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467)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凤玉杨红明万立贾国洪石军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纤维细胞
  • 14篇成纤维细胞
  • 13篇脂多糖
  • 13篇细胞
  • 12篇多糖
  • 9篇皮肤
  • 9篇皮肤成纤维细...
  • 7篇瘢痕
  • 7篇胶原
  • 5篇增生
  • 5篇增生性瘢痕
  • 5篇脂多糖类
  • 5篇内毒
  • 5篇内毒素
  • 5篇创面
  • 4篇愈合
  • 4篇创面愈合
  • 3篇增殖
  • 3篇正常皮肤
  • 2篇代谢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25...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解放军251...

作者

  • 16篇李凤玉
  • 11篇杨红明
  • 7篇万立
  • 6篇贾国洪
  • 5篇柴家科
  • 5篇石军
  • 5篇闫永宏
  • 4篇梁黎明
  • 4篇盛志勇
  • 4篇于燕
  • 4篇曹卫红
  • 3篇许明火
  • 3篇王舒琦
  • 2篇京萨
  • 2篇纪少军
  • 1篇万力
  • 1篇任成波
  • 1篇付小兵
  • 1篇曹藏柱
  • 1篇刘秀芳

传媒

  • 3篇感染.炎症....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华北国防医药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多糖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以阐明LP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0、0.005、0.01、0.05、0.1、0.5和1.0μg.ml-1)的LPS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LPS刺激浓度在0.005μg.ml-1时,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增加;随着刺激浓度增加,刺激作用增强;但当LPS浓度为0.5μg.ml-1时,促胶原合成作用开始降低;当浓度达到1.0μg.ml-1时则呈现抑制效应。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表明LP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纪少军万立李凤玉贾国洪闫永宏石军
关键词:脂多糖胶原成纤维细胞创面愈合
内毒素对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后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型改变,探讨其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LPS(0、0.005、0.010、0.050、0.100、0.500、1.000μg/ml)刺激,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通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_1(Ⅰ)前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规律及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以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光镜下核浆比例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CNA、α1(Ⅰ)前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0.88±0.15、0.42±0.11和0.38±0.13;电镜下显示细胞形态多样化,核膜不规则,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多,伴微丝、微管及肌微丝出现。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PCNA阳性细胞比例为0.37±0.09,未见α1(Ⅰ)前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LPS刺激后,随着刺激浓度的增加,光镜下核浆比例逐渐增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CNA、α1(Ⅰ)前胶原蛋白阳性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电镜下显示细胞形态发生多样化,核浆比例增加,核膜变得不规则,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进一步增多,微丝微管增加,肌微丝出现。上述变化在LPS 0.1ug/ml时最明显[PCNA、α1(Ⅰ)前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0.91±0.15、0.40±0.15和0.44士0.13],接近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明成纤维细胞逐渐向增殖表型、合成型或收缩表型变化。此后,随着LPS浓度继续升高,上述表型标志的表达和细胞形态均趋向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结论:LPS刺激后皮成纤维细胞表型变化规律,提示LPS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有关。
李凤玉杨红明贾国洪闫永宏万立石军
关键词:脂多糖表型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
脂多糖刺激后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观察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刺激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LPS对后期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0.1μg/ml LPS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选择第3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与自身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进行对比,挑选差异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LPS刺激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其中与胶原代谢相关的基因(Ⅰ型胶原、c-myc、TGF-β1mRNA)表达均上调;RT-PCR结果显示,这些基因表达与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量近似(P>0.05)。结论:LPS可能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
李凤玉杨红明胡超于燕
关键词:内毒素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
脂多糖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DMEM培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做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浓度在0.005-0.1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0.323±0.041,0.303±0.063,0.391±0.071,0.344±0.086,0.488±0.059,0.401±0.087,0.616±0.107,0.434±0.084,0.823±0.092,0.542±0.082),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0.598±0.068,0.556±0.049,0.441±0.043,0.372±0.083,0.260±0.027),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0.5μ/ml,上述作用下降(0.451±0.063,0.374±0.072,0.360±0.062);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0.162±0.025,0.171±0.061),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0.444±0.114)。LPS刺激浓度在0.1μg/ml时,成纤维细胞(0.823±0.092,0.542±0.082,0.260±0.027)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与同一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0.829±0.049,0.569±0.038,0.277±0.059)近似。结论LP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的表达,其直接调节可能是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李凤玉王舒琦贾国洪万立杨红明
