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79)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敬丽刘巧吴雅文张巧玲李枝林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杜鹃
  • 5篇杂交
  • 4篇杜鹃花
  • 4篇育种
  • 3篇杂交育种
  • 2篇杜鹃属
  • 2篇自然杂交
  • 2篇快速繁殖
  • 1篇杜鹃花属
  • 1篇盐胁迫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遗传分化
  • 1篇远缘
  • 1篇远缘杂交
  • 1篇早熟
  • 1篇早熟禾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理
  • 1篇生理特征
  • 1篇亲和

机构

  • 12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省森林植...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张敬丽
  • 4篇刘巧
  • 3篇张巧玲
  • 3篇吴雅文
  • 2篇李枝林
  • 2篇张雪梅
  • 2篇王有国
  • 1篇杨荣萍
  • 1篇黄承玲
  • 1篇黄文韬
  • 1篇张陈阼
  • 1篇吴红芝
  • 1篇黄程前
  • 1篇陈白冰
  • 1篇白小明
  • 1篇李东徽
  • 1篇白天
  • 1篇张长芹
  • 1篇王云月
  • 1篇赵海洲

传媒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现代园艺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种子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湖南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SR分子标记对红马银花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红马银花(Rhododendron vialii)的遗传多样性以推测其濒危原因,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红马银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4个红马银花居群共15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8个位点共检测到5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有6对等位基因;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不同等位基因数Ne=2.780±0.166,有效等位基因数Na=5.563±0.269,Shannon’s信息指数I=1.156±0.057,观测杂合度Ho=0.546±0.038,期望杂合度He=0.598±0.025)。AMOVA分析显示:遗传多样性81%来自居群内,19%来自居群之间,并且居群分化系数(Fst)为0.094±0.020。居群内近交系数(Fis)为0.088±0.081;Structure聚类分析将4个居群聚为2组。【结论】导致红马银花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遭到破坏,遗传多样性暂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建议主要以就地保护为宜。
陈凯云刘巧王禹李东徽张敬丽
关键词:SSR遗传分化保护遗传学
杜鹃花自然杂交与远缘杂交的综述
2018年
通过综述国内外杜鹃花自然杂交与远缘杂交的研究,归纳了前人在杜鹃花自然杂交以及远缘杂交取得的成果,杜鹃花自然杂交现象较为频繁,自然杂交后代的发现能大大缩短杜鹃花育种进程.远缘杂交主要存在花粉管生长异常、胚败育、杂交苗白化三个问题,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尽管杜鹃花远缘杂交整体成功率较低,亲本间可配性差异大,然而远缘杂交能够创造新种质、转移目标性状,同时有助于研究种间亲缘和进化关系.
郑硕理张敬丽陈白冰黄文韬黄文韬黄程前
关键词:自然杂交远缘杂交
杜鹃花属红马银花的快速繁殖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以云南省野生易危杜鹃花红马银花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红马银花的快速繁殖体系,包括外植体的消毒和丛生芽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改良Anderson+0.1mg/LNAA,丛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改良Anderson+1.2mg/LZT+0.1mg/LNAA,壮苗最佳培养基为改良Anderson+0.5mg/L2-ip+0.1mg/LNAA。
张雪梅张敬丽张巧玲刘巧王有国
关键词:快速繁殖
云南几种杜鹃杂交育种初探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探究杜鹃花杂交育种规律,加快国内杜鹃花育种进程,本研究以云锦杜鹃、大白杜鹃、露珠杜鹃、蝶花杜鹃、映山红、羊踯躅为亲本进行了22个组合的常规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云南几种杜鹃的杂交亲和性、坐果率、杂交种子重量与萌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在杂交组合中作父母本均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坐果率21%-75%,杂交种子萌发率41%-88%,大白杜鹃次之,坐果率3%-66%,杂交种子萌发率76%-82%;杂交组合坐果率与母本的选择关系密切,母本亲和力越好坐果率相对越高;种子越重越有利于萌发,但萌发过程还同时受到环境因子和胚自身活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杜鹃花杂交育种具有借鉴意义,云锦杜鹃、大白杜鹃综合性状优良,杂交亲和性较好,可作为常绿杜鹃花育种的优秀亲本。
郑硕理易陈燃刘巧张敬丽
关键词:杜鹃杂交育种
羊踯躅和日本杜鹃的传粉生物学与杂交育种初探被引量:3
2016年
