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i3CZZ030)

作品数:15 被引量:306H指数:9
相关作者:吴晓林李咏梅刘泽金郝丽娜张慧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南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业主
  • 3篇业主维权
  • 3篇政治
  • 2篇政治整合
  • 1篇党章
  • 1篇党政
  • 1篇党政关系
  • 1篇党组
  • 1篇地产
  • 1篇地产权
  • 1篇调解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机构
  • 1篇学术进展
  • 1篇业主组织
  • 1篇一体化
  • 1篇有偿
  • 1篇有偿转让
  • 1篇章程
  • 1篇政党

机构

  • 15篇中南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5篇吴晓林
  • 2篇李咏梅
  • 2篇刘泽金
  • 1篇张翔
  • 1篇郝丽娜
  • 1篇张慧敏
  • 1篇姜永熹
  • 1篇邓聪慧
  • 1篇郭慧玲
  • 1篇胡柳

传媒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江汉论坛
  • 1篇行政论坛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探索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城市观察
  • 1篇复旦公共行政...

年份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的政策转型:形势研判与改革进路被引量:44
2016年
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的政策转型,事关代际正义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却引发了公共空间的诸多争论。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意见的梳理,可以发现:总体来看,公众对小区开放政策普遍存在误读,并呈现出工具性的利益表达倾向;细分来看,公众对政策转型的评价具有显著的群体差异,已购房者最不赞成这项政策,其他群体各有自身的利益考量,政策选项的差异以及政策执行的模糊性影响公众的态度。就其本质而言,城市空间调整涉及广泛的利益变动,业主假以尚未成熟的"共有权益"来进行自我保护,使得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存在复杂性,官民之间、个益与公益之间在政策议题上话语失衡,共同导致形势复杂化。必须推进理性的沟通交往以保证政策的程序正义,推进系统性改革以保证政策的实质公平。
吴晓林
治理研究的中国图景及其“中国化”路径被引量:8
2015年
21世纪初至今,国内掀起了两波治理研究的热潮,分化成分析治理理论本身的"本体论"与侧重治理实践的"方法论"两个取向。先后形成了城乡治理、公共管理、和谐社会、社会管理、国家治理等十个研究热点;在"城乡治理、项目治理、运动治理、治理评估"等"中国化"研究方面有所创新。但是,国内治理研究还存在"捕获性逻辑、选择性研究、思辨性研究占主流"的缺陷。应当探索治理理论的"中国化"边界,做好立足于中国实践的"过程性研究"和"差异性研究"。
吴晓林李咏梅
关键词:中国化路径
“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被引量:133
2015年
大国治理需从小社区做起。要理解社区治理,既要注重本土经验的积累,又要关照国外的理论进展。自西方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的社区治理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为全面把握相关研究动向,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外社区治理研究进行述评。研究显示,在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指导下,借由新自由主义和社区主义的调和,社区被重新发现,社区治理成为西方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转轨的重要"节点"。由此,西方学界突破了此前"社区内部互动论"的研究范畴,国家"元治理"作用被拉回到社区治理中"审视"。借由政策网络、国家与社会关系、社会资本理论等视角,国外学界既考察了影响社区治理的结构性因素,又考察了社区失灵等新问题,并且呈现出以质性研究为主的研究图景。国内的相关研究既要适度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跟进理论前沿,更要在"结构一过程"研究、差异化研究和本土化研究上下功夫,推动符合中国实际的"社区治理理论"的发展。
吴晓林郝丽娜
台湾学界如何研究城市社区治理?被引量:8
2015年
近年来,台湾学界形成了以"社区营造"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城市社区治理研究领域。其研究大多受"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影响,遵循社区主义逻辑。相关研究逐渐从早期宏观的政策评估,转入微观的治理要素分析,借助社区主义、政策网络、社区能力、社区赋权、社会资本等多元视角,台湾学界主要对"社区组织能力与社区赋权、社区治理政策的价值与机制、社区参与与社区资本"等要素展开了研究。总体来看,台湾学界对社区治理的研究日益微观和精细化,与此相应,不可避免地存在缺乏"结构化、过程化理论关怀"的缺陷。大陆学界除了要学习其精细化、差异化的研究优势以外,亦需推动结构化、过程化研究,开展制度的、比较的研究。
