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17101)

作品数:36 被引量:441H指数:15
相关作者:朱波高永恒花可可杨小林王小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3篇紫色土
  • 12篇土壤
  • 8篇施肥
  • 6篇小流域
  • 6篇耕地
  • 5篇点源
  • 5篇有机碳
  • 5篇坡耕地
  • 5篇丘陵区
  • 5篇径流
  • 5篇非点源
  • 5篇DOC
  • 4篇氮素
  • 4篇玉米
  • 4篇施肥方式
  • 4篇壤中流
  • 4篇紫色土坡耕地
  • 3篇地表径流
  • 3篇团聚体
  • 3篇坡地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宜宾市农业科...
  • 1篇四川省农业厅
  • 1篇石泉县水利局

作者

  • 25篇朱波
  • 8篇高永恒
  • 7篇花可可
  • 7篇杨小林
  • 6篇王小国
  • 4篇张梦瑶
  • 4篇王冬雪
  • 3篇刘兴年
  • 3篇胡廷旭
  • 3篇王平
  • 3篇王瑞
  • 2篇于亚军
  • 2篇朱新玉
  • 2篇李雪倩
  • 2篇苏芳
  • 2篇李义玲
  • 2篇巨晓棠
  • 2篇张翀
  • 2篇刘韵
  • 2篇马钢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水利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Journa...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人民长江
  • 2篇草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水文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色土菜地生态系统土壤N_2O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2年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种菜历史超过20a的紫色土菜地进行了1a N2O排放的定位观测,分析了菜地N2O排放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蔬菜参与对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菜地生态系统在不施氮和施氮(N150kg/hm2)情况下N2O平均排放通量为(50.7±13.3)和(168.4±37.3)μg.m-.2h-1,N2O排放系数为1.86%.菜地生态系统N2O排放强度高于当地粮食作物农田,其主要原因在于菜地较高的养分水平和频繁的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措施.从菜地N2O排放总量的季节分配来看,有64%的N2O排放量来自于土壤水热条件较好的夏秋季蔬菜生长期,冬春季蔬菜生长期N2O排放量较少,仅占34%.因此,土壤水热条件不同是造成菜地N2O排放量季节分配差异的重要原因.氮肥对增加N2O排放的效应因蔬菜生育期内单位时间施肥强度不同而异,蔬菜生育期越短,施氮对增加N2O排放的效应越明显.不施氮和常规施氮菜地N2O排放通量与地下5cm处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但不种蔬菜的空地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并且常规施氮菜地土壤温度(T)对N2O排放通量(F)的影响可用指数方程F=11.465e0.032 T(R=0.26,P<0.01)表示.土壤湿度对菜地N2O排放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当土壤含水空隙率(WFPS)介于60%—75%时更易引发N2O高排放.因此,依据蔬菜生育期特点,结合土壤水分状况调节施肥量与施肥时间可能会减少菜地N2O排放.
于亚军王小国朱波
关键词:紫色土
土壤水分波动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高寒草地土壤经历着频繁的土壤水分波动过程,为探索土壤水分波动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原状土柱模拟土壤由高含水量(60 cm3·cm-3)到低含水量(30 cm3·cm-3)再到高含水量(60 cm3·cm-3)的波动过程,各阶段持续时间相应为38、57和46 d,并以恒定含水量(60 cm3·cm-3)为对照,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和N_2O的释放量及其与土壤温湿度、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波动增加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排放通量。在土壤水分波动过程中,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正指数关系;在开始的高含水量阶段,CO_2排放与DOC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在低含水量阶段,相关性不明显(P>0.05);土壤水分波动显著降低了N_2O的排放(P<0.05)。恒湿对照的N_2O通量与其土壤NH4+-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水分波动处理的N_2O通量与土壤NH4+-N和NO3--N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王瑞王平高永恒马钢
关键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
施氮方式及测定方法对紫色土夏玉米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以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了撒施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及尿素深施对夏玉米季氨挥发的减排效果,为合理施肥和减少农田氨排放提供依据;同时,对比风洞法和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的结果,为准确定量农田氨挥发提供方法依据。设置5个施氮方式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农民传统施氮——雨后撒施尿素(BC);撒施添加有Limus(德国BASF公司新开发的脲酶抑制剂)的尿素(BC+Limus);尿素一次性条施(Band1);尿素分两次条施(Band2)。除不施氮处理外,其他处理施氮量均为150 kg·hm^(-2),各处理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另外,选取农民传统施氮处理用风洞法测定氨挥发,以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氨挥发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夏玉米季农民传统的施氮方式氨挥发损失率可高于40%,而处理BC+Limus、Band1、Band2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3.8%、1.3%,分别比处理BC减少了90%、92%和97%的氨挥发损失,均具有很好的减排效果。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量稍高于风洞法,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4%和41.9%,但差异不显著。
张翀李雪倩苏芳朱波巨晓棠