杜鹃属植物在自然界的杂交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国内外已经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杜鹃花新品种。以羊踯躅和日本杜鹃为试材,进行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和种间杂交及自交试验,为杜鹃花属植物的杂交育种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杨灿娇郑硕理杨荣萍田伟张敬丽
关键词:杜鹃花传粉生物学亲和性
云南4种常绿杜鹃亚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初探被引量:14
2012年
云南省分布的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研究了4种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特性,通过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种子形态大小,用电子天平进行种子千粒重的测定,并统计了在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基质下4种杜鹃花的萌发率。结果表明:4种杜鹃花种子细小扁平,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红褐色,种子表面具有明显纵条纹;千粒重比较:大白花杜鹃>露珠杜鹃>迷人杜鹃>马缨花杜鹃;种子萌发具有需光性,所测试种子在全光照条件和半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都很高,全黑暗下萌发率低甚至不萌发。播种基质影响种子萌发率,4种杜鹃花种子在腐叶土上的萌发率均高于混合土(山土+腐叶土)与山土,山土基质上不萌发。
张敬丽吴雅文吴红芝赵海洲王云月
关键词:杜鹃属种子特性萌发率基质
马雄杜鹃的快速繁殖研究初探被引量:1
2014年
以马雄杜鹃的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无菌萌发获得试管苗,然后选用试管苗的芽苗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马雄杜鹃的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Anderson培养基内马雄杜鹃种子萌发率高于MS培养基,且生长情况较后者好;适合马雄杜鹃种子的消毒方法为利用升汞加土温分时段消毒;通过几种细胞分裂素和生长激素的对比,细胞分裂素ZT和2-IP较能促进马雄杜鹃丛生芽分化,而生长激素NAA和IBA区别不明显。
张巧玲李枝林张雪梅郑硕理张敬丽
关键词:快速繁殖
YNEC土壤改良剂对盐胁迫下早熟禾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在典型干旱地区(兰州),研究了专用土壤改良剂(YNEC)对早熟禾在盐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YNEC土壤改良剂能够降低草地早熟禾叶片膜透性和丙二醛的含量,提高脯氨酸的含量,使草地早熟禾酶促防御系统活性变幅维持在较高范围的稳定水平(尤其SOD),增强了草地早熟禾的抗盐性。从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可以看出,盐胁迫下首先引起植物含水量的变化,进而导致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该试验结果表明,YNEC土壤改良剂能调控,并降低土壤盐胁迫,提高草坪草在盐碱地的适应能力。
王元王有国白小明张敬丽
关键词:盐胁迫植物生理抗逆性
马雄杜鹃的繁育系统和杂交育种研究初探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为马雄杜鹃(Rhododendron maxiongense)的保护和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马雄杜鹃进行了开花物候和访花昆虫的观察,统计了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结果】马雄杜鹃花期为4月中旬到5月底;杂交指数(OCI)≥4,P/O值为422.48,主要的传粉者为东方蜜蜂;自然状态下马雄杜鹃的坐果率最高,为57.14%,同种同株异花授粉和同种异株异花授粉坐果率仅为24.28%和17.14%。以马雄杜鹃(R.maxiongense)为母本,马缨杜鹃(R.delavayi)、大白杜鹃(R.decorum)、露珠杜鹃(R.irroratum)和羊踯躅(R.molle)为父本的坐果率分别为11.43%、22.86%、2.86%和10%。【结论】马雄杜鹃花粉的最佳活性期与柱头的最佳可授期可能互不相遇;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且自交亲和,在传粉的过程需要传粉者;自然状态下传粉昆虫效率较高,而人工同种授粉和人工杂交授粉可能由于杂交亲和力不同导致坐果率较低。
易陈燃郑硕理刘巧谷珂刘国强张敬丽
关键词:访花昆虫杂交育种
结合分子手段和形态分析验证大白杜鹃与马缨杜鹃的自然杂交被引量:2
2017年
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开展杜鹃属自然杂交研究可为分类修订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本文以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百里保护区)和云南石宝山分布的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马缨杜鹃(R.delavayi)及两种间疑似自然杂交后代和人工杂交后代个体为研究材料,通过形态特征比较、核基因间隔序列ITS以及叶绿体基因片段trnL-trn F、rbcL和trnH-psb A测序特征分析,发现疑似自然杂交后代与人工杂交后代形态特征介于大白杜鹃与马缨杜鹃之间;4个DNA片段序列均能区分大白杜鹃和马缨杜鹃,同一物种的不同居群在叶绿体基因片段rbcL、trnH-psb A序列存在差异位点;所有人工杂交后代个体和1个石宝山疑似杂交个体均以大白杜鹃为母本,所有百里保护区疑似杂交个体和6个石宝山疑似杂交个体以马缨杜鹃为母本。本研究证实了大白杜鹃与马缨杜鹃在百里保护区和云南石宝山存在自然杂交现象,杂交为双向且自然杂交后代绝大多数以马缨杜鹃为母本。
郑硕理田晓玲黄承玲王灵军冯元张敬丽
关键词:杜鹃属自然杂交DNA序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