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6064)

作品数:15 被引量:94H指数:6
相关作者:宋丽娟孙兆林王洪国刘道胜段林海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理学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分子
  • 7篇脱硫
  • 7篇分子筛
  • 6篇噻吩
  • 5篇脱附
  • 5篇程序升温脱附
  • 4篇硫化物
  • 3篇烯烃
  • 3篇NAY
  • 3篇Y分子筛
  • 3篇FT-IR
  • 2篇脱附活化能
  • 2篇汽油
  • 2篇脱硫性能
  • 2篇吸附脱硫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活化能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机构

  • 17篇辽宁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5篇宋丽娟
  • 9篇孙兆林
  • 6篇王洪国
  • 6篇刘道胜
  • 5篇段林海
  • 3篇徐静
  • 3篇鞠秀芳
  • 3篇靳玲玲
  • 3篇陈晓陆
  • 2篇孟秀红
  • 2篇王阔
  • 1篇朱赫礼
  • 1篇王凌涛
  • 1篇王利
  • 1篇张宇
  • 1篇张晓彤
  • 1篇施岩
  • 1篇刘黎明
  • 1篇桂建舟
  • 1篇潘明雪

传媒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石油学报(石...
  • 3篇China ...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化工科技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工业催化
  • 1篇当代化工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硫化物在改性Y分子筛上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及机理被引量:15
2009年
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Cu(Ⅰ)Y、Ce(Ⅲ)Y、Ni(Ⅱ)Y分子筛,并采用XRD、TEM、XPS、ICP、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分子模拟、固定床吸附和智能重量分析仪(IG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噻吩类硫化物在其上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噻吩类硫化物在改性Y分子筛上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取决于其与分子筛吸附剂的作用模式和吸附构型,而与其吸附的空间位阻关联不大。同时分子筛吸附剂表面酸性,尤其是质子酸中心对噻吩类硫化物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段林海孟秀红施岩鞠秀芳靳玲玲徐静陈晓陆宋丽娟
关键词:硫化物离子交换FT-IR分子模拟
汽油中不同硫化物在Ce(IV)Y分子筛上的选择性吸附
考察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 Ce(IV)Y 分子筛对催化裂化汽油(FCC)(S 质量分数为106 μg/g)和模拟油 (S 质量分数为500μg/g)中不同硫化物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通过 SCD(硫发光检测器)气相色谱检测出...
王洪国孙兆林靳玲玲刘黎明鞠秀芳陈晓陆宋丽娟
关键词:分子筛脱硫密度泛函理论
文献传递
基于分子模拟技术的Cu(I)Y分子筛对硫化物及烯烃选择性吸附行为的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依据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硫化物及烯烃在Cu(I)Y分子筛上的化学吸附。利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采用6T分子筛团簇模型,对硫化物和烯烃在Cu(I)Y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Cu(I)Y分子筛上烯烃分子的吸附能大于噻吩分子,与实验结果一致。通过Mulliken布居数分析硫化物和烯烃在Cu(I)Y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发现,吸附剂与烯烃双键的π-络合作用强度强于与硫化物的作用强度,进而导致烯烃对硫化物的脱除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陈晓陆孙兆林王洪国王阔宋丽娟
关键词:烯烃脱硫
噻吩在NaY和CeY上脱附行为的研究
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IGA)测定了噻吩在NaY和CeY上的程序升温脱附曲线及其红外谱图,对非等温TPD曲线进行了解析并采用活化能分布模型计算了噻吩在这两种吸附剂上的脱附活化能。结果表明,噻吩在NaY上为物理吸附,脱附活化...
刘道胜宋丽娟段林海徐静孙兆林
文献传递
烯烃、芳烃对改性Y分子筛脱硫性能的影响
利用固定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频率响应(FR)等方法研究了烯烃和芳烃与燃料油中硫化物在Cu(I)Y、Ce(III)Y、Ni(II)Y分子筛上的竞争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烯烃和芳烃对改性分子筛的脱硫性能都有影响,...
鞠秀芳靳玲玲刘黎明徐静陈晓陆段林海宋丽娟
文献传递
最小二乘法计算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测定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以不同升温速率升温时的TPD谱图.利用TPD谱图的峰形和其微分曲线判断了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的脱附级数.提出了一种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吸附剂/催化剂的脱附活化能及其动力学参数的方法.以这些TPD谱图为基础,分别采用传统TPD计算模型、最小二乘法以及一阶微分曲线法计算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的脱附活化能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对在不同线性升温速率时的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刘道胜韩春玉段林海宋丽娟孙兆林
关键词:程序升温脱附脱附活化能最小二乘法
K2Ti2O5的制备及其对柴油机尾气碳黑催化氧化的性能
2013年
以醋酸钾(CH3COOK)、钛酸四丁酯(Ti(OC4H9)4)、无水乙醇和柠檬酸等为原料,采用柠檬酸配位燃烧法合成钛酸钾系列碳黑氧化催化剂(DOC)K2Ti2O5。利用X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K2Ti2O5的晶相及表面形貌;利用程序升温反应(TPR)考察老化时间、K2Ti2O5与碳黑颗粒的接触方式、焙烧温度、尾气中SO2和水蒸气含量、重复使用等因素对K2Ti2O5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2Ti2O5催化活性较高,起燃温度低至280℃,峰值温度为322℃,催化活性在同类活性金属钛氧化物中最好,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及抗SO2和水蒸气稳定性。
高原孟秀红潘丽红高云波段林海宋丽娟
关键词:柴油机尾气钛酸钾
不同硫化物在改性Y分子筛上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及机理
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Cu(I)Y、Ce(III)Y、Ni(II)Y分子筛并用XRD、TEM、XPS、ICP、FT-IR、N2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智能重量分析仪(IGA)、频率响应(FR)、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和...
段林海王洪国鞠秀芳靳玲玲刘黎明徐静陈晓陆宋丽娟
文献传递
气体脱氧方法与应用被引量:15
2008年
对目前国内外气体脱氧的方法及机理、脱氧剂的类型和脱氧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今后的脱氧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吴晓军桂建舟王利王阔孙兆林宋丽娟
关键词:催化反应工程气体脱氧脱氧剂
噻吩在NiY上吸附与脱附行为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与智能重量分析仪(IGA)测定了噻吩在NaY和NiY上的红外谱图(FT-IR)、吸附等温线以及TPD谱图。FT-IR谱图表明,噻吩在NaY上无新的特征峰,可归属为物理吸附;而噻吩在NiY上于1 391 cm-1和1 440 cm-1出现的特征峰,表明噻吩与NiY间存在π络合和S-M键,因此在NiY上既有物理又有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表明噻吩在NaY上的饱和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与物理吸附特征吻合;在NiY上其302 K和335 K时吸附量相等,373 K时吸附量略有下降,表明噻吩在NiY上的作用方式。TPD谱图揭示了噻吩在NiY上存在两种活性中心,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化学作用模式。
刘道胜宋丽娟鞠秀芳孙兆林
关键词:噻吩程序升温脱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