关键词:氨挥发施氮方式紫色土夏玉米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小流域水体碳氮输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8年
以青藏高原长江源区典型高寒草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小流域气象监测数据和小流域径流水样分析,探讨了小流域水体碳氮输出特征,分析了气象因子和土壤水热对小流域水体碳氮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水体碳氮质量浓度均较低,其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分别在2.95~6.96mg.L-1、0.45~1.15mg.L-1、0.02~0.88mg.L-1和0.16~0.36mg.L-1之间;DOC、DON、NO3--N在8~10月份之间随时间逐渐升高,9月中旬达到峰值后波动下降,NH4+-N无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溶解氮中DON>NO3--N>NH4+-N;DOC和DON的输出量与降水、不同土层(20、40、60、90、120cm)地温和不同深度(10、20、40、60cm)土壤水分、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90、120cm土壤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NH4+-N的输出量与降水、气温、水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NO3--N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
杜陈军张梦瑶高永恒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小流域
紫色土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氮素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24
2013年
以紫色土区12.10 km2的万安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于2011年4月(旱季)和8月(雨季)小麦和玉米收获期共采集552个表层土壤(0~15cm)样品,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流域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并呈以下顺序:水旱轮作田〉林地〉旱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旱季、雨季土壤全氮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月和8月林地、旱地、水旱轮作田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1.16、0.90、1.21 g·kg-1和1.13、0.94、1.29 g·kg-1.但旱季和雨季土壤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4月和8月林地、旱地、水旱轮作田硝态氮含量分别为12.08、24.22、31.22 mg·kg-1和3.98、11.18、2.27 mg·kg-1,表现出土壤硝态氮旱季累积、雨季流失的特点;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旱地、水旱轮作田土壤全氮空间分布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而林地土壤全氮的强烈空间相关性主要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的流域土壤氮素的时空变异特征,将会为流域土地资源管理和环境修复提供较好的科学依据.
杨小林李义玲朱波花可可
关键词:流域尺度土地利用类型地统计学
基于改进型DNDC模型的小流域非点源氮迁移过程模拟与空间拓展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以长江上游紫色土区截流堰小流域和大兴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进型DNDC(Enhanced Denitrification Decomposition Model)模型对紫色土区小流域径流、泥沙和氮流失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采用截流堰小流域2007—2009年和2010—2011年径流、泥沙及氮迁移监测数据分别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检验模型在紫色土区的适用性,然后利用大兴小流域2011年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拓展验证,探讨模型在具相似空间结构特征的小流域尺度拓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率定期和验证期月径流、土壤侵蚀、氮流失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大多超过0.80,相对误差均在16.36%以内。拓展验证期,月径流、土壤侵蚀、总氮(TN)和颗粒态氮(PN)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70、0.55、0.76和0.71,相对误差分别为6.2%、31.2%、9.5%和30.4%。改进型DNDC模型能较好模拟紫色土区小流域径流、泥沙和氮迁移过程,但尺度拓展过程中泥沙、颗粒态氮的模拟偏差有所增大。
杨小林朱波李义玲花可可
关键词:紫色土区
施肥对夏玉米季紫色土N_2O排放及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原状土柱-乙炔抑制培养法研究了施肥对紫色土玉米生长季土壤N2O排放通量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季施肥显著增加土壤N2O排放和反硝化损失,同时,各施肥处理间N2O排放与反硝化损失量差异显著。猪厩肥、猪厩肥配施氮磷钾肥、氮肥、氮磷钾肥和秸秆配施氮磷钾肥等处理的土壤N2O排放量分别为3.01、2.86、2.51、2.19和1.88 kg hm-2,分别占当季氮肥施用量的1.63%、1.53%、1.30%、1.09%和0.88%,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6.74、6.11、5.23、4.69和4.12 kg hm-2,分别占当季氮肥施用量的3.97%、3.55%、2.97%、2.61%和2.23%,不施肥土壤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仅为0.56和0.78 kg hm-2。施肥是紫色土玉米生长前期(2周内)土壤N2O排放和反硝化速率出现高峰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土壤N2O排放、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限制因子,土壤含水量是重要影响因子,降雨是主要促发因素。土壤N2O排放量与反硝化损失量的比值介于0.45~0.72之间,土壤反硝化损失量极显著高于土壤N2O排放量,说明土壤反硝化作用是紫色土玉米生长季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
曾泽彬朱波朱雪梅刘学锋王彦
关键词:施肥N2O排放通量反硝化损失玉米紫色土
