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6110)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黄远明陈兰莉周甫方翟保改马青兰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南阳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多孔硅
  • 2篇荧光
  • 2篇荧光特性
  • 2篇咔唑
  • 2篇发光
  • 1篇电沉积
  • 1篇电子学
  • 1篇乙炔
  • 1篇有机发光
  • 1篇有机发光材料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微晶
  • 1篇维数
  • 1篇香蕉
  • 1篇量子
  • 1篇量子尺寸效应
  • 1篇量子限制效应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材料

机构

  • 3篇南阳理工学院
  • 3篇汕头大学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作者

  • 6篇黄远明
  • 3篇陈兰莉
  • 2篇周甫方
  • 2篇翟保改
  • 1篇邱桂明
  • 1篇薛清
  • 1篇马青兰

传媒

  • 1篇量子电子学报
  • 1篇电化学
  • 1篇光子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微纳电子技术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孔硅的分形结构及其荧光特性被引量:1
2008年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孔硅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多孔硅具有分形特性,同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多孔硅的荧光特性与激发波长的依赖关系.激发光谱测量结果发现,当激发波长从650nm变到340nm时,荧光谱峰位从红端780nm连续蓝移到500nm.综合分析说明:正是由于多孔硅的分形微结构以及量子限制效应,导致了多孔硅的荧光特性随激发波长改变的物理现象.
陈兰莉翟保改黄远明
关键词:多孔硅荧光量子限制效应
三苯环香蕉形液晶的合成和表征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脂肪酸和三苯环化合物1,3-phenylene bis(4-hydroxybenzylideneamine)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对称的同系物三苯环香蕉形分子化合物N,N-bis(4-(alkylcarbonyloxyl)benzylidene)benzene-1,3-diamine,其末端酯基尾链中的碳原子数为1~12。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所合成的三苯环香蕉形分子化合物进行了细致的表征。结果表明:这些三苯环香蕉形分子化合物在第二次升温和第二次降温过程中均能够形成液晶相,其香蕉相分别在187~218℃(升温)和120~179℃(降温)之间形成。
马青兰黄远明
激发波长对多孔硅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用荧光光谱仪测量了多孔硅样品的任一给定点的荧光特性与激发波长的依赖关系,发现当激发波长从650nm变到340nm时,该点的荧光谱峰位从780nm连续蓝移到490nm。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孔硅的截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多孔硅具有分形特性,这同作者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结合多孔硅样品的激发光谱测量结果,多孔硅的荧光特性随激发波长改变的现象可以归因于多孔硅的分形结构以及量子尺寸效应。
黄远明周甫方
关键词:多孔硅量子尺寸效应
多孔硅薄膜上铜微晶的形成被引量:1
2008年
以氯化铜水溶液作电解液,在发光多孔硅薄膜表面上电沉积铜.SEM观测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表明:电沉积之后,在多孔硅薄膜上形成了一些或实心或中空的等边三角形铜微晶,沉积后的多孔硅薄膜的分形维数从2.608降为2.252,其表面由粗糙变为光滑.与物理方法制作相比,这是一种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都更加良好的多孔硅薄膜.
陈兰莉周甫方翟保改黄远明
关键词:电沉积多孔硅微晶纳米材料分形维数
咔唑在Sol-Gel制备的SiO_2薄膜中的发光机理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溶胶-凝胶(sol-gel)工艺制备了能够发射红光的含咔唑的SiO2薄膜。测量了薄膜样品的发射谱,发现当激发波长从610nm连续减小到400nm时,样品的发射波长从760nm连续蓝移到了550nm左右。将含咔唑的SiO2薄膜溶解在乙醇中,经逐步稀释后所得溶液的发光可以从绿光变到紫光。基于它们的发射谱、激发谱和吸收谱,探讨了咔唑在SiO2薄膜中发红光的机理。结果表明,咔唑分子被紧缩在SiO2薄膜内部的微孔中,因受到挤压而使其共轭尺寸变大,从而导致咔唑的发光特性发生改变。
黄远明陈兰莉邱桂明
关键词:SIO2薄膜咔唑光致发光溶胶-凝胶法
带有咔唑支链的聚乙炔的发光特性研究
2007年
在室温下,对单取代聚乙炔(PACz-1)和两种双取代聚乙炔[PACz-2(m=3)、PACz-2(m=9)]的荧光特性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每种聚乙炔的支链上有一个咔唑单元.虽然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但它们的稀溶液却有相同的吸收峰和强的绿色荧光发射峰,并且它们的吸收谱和发射谱很相似.当溶液的浓度增大到~1×10^(-3)M时,发现有强的绿色荧光发射,峰位位于475 nm.运用Huckel扩展紧束缚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计算了带咔唑支链的聚乙炔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单取代聚乙炔和两种双取代聚乙炔的吸收峰、低浓度下的360 nm紫外光发射峰与高浓度下的475 nm的绿色荧光峰都是由于聚乙炔支链上咔唑生色团引起的.
薛清黄远明
关键词:光电子学有机发光材料光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