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090435)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尹晓辉朱国念金啸徐志宏金华超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玉米
  • 2篇玉米螟
  • 2篇玉米螟赤眼蜂
  • 2篇杀菌剂
  • 2篇赤眼蜂
  • 1篇毒理效应
  • 1篇毒死蜱
  • 1篇毒性分析
  • 1篇中华蟾蜍
  • 1篇生态毒理
  • 1篇生态毒理效应
  • 1篇松毛虫
  • 1篇松毛虫赤眼蜂
  • 1篇蟾蜍
  • 1篇毛虫
  • 1篇酶活性
  • 1篇敏感性
  • 1篇酚氧化酶
  • 1篇酚氧化酶活性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3篇朱国念
  • 3篇尹晓辉
  • 1篇徐志宏
  • 1篇邓建宇
  • 1篇金华超
  • 1篇金啸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毒死蜱对中华蟾蜍胚胎发育毒性及生态毒理效应
<正>毒死蜱是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有机磷杀虫剂之一,大量农药残留对人、动物和环境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危害。本文选用中华蟾蜍作为实验生物,采用胚胎致畸试验和急性、亚慢性、彗星实验,研究毒死蜱对中华蟾蜍的胚胎发育毒性与生态毒理效应。...
尹晓辉朱国念邓建宇徐志宏
文献传递
四种杀菌剂对两种赤眼蜂的毒性分析及敏感性比较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5%三唑酮、99.5%肟菌酯、96.2%咪鲜胺和95%申嗪霉素4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供试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直接接触毒性LC50值分别为0.822 0、48.70、12.94和24.25 mg/L,对松毛虫赤眼蜂的LC50值分别为10.55、180.3、218.1和240.3 mg/L。即4种杀菌剂对两种赤眼蜂的风险性存在差异,供试药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相对较为安全。由于玉米螟赤眼蜂比松毛虫赤眼蜂对供试杀菌剂更为敏感,因此以玉米螟赤眼蜂作为评价农药对赤眼蜂风险的供试生物更为适宜。
金啸尹晓辉朱国念徐志宏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杀菌剂毒性敏感性
四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为明确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毒性大小及其成蜂体内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影响,本实验通过测定三唑酮(triadimefon)、肟菌脂(trifloxystrobin)、咪鲜胺(prochloraz)、申嗪霉素(phenazino-1-carboxylic acid)4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分别测定活体和离体条件下各杀菌剂处理后酚氧化酶的比活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对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大小为:三唑酮>咪鲜胺>肟菌酯>申嗪霉素,其LC50值分别为3.27,6.46,4.06和9.72mg/L,其安全系数依次为0.07,0.10,0.20和1.47,其中申嗪霉素为中等风险性,其余3种药剂为高风险性,且杀菌剂明显激活了PO的活性。活体条件下亚致死剂量处理得到的PO比活力高于离体处理,且三唑酮处理组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本实验为研究杀菌剂对赤眼蜂的毒性及对PO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索,为进一步研究赤眼蜂对杀菌剂的抗性及免疫能力奠定基础。
金华超尹晓辉朱国念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杀菌剂毒性酚氧化酶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