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A030200012)

作品数:16 被引量:269H指数:10
相关作者:邓雪娇李菲邓涛谭浩波吴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气溶胶
  • 5篇气象
  • 5篇污染
  • 4篇能见度
  • 4篇气溶胶质量浓...
  • 4篇量浓度
  • 4篇PM2.5
  • 3篇散射
  • 3篇相对湿度
  • 3篇后向轨迹
  • 3篇PM
  • 2篇散射系数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溶胶光学
  • 2篇气象条件
  • 2篇气象要素
  • 2篇珠三角
  • 2篇污染物
  • 2篇吸湿
  • 2篇近地

机构

  • 24篇中国气象局广...
  • 11篇中山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广东省大气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气象台

作者

  • 19篇邓雪娇
  • 14篇李菲
  • 11篇邓涛
  • 10篇谭浩波
  • 5篇吴兑
  • 4篇范绍佳
  • 4篇邹宇
  • 3篇李婷苑
  • 2篇黎伟标
  • 2篇刘显通
  • 2篇王世强
  • 2篇麦博儒
  • 2篇李源鸿
  • 1篇冯业荣
  • 1篇蒋德海
  • 1篇蓝静
  • 1篇周秀骥
  • 1篇陈欢欢
  • 1篇张晓春
  • 1篇王伯光