吴晓林
国内城市治理研究述评:学术进展与研究展望被引量:10
2014年
我国内地对城市治理的研究发轫于2000年之后。快速城市化的"本土困境"和国外治理理论发展,为相关研究注入"双重动力"。目前,国内学界初步形成了城市治理的研究领域,构架了城市治理研究的网络。但是,在研究内容上对国外理论及经验的引介较多,本土经验研究较少;研究的主题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仅限于有限的"主体层面",对行动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实证主义方法的缺乏,使得研究基本借由"进口加内销"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吴晓林李咏梅
中国行政机构协商民主的运作模式、逻辑与建议被引量:14
2014年
中国行政机构协商民主的基本模式包括直接互动型、体制中介型与社会中介型。这三种模式体现了改革模式开放、改革思路渐近、改革路径成型等特点。这些模式在运作中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行政主导较明显、协商民主层级低、民间社会不发达等不足。因此,改革需要把握好三个平衡:第一,社会组织与政治秩序相平衡;第二,政策试点与政策扩散相平衡;第三,行政主导与平等协商相平衡。
张翔吴晓林
关键词:行政机构协商民主政治改革
国外“城市社区业主组织”研究述评被引量:9
2014年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对业主组织的相关研究得到逐步发展。学者们主要采取公民权利、国家与社会关系、中产阶级和政治参与等视角,对业主组织的社区政治行为、社会政治行动和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受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影响,实证主义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相较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主要聚焦于"业主维权"这个相对较狭窄的"本体论"领域。因此,中国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拓展国内相关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国内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吴晓林
关键词:业主组织业主维权
业主整合何以影响维权冲突治理——一个来自长沙市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住房商品化改革,城市业主维权冲突频发。本文基于社会整合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探究业主整合与冲突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业主整合与冲突治理之间并非遵循直接的因果逻辑,还需政府作为催生性因素的介入。这深刻反映了业主维权冲突治理对权威的高度依赖。政府有其利益动机,维稳压力差异下的政府对业主维权采取区分性的策略。业主整合的核心是个人利益驱动,离开利益驱动业主整合难以持续。私利驱动的业主,自治困境中的业委会,高度依赖权威的业主维权,无法代表"公民社会的先声"。
刘泽金吴晓林
关键词:业主维权政府介入
治理视野中的城市基层管理改革:问题、悖论与出路被引量:15
2016年
大国治理的基石在基层。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各地陆续进行城市基层管理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缺陷:在范畴上,基层管理被狭隘地界定在社区层面;在结构上,存在"强政府弱社会、党的作用未摆正"的误区;在机制上,存在"社会管理行政化"和"服务外包简单化"的局限。由于理论预设与现实环境的非对称性,城市基层管理凸显出"主观减负与长期增压、小政府主张与弱社会现实、赋权社会与权力回旋"等三重悖论。总体而言,当前的城市基层管理改革凸显出"问题导向"的特征,未触及治理的根本,特别是在社会赋权方面缺乏战略布局。未来改革的出路在于:跳出社区谈基层,做好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的衔接;培育社会力量、摆正政党位置,完善基层管理的结构;正视赋权社会,推动城市基层管理社会化。
吴晓林张慧敏
关键词:城市基层管理
治理转型遵循线性逻辑吗?——台湾地区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考察被引量:20
2015年
人们惯于使用"从管制到治理"、"从单边主义到多元共治"来描述治理转型,却忽视了对治理转型实际过程的考察。实则,要理解治理转型,必须将不同治理阶段视为一个"连续统"进行历史性、整体性的研究,继而回答"治理转型是否遵循线性逻辑"这个命题。本文以台湾地区推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为例,分析中国情境下治理转型的真实奥秘。研究发现,由于"公民社会"的先天不足以及"社区主义"的缺乏,台湾地区的社区治理转型主要借由"以自上而下推动自下而上"的机制,形成了过渡时期的"辅导型社区治理"形态。这种貌似"背反"的特殊逻辑,尽管有力推动了治理的转型,但是也埋藏着诸如"依赖政府"、"社区发展失衡"诸多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治理转型并非符应简单的线性逻辑,应当视整体环境和能力情况而定。
吴晓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