内毒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意义探讨
2005年
杨红明柴家科盛志勇李凤玉
关键词:内毒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烧伤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调控因素被引量:4
2006年
成纤维细胞是创面修复的主要细胞。在创面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直接影响创面修复的结局,研究成纤维细胞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改变及其调控因素对进一步认识创面修复过程及提高创面修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李凤玉杨红明柴家科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创伤
脂多糖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γ-干扰素分泌的诱导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阐明细菌内毒素的主要致病成分脂多糖(LPS)对体外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分泌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及瘢痕皮肤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2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5、0.1、0.5和1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至表型稳定(第8代)。应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分别于接种后8、24及48h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析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TGF-β1、IFN-γ分泌量的变化。结果:①0.005~0.1μg/mLLPS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GF-β1的分泌增加、IFN-γ的分泌降低,随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均在0.1μg/mL浓度点作用达高峰;②0.5及1μg/mLLPS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GF-β1的分泌下降,IFN-γ的分泌开始增加。③0.1μg/mLLPS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GF-β1、IFN-γ的分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LPS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有关。
万力李凤玉闫永宏石军任成波
关键词:脂多糖类细胞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Γ-干扰素
脂多糖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mRNA表达的调控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对增生性瘢痕患者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 mRNA 表达的影响,以了解 LPS 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不同浓度(0.005~1.0μg/ml)的大肠杆菌 LPS(E.coli055:B5)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刺激,并对刺激后细胞传代至表型稳定(第8代),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 LPS 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 mRNA 的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剂量-效应关系。分别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未经 LPS刺激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 LPS 刺激浓度在0.005~0.5μg/ml 范围内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 mRNA 表达,抑制胶原酶 mRNA 表达(均 P<0.01),均在0.1μg/ml 浓度点作用达高峰;当 LPS 刺激浓度到达1.0μg/ml 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 mRNA 表达,促进胶原酶 mRNA 表达,且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均 P<0.01)。当 LPS刺激浓度为0.1μg/ml 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 mRNA 和胶原酶 mRNA 表达量与阳性对照组近似(均 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LPS 促进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 mRNA 表达、抑制胶原酶 mRNA 表达。LPS 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原始诱导因素之一。
杨红明李凤玉柴家科于燕曹卫红京萨梁黎明盛志勇
关键词:脂多糖类瘢痕
脂多糖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与创面愈合的关系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研究细菌内毒素与皮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于LPS加入后7d细胞处于融合状态时,通过^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量的变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0.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0.05),1.000μg/ml 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分别于3~6d、1~6d、3~6d、2~6d及3~6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但过高浓度LPS则产生抑制效应。提示一定量的细菌内毒素可能有利于皮肤创面愈合,当内毒素过多时将对创面愈合产生负面作用。
杨红明李凤玉柴家科曹卫红梁黎明宋慧峰许明火于燕盛志勇
关键词:脂多糖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创面愈合
脂多糖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对正常人皮肤成纤雏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以阐明LP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的LPS0、0.005、0.01、0.05、0.1、0.5和1.0μg/ml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LPS刺激浓度在0.005μg/ml时,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能力增加,且与剂量浓度呈正相关;当LPS浓度为0.5μg/ml时,对成纤雏细胞胶原合成促进作用开始减弱;当浓度达到1.0μg/ml时则呈现抑制效应。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这些结果表明LPS在皮肤创伤愈合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高占民李凤玉万立曹藏柱魏淑霞纪少军曹怀宇尚培中张河王耀志马继红石冬秦玉泉
关键词:脂多糖胶原成纤维细胞创面愈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