冻融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磷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冻融循环过程,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冻融频次和冻结温度对土壤碳氮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可溶性氮(DTN)、硝态氮(NO-3-N)和有效磷(PO3-4-P)含量随冻融频次增加呈下降趋势,但铵态氮(NH+4-N)和可溶性磷(DTP)含量呈现上升趋势;(2)在冻融频次相同情况下,高含水量土壤在-15℃/5℃冻融循环处理下的可溶性有机碳(DOC)、DTN和NH+4-N含量显著高于-5℃/5℃冻融循环处理下的含量;(3)含水量高的土壤在冻融处理后,DOC、DTN、NH+4-N、DTP和有效磷(PO3-4-P)的含量通常高于含水量低的土壤,但NO-3-N则相反。由此可见,冻融频次、冻结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都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冻融效应的关键因子,在评价冻融作用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磷有效性影响时,还应充分考虑这些因子间交互效应。
谢青琰高永恒
关键词:冻融交替土壤含水量青藏高原
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农田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长期施肥可改变植物残体、根系分泌物等有机物输入土壤的种类和数量,间接使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发生改变。本研究旨在分析紫色土区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及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对农田土壤肥力特征响应的敏感程度。【方法】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取样点,采用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湿漏斗法(Baermann)和手拣法对紫色土农田6种施肥方式,即对照处理(CK)、常规施肥(NPK)、单施有机肥(OM,猪粪)、有机肥-化肥配施(OMNPK)、秸秆还田(RSD)和秸秆-化肥配施(RSDNPK)的线虫、蚯蚓和甲螨进行调查,并对土壤性质进行分析。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个体数量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OMNPK、RSDNPK)中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的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NPK(P<0.05)。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的总个体数在秸秆还田施肥方式(RSD、RSDNPK)中最高,其中RSDNPK施肥方式中总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方式(P<0.05)。统计分析显示,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个体数量与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和速效钾(AK)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个体数量分别解释了土壤肥力差异的78.03%、80.82%和50.86%,较好的解释了土壤肥力主要因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土壤肥力特征。【结论】有机肥的添加有助于线虫、蚯蚓和甲螨的生存和发展,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对3类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秸秆与化肥的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动物总个体数。3类主要土壤动物可以指示一定的土壤肥力特征(有机质含量),但不能量化土壤肥力综合特征。
朱新玉朱波
关键词:土壤线虫蚯蚓甲螨施肥方式紫色土
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依托紫色土施肥方式与养分循环长期试验平台(2002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排放的野外原位观测试验。长期施肥方式包括单施氮肥(N)、传统猪厩肥(OM)、常规氮磷钾肥(NPK)、猪厩肥配施氮磷钾肥(O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肥(RSDNPK)等5种,氮肥用量相同[小麦季130 kg(N)×hm^(-2),玉米季150 kg(N)×hm^(-2)],不施肥对照(CK)用于计算排放系数,对比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N_2O和NO排放的影响,以期探寻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协同减排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所有施肥方式下紫色土N_2O和NO排放速率波动幅度大,且均在施肥初期出现峰值;强降雨激发N_2O排放,但对NO排放无明显影响。在整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N、OM、NPK、OMNPK和RSDNPK处理的N_2O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40 kg(N)×hm^(-2)、4.60 kg(N)×hm^(-2)、0.95 kg(N)×hm^(-2)、2.16kg(N)×hm^(-2)和1.41 kg(N)×hm^(-2),排放系数分别为0.41%、1.56%、0.25%、0.69%、0.42%;N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57 kg(N)×hm^(-2)、0.40 kg(N)×hm^(-2)、0.39 kg(N)×hm^(-2)、0.46 kg(N)×hm^(-2)和0.17 kg(N)×hm^(-2),排放系数分别为0.21%、0.15%、0.15%、0.17%、0.07%。施肥方式对紫色土N_2O和NO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NPK处理比较,OM和OMNPK处理的N_2O排放分别增加384%和127%,同时NO排放分别增加3%和18%;RSDNPK处理的NO排放减少56%。表明长期施用猪厩肥显著增加N_2O和NO排放,而秸秆还田有效减少NO排放。研究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均显著影响小麦季N_2O和NO排放(P<0.01),对玉米季N_2O和NO排放没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无机氮含量则是在小麦-玉米轮作期N_2O和NO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P<0.01)。全量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是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协同减排的优化施肥方式。
肖乾颖黄有胜胡廷旭朱波
关键词:施肥方式紫色土N2ONO排放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