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505002)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夏咸柱高玉伟朱晓文张钊伟于志君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流感
  • 6篇病毒
  • 4篇流感病毒
  • 3篇禽流感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生物学
  • 2篇禽流感病
  • 2篇禽流感病毒
  • 2篇甲型
  • 2篇病毒致病性
  • 1篇人兽
  • 1篇人兽共患
  • 1篇人兽共患病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适应性
  • 1篇特性分析
  • 1篇小鼠
  • 1篇流感病毒感染
  • 1篇免疫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洮南市动物疫...
  • 1篇吉林省动物疫...

作者

  • 6篇高玉伟
  • 6篇夏咸柱
  • 5篇朱晓文
  • 4篇华育平
  • 4篇程凯慧
  • 4篇丁洁
  • 4篇张钊伟
  • 4篇于志君
  • 3篇乔军
  • 3篇杨霞
  • 2篇王铁成
  • 2篇黄耕
  • 2篇忻悦
  • 2篇岳秀芳
  • 2篇桑晓宇
  • 2篇张坤
  • 2篇杨松涛
  • 2篇李林
  • 1篇冯娜
  • 1篇胡永浩

传媒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两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两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株对小鼠的致病性,并建立H6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株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病毒的致病机理、抗病毒药物研究及其疫苗评价提供实验平台。方法 106EID50/50μl~101EID50/50μl病毒经鼻内接种小鼠,在攻毒后第3、5d分别剖杀小鼠,无菌取脏器,分析病毒在不同时间不同脏器的复制水平,观察小鼠临床症状、脏器的病毒滴定水平,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及生存率,评估变异株病毒对小鼠的易感性和致病性,同时对肺脏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与亲代毒株相比较,小鼠感染两变异株后体重明显下降直至死亡,组织滴定显示病毒不仅能在肺和鼻甲骨复制,还能入侵小鼠的脑组织。免疫组化显示感染后小鼠肺脏有变异株病毒分布。结论经小鼠肺脏传代获得的2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株对小鼠具有易感性和致病性。建立的小鼠动物模型可用于H6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感染特点、病毒疫苗的研制及药物效果的评价。
程凯慧于志君忻悦张坤丁洁黄靖杨霞乔军王铁成杨松涛黄耕赵永坤高玉伟华育平夏咸柱
关键词:动物模型
PB2 E627K对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用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平台,评估PB2 E627K对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探究A/H6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分子基础。方法通过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ard/San-Jiang/275/2007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和点突变技术拯救病毒rA/H6N1和PB2 E627K位点发生突变的rA/H6N1-627,两株拯救病毒分别以101EID50~106EID50的攻毒剂量人工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变化、死亡率、病毒滴定等方面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平台,rA/H6N1的8个基因片段完全源于A/H6N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生物学特性与A/H6N1完全一致。rA/H6N1能够人工感染BALB/c小鼠,但不致死,对BALB/c小鼠呈现低致病性(MLD50>106.5EID50),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各个脏器中的病毒滴度与A/H6N1保持一致;rA/H6N1-627能感染小鼠,引起小鼠体重下降,但不能引起所有106EID50组小鼠死亡,病毒能在小鼠的肺脏和脑部进行增殖。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H5N1禽流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PB2-E627K位点并非A/H6N1流感病毒的毒力决定因子。A/H6N1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还有待继续研究,该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和点突变技术的建立为研究该亚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传播机制及病毒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程凯慧于志君忻悦张坤黄靖岳秀芳丁洁杨霞乔军王铁成杨松涛黄耕赵永坤高玉伟华育平夏咸柱
关键词:反向遗传操作生物学特性
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评估及与2009 A/H1N1亚型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为下一步研究H6亚型禽流感病毒重配和致病性变异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野鸭源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ard/SanJiang/275/2007以101EID50~106EID50的攻毒剂量经鼻内途径感染小鼠,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毒滴定和病理切片观察进行病毒学和组织学两方面检测对小鼠的致病性;同时,将此病毒与2009年A/H1N1流感病毒A/Changchun/01/2009(H1N1)混合感染豚鼠,分析两株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每天采集豚鼠鼻洗液并用噬斑纯化技术获得重配病毒,对获得的重配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结果 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能直接感染小鼠,但对小鼠不致死。