传媒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2015年中...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南沙气溶胶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广州南沙气象探测基地大气成分站2011年散射系数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对散射系数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气象条件中风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年散射系数平均值来看,雾霾日>霾日>雾日>一般日,从季节来看,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雾霾日>霾日,冬季的霾日和雾霾日消光系数接近,一年中散射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2月,最小值出现在8月。雾日和霾日的散射系数日变化呈单峰形,雾霾日呈双峰型分布,一般日没有明显日变化。散射系数同日照、湿度、气温和风速都负相关,日照、气温和湿度的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散射系数的高值出现在偏北风中,外来源的输送对南沙散射系数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风速在小于7.5m/s时散射系数都是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当风速大于7.5 m/s时,散射系数随风速的变化不规律。
王开燕邓雪娇邓涛
关键词:散射系数气象要素
珠三角春季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特征分析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气溶胶与能见度恶化的相互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假设气溶胶未被活化的情况下,基于一套干气溶胶粒径谱分布、环境相对湿度、气溶胶吸湿增长系数等数据,通过米模式可以计算得到大气气溶胶的消光系数。使用越容...
李菲谭浩波邓雪娇邹宇刘礼蔡明甫
关键词:消光系数气溶胶质量浓度相对湿度
文献传递
灰霾数值预报系统对不同天气型过程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2010年南沙气象探测基地灰霾观测资料,采用灰霾数值预报系统对不同天气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的主要控制因子和主要污染成分及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各种排放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染贡献。结果表明:灰霾数值预报模式模拟值与实测值趋势基本一致,除个别极值外,模拟结果能较好和定性地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各污染物浓度变化,是适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灰霾数值预报系统。在易出现灰霾月的变性高压入海型和不易出现灰霾月的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时,各污染物浓度均较高,特别是PM10、PM2.5、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CO浓度尤其明显。在易出现灰霾月冷空气南下时和不易出现灰霾月无明显天气系统影响时,元素碳EC、有机碳OC和CO浓度较低,其他污染物浓度接近零。无论是否出现灰霾,相对于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元素碳EC、有机碳OC和CO浓度均较高,说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碳污染较重。
王开燕邓涛邓雪娇李海洋赵小伟祁秀香
关键词:数值模拟天气型
广州地区PM2.5区域输送影响分析
利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业务运行的CMAQ模式输出的PM2.5浓度预报资料,结合HYSPLIT4模式,根据Poirot的输送概率场定义输送强度,对2012年12月~2013年3月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PM2.5区...
李婷苑范绍佳邓雪娇张旭斌邓涛李菲
关键词:PM2.5
2012年广州典型灰霾过程个例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针对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2个典型灰霾个例(3月18-21日,10月13∽15日),利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综合观测基地的同期观测资料集,包括:能见度(VIS)、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黑碳浓度(BC)等观测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气溶胶物理光学特征;配合过程的天气类型,气象要素和后向气流轨迹等对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典型灰霾过程中,番禺日均能见度低至5.3km,黑碳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9.0μg/m3 PM25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63.0μg/m3,细粒子与黑碳粒子污染特征较为明显.两次典型灰霾过程分别受到冷锋前-均压场-冷锋前天气形势和台风外围-准均压场-冷锋前天气类型等不利于污染物输送扩散的气象条件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低能见度的霾天气主要发生在高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并可推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湿季的气溶胶吸湿能力明显高于干季.
李菲黄晓莹张芷言刘显通谭浩波李丽云邓雪娇
关键词:细粒子
广州大气气溶胶对到达地表紫外辐射的衰减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地表紫外辐射(UV,295~385nm)观测、太阳光度计与辐射模式定量评估了广州大气气溶胶对UV的衰减.观测表明UV谱区340nm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值达1.19,气溶胶光学厚度AOD340nm>1.0的年均出现频率达55%,对地表340nm紫外直接辐射的年均衰减率达68%.地表紫外辐射观测与模式评估表明全年大气对UV的平均衰减达75%,干季(10,11,12,1月)的平均衰减达72%;大气气溶胶在干季对UV的平均衰减达62%.表明目前广州城市群大气气溶胶对紫外辐射的衰减十分显著,至少一半以上的紫外辐射被大气气溶胶衰减,如此大幅度的衰减对城市生态系统、物种化学循环尤其是光化学反应过程将有重大的影响.
邓雪娇周秀骥铁学熙吴兑李菲谭浩波邓涛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衰减率紫外辐射大气气溶胶
珠三角地区利用PM_(2.5)反演气溶胶数浓度谱方法被引量:4
2019年
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PNSD)对于大气辐射和光学计算至关重要,利用目前普遍观测的气溶胶质量浓度(PM_(2.5))来反演计算PNSD,能有效补充PNSD观测的不足,对于需要PNSD信息的研究工作如大气能见度计算等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利用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广州城市站进行同期连续观测的干气溶胶粒子的PM_(2.5)、PNSD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建立了一种使用PM_(2.5)反演PNSD的方法,并评估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反演算法具有较好地适用性和稳定性,对于积聚模态的PNSD反演效果较好,但对于PM_(2.5)高浓度的反演结果差异较大.该反演方法将为珠三角地区的大气能见度计算和应用提供有利的依据和支撑.
李菲李菲邓雪娇邓雪娇邹宇蔡明甫张芷言周声圳
关键词:气溶胶质量浓度能见度
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空气质量与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34
2012年
利用2010年11月4日~12月10日广州地区NO2、O3、SO2、PM、能见度实测资料,区域空气污染指数RAQI及大气输送扩散特征参数,分析广州亚运期间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运期间空气质量比亚运前后好,能见度比亚运前后大,PM1和PM2.5浓度比亚运前后小,能见度与PM1和PM2.5有较好的反相关;亚运期间NO2和SO2日均值和小时均值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PM10日均值和O3小时均值均满足国家二级标准,污染物得到较好的控制;广州地区SO2受本地源和外地源远距离输送叠加影响,NO2受本地源影响较大;广州周边城市NO2、SO2和PM10有向广州输送的潜势,而广州O3有向其周边城市扩散的潜势;亚运期间污染气象条件比亚运前后有利,亚运期间污染物浓度降低得益于政府实施的减排措施及良好的气象条件.
李婷苑邓雪娇范绍佳吴兑李菲邓涛谭浩波蒋德海
关键词:空气质量气象条件
广州大气中异戊二烯浓度变化特征、化学活性和来源分析被引量:23
2015年
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GPACS)应用在线监测仪器对异戊二烯进行长达1年的观测,获得异戊二烯浓度变化特征、大气化学活性和来源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异戊二烯日均浓度为1.12 ppbv,由于受光照和温度影响较大,各月日均浓度在0.07~2.72 ppbv范围内波动.异戊二烯在冬季的日变化规律与其他季节不同,呈现双峰值变化,较大峰值出现在下午14:00,主要受光照和温度影响;较小峰值出现在晚上22:00左右,主要受机动车排放影响.采用最大增量活性(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MIR)因子加权法和等效丙烯浓度法均发现异戊二烯的大气化学活性在监测的VOCs物种中最强,分别占总活性的15.45%和36.74%.通过异戊二烯与机动车标志性物质3-甲基戊烷、顺-2-丁烯的比值发现,广州地区异戊二烯在冬季夜晚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在秋季和春季夜晚也受到机动车排放影响,而夏季夜晚受机动车排放最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在冬季、秋季和春季,监测点主要受到来自广州城区污染物输送的影响,而在夏季污染物从广州郊区输送使监测点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很小.异戊二烯与3-甲基戊烷、顺-2-丁烯在各季节的白天都没有线性关系,表明白天异戊二烯的排放受机动车的影响不大.
邹宇邓雪娇李菲王伯光谭浩波邓涛麦博儒刘显通
关键词:异戊二烯活性
广州地区典型清洁与污染过程的大气湍流与物质交换特征被引量:36
2011年
利用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在广州番禺观测的一套陆气相互作用资料,结合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广州地区污染过程与清洁过程的湍流交换特征,重点分析了近地层稳定度、风、湍流能量、物质通量与污染物的关系.分析表明平均风速与平均湍流能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9以上,风速越大湍流能量也越大;污染物浓度与平均风速、湍流能量的相关性较高,其次是与水汽通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污染过程期间平均风速、湍流能量与水汽通量仅为清洁过程的0.48、0.59、0.51倍,不利于污染物平流与扩散的气象条件降低一半,导致污染物的累积可达3-6倍.污染过程期间污染物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尤其是PM10与NO2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而在清洁过程期间,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下降,PM10与NO2之间的相关性很低.
邓雪娇李菲吴兑谭浩波邓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