 1篇换流
  • 1篇换流器
  • 1篇分岔现象
  • 1篇BOOST
  • 1篇BUCK
  • 1篇充要条件

机构

  • 4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薛禹胜
  • 2篇邵振国
  • 2篇陈关荣
  • 1篇封士彩
  • 1篇彭志炜
  • 1篇朱少林

传媒

  • 4篇电力系统自动...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滑步与发散,运动系统与一般动力学系统——兼谢廖浩辉和唐云先生被引量:19
2003年
确了同步、滑步、蠕步的概念 ;指出滑步 (或称失步 )与发散 (或称无界失稳 )的区别和联系 ;揭示了运动系统经过动态鞍点是发生滑步的充要条件 ,而不是发散的充要条件。只有在非哈密顿因素及时变因素足够小的条件下 ,才能根据系统在有限时段内没有发生滑步的事实来断定它在该时段后也不会发散 ,或者根据系统在有限时段内发生了滑步的事实来断定其发散。强调 CCEBC/EEAC是运动系统的滑步稳定性理论。指出对于一般动力学中的一阶常微分方程 (组 ) ,只有在其右端为连续函数时才能等效为运动方程 。
薛禹胜
关键词:滑步电力系统时变系统充要条件
Buck-Boost换流器中分岔现象的机理及预测被引量:5
2004年
电流控制模式的Buck—Boost换流器电路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会出现分岔和混沌,研究这些非线性现象的机理及参数范围在理论和电力电子的应用上都非常重要。采用最近提出的基于轨线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在一维观察空间中定义换流器轨迹结构稳定性的稳定裕度,解释了发生分岔及混沌的机理,并用灵敏度分析技术快速估计各分岔点。
薛禹胜朱少林彭志炜封士彩
关键词:分岔混沌
滑步与再同步过程的微观结构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按照定常两机电力系统平衡点的属性,将其轨迹分类为稳定的结点、不稳定的结点、稳定的焦点、不稳定的焦点和鞍点这5种不同运动模式。利用互补群惯量中心(CCCOI):R”→R^2保稳映射将实际多机受扰轨迹映射为时变的两机等值轨迹,进而分析后者如何由对应于上述运动模式的多个轨迹段构成,并用符号序列反映其微观结构。以电力系统从一连串的滑步进入再同步为例,研究了多机电力系统的后期动态行为会随着参数的细微变化而显著改变的现象。如果一段具有鞍点特性的相轨迹的起始点从稳定流形的一侧变到另一侧,那么不论系统参数的变化多么细微,其后继轨迹将有完全不同的动态。
邵振国薛禹胜陈关荣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混沌微观结构滑步再同步
一种并不导致失步的滑步现象被引量:8
2003年
在宏现层次上发现了电力系统“滑步但同步”的现象,并在微观层次上揭示了其几何结构。用坐标平面投影法分析了多机电力系统中滑步现象的微观结构;区分了投影轨迹上性质不同的两类动态鞍点。一类是投影点处的轨迹走向服从鞍点规律,且由于投影点位于稳定流形与不稳定流形分割的相平面的上部或下部,故轨迹将沿稳定流形方向到达动态鞍点再沿不稳定流形方向离开该点;另一类服从焦点规律,而由于投影相平面上的平衡点位置变化而在动态过程中引成轨迹上的动态鞍点。虽然两种情况下都有滑步行为,但只有前者才是轨迹趋于无界的必要条件。
邵振国薛禹胜陈关荣
关键词:全局分岔微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