106EID50的攻毒剂量可有效感染小鼠,攻毒后第5天,小鼠表现出被毛较粗乱、活动减少、体重下降、呼吸急促的临床症状,但至攻毒后第10天开始康复,而对照组(MOCK)小鼠在14 d的观察期内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毒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主要在小鼠肺脏和鼻甲骨中复制,病毒滴度可达104.5EID50/mL。病理学观察发现感染小鼠肺泡壁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并伴有轻微出血;在A/H6N1和A/H1N1混合感染豚鼠的重配实验中,经过三轮噬斑纯化从豚鼠鼻洗液中分离到6株重配病毒,说明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与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遗传兼容性,能在豚鼠体内能发生重配。结论野鸭源A/H6N1亚型流感病毒无需适应就能够感染哺乳动物;该病毒与A/H1N1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遗传兼容性,在哺乳动物体内能够发生基因重配,产生新的重配病毒,其公共卫生意义应引起高度关注。
程凯慧于志君忻悦张坤丁洁黄靖岳秀芳杨霞乔军王铁成杨松涛黄耕赵永坤高玉伟华育平夏咸柱
关键词:兼容性
甲型H1N1流感病毒长春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进化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分离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变异分析,为研究病毒进化、致病性、流行规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SPF鸡胚和RT-PCR方法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从疑似甲型H1N1流感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1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命名为长春株(A/Changchun/01/2009(H1N1)),基因序列及分子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高度同源,属于流行分支2。相对流行分支1(北美流行株A/California/07/2009(H1N1)),PB2、HA、NA分别出现2个、7个和4个氨基酸的差异。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长春株与2009年大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高度同源,属于流行分支2,与流行分支1相比存在变异。
朱晓文夏咸柱高玉伟高玉伟刘红侠刘红侠苗志刚李志刚李志刚胡广祥张忠湛姜秋杰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
H6亚型流感病毒在小鼠肺内的适应性传代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H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哺乳动物的感染与致病能力,建立H6亚型AIV哺乳动物感染模型。方法用H6N1亚型AIV感染BALB/c小鼠,并在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测定病毒的EID50。观察感染鼠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价病毒的致病性。结果经8~9代的适应后,该病毒即对小鼠产生明显的致病性,小鼠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竖毛、弓背等临床症状。测定鼠肺适应株病毒H6N1-P8-M1、H6N1-P9-M2、H6N1-P8-M3的EID50分别为108.5、106.75和108.25/ml,三毒株感染鼠在发作期全部死亡。H6N1-P0组小鼠感染后14d仍全部存活。结论 H6N1亚型AIV与其他亚型相似,同样具有经适应后对哺乳动物呈现高致病性的能力,提示应关注H6亚型AIV对人类的潜在风险,得到的毒力增强鼠肺适应株为H6N1流感病毒疫苗和药物研究以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忻悦于志君程凯慧张坤张钊伟朱晓文桑晓宇丁洁岳秀芳柴洪亮华育平高玉伟夏咸柱胡永浩
关键词:BALB/C小鼠动物模型
宠物犬和猫流感病毒感染被引量:3
2010年
近十年来犬和猫流感病毒感染报道迅速增多,不仅威胁到犬和猫的健康,也对公共卫生造成了影响。自2004年首次发生H3N8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赛犬事件以来,犬流感一直在美国的赛犬和宠物犬中流行。在韩国和我国南方的犬群中出现了因H3N2亚型禽流感感染引起的肺炎病例。亚洲和欧洲均报道了猫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致死性感染病例,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H5N1亚型流感病毒可在猫与猫之间水平传播。这些现象预示着流感病毒进一步获得了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其公共卫生意义需引起关注。为此,本文对犬和猫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高玉伟朱晓文李林于志君张钊伟刘玉秀夏咸柱
关键词:宠物流感病毒
略谈人兽共患病跨种传播与监测及免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0
2012年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脊椎动物和人类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相互关联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分类的1 415种人类疾病中,有61%属于人兽共患病。人类已知的300多种传染病中,除十余种只感染人类外,其余均是人兽共患传染病。近年发生的175种新发传染病中,有132种是人兽共患传染病,占75.4%。
夏咸柱高玉伟王化磊朱晓文梁萌张钊伟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免疫
流感病毒哺乳动物间传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流感病毒是单股负链有囊膜的RNA病毒,具有8个基因节段,编码11种蛋白。根据病毒粒子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划分为甲,乙,丙3个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的抗原性又可以划分为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所有亚型的流感病毒均已经在水禽中发现,其中H1~H3亚型的流感病毒在人类历史上爆发过大流行——1918 H1N1、1957 H2N2、1968 H3N2和2009 H1N1,
桑晓宇高玉伟李林朱晓文张钊伟于志君冯娜王铁成杨松涛黄耕夏咸柱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RNA病毒H3亚型H1N1病毒粒子表面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