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WW007)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卓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主题

  • 10篇诗歌
  • 6篇文化
  • 3篇丽塔·达夫
  • 2篇犹太
  • 2篇诗性
  • 2篇凝视
  • 2篇情结
  • 2篇维度
  • 2篇文化空间
  • 2篇布鲁克斯
  • 2篇长诗
  • 1篇都市
  • 1篇多维度
  • 1篇性意识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视角
  • 1篇眼睛
  • 1篇意象
  • 1篇意蕴
  • 1篇隐喻

机构

  • 14篇济南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王卓

传媒

  • 3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国外文学
  • 2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英语研究
  • 1篇外国语文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丽塔·达夫诗歌的文化空间建构被引量:5
2010年
作为美国国内独享桂冠诗人头衔的非裔女诗人,丽塔.达夫以一个"世界主义者"的胸怀实现了跨界的诗性书写。与此相适应,达夫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空间意识,而空间意象也成为达夫诗歌中独特的文化符号以及女诗人构建其诗学理念、身份意识和家园情愫的"路径"之一。文章从达夫诗歌中的"几何"空间、"舞步"空间和"漫游"空间这三种具象的空间意象出发,考察此三种空间意象与现代空间理论的完美契合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达夫的诗歌世界所构建的动态的文化空间。
王卓
关键词:丽塔·达夫空间意象文化空间
论温迪·罗斯诗歌的多维历史书写策略
2012年
温迪·罗斯是美国当代最富盛誉的土著女权主义诗人之一。与其他美国土著诗人相比,罗斯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一位出色的人类学家。人类学专业的研究和从业经历在潜移默化中赋予了罗斯审视和书写印第安历史的独特的三重维度,即见证之维、批判之维和建构之维。此三重维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其一,使她见证了一个文化人类学版本的印第安"发生的历史";其二,赋予她揶揄和批判白人萨满的"民族志"历史书写的话语权利;其三,赋予她建构一个文化人类学版本的印第安"自我民族志"历史的力量。在此三重维度的共同作用下,罗斯的历史书写观照的就并不仅仅是历史本身,而是把印第安历史、印第安人的自我和印第安族群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历史书写同时也成为定义自我和张扬族群文化的策略。可以说,罗斯从见证之维、批判之维和建构之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印第安学者对印第安历史的文化人类学版本的多重演绎。
王卓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
论丽塔·达夫诗歌中“博物馆”的文化隐喻功能被引量:3
2017年
"博物馆"这个时空交错的文化空间吸引了众多英美诗人的目光。然而就"博物馆"这一意象所承载的文化重量而言,美国黑人女诗人丽塔·达夫的诗集《博物馆》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在这部诗集和此后以该意象为中心创作的诗歌中,"博物馆"以特有的文化承载量,转化成为她阐释历史观、种族观和美学观的文化隐喻。
王卓
关键词:丽塔·达夫博物馆文化隐喻
从内部书写自我的完整维度——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诗歌文化空间构建策略被引量:5
2010年
伊丽莎白·亚历山的诗学构建和诗歌创作代表了在"后灵魂时代"创作的美国非裔诗人的困惑和理想,也预示了当代非裔诗歌的走向。她提出的"黑人内部"诗学理念继承并发扬了当代非裔美国文学文化空间诗学建构的策略,并成为她和当代非裔美国诗人诗歌创作的动力之源。在她的诗歌创作中,"黑人内部"一方面被抽象成探触黑人灵魂的心理空间,另一方面又被具象成黑人女性生活核心的家宅空间,从而从比喻和真实的双重维度实现了从内部书写当代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自我的完整维度的理想。
王卓
关键词:文化空间
方寸之间的诗性舞蹈——论杰拉德·维兹诺俳句的多元文化意蕴被引量:7
2013年
美国土著作家杰拉德·维兹诺深厚的俳甸情结与他在日本的经历有关,但更源于土著文化与俳句之间三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契合点:其一、自然是土著文化之精髓,也是俳句主题意蕴的核心;其二、滑稽、戏谑的评说是土著捣蛋鬼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俳句内在的文化气质;其三、俳句非连贯性、多层次的表述特征也是后现代土著作家试图实现拆解白人语法哲学的理想语言状态。在某种意义上说,俳句是维兹诺"升存"写作策略的理想文本试验田。
王卓
关键词:俳句
论路易丝·厄德里克诗歌的边界书写被引量:1
2018年
当代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小说创作上的辉煌成就遮蔽了她的诗歌的独特魅力,使其诗歌创作长期被学界忽视。事实上,诗歌创作伴随着厄德里克文学创作生涯的始终。与小说相比,诗歌更直接地体现了厄德里克的"调和"观,并在她的边界书写中实现了拆解地理疆界、模糊历史边界、杂糅心理境界的"去殖民"理想,同时建构起一个当代印第安人的情愫和生命安居期间的动态的、诗意的文化空间。
王卓
关键词:诗歌
一双“观察的眼睛”在述说——论布鲁克斯长诗《在麦加》中的多元凝视被引量:6
2012年
长达807行的叙事长诗《在麦加》是美国非裔女诗人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的代表作。该诗的叙事张力产生于诗中那双"观察的眼睛"的凝视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断变化:时而是"全景式"凝视,时而是"漫游式"凝视,时而是"性别化"凝视。凝视方式的变化带来了"空间视角"的各种可能性。
王卓
诗学与伦理共筑的场域——后奥斯威辛美国犹太诗人的大屠杀书写
2013年
与大屠杀小说和电影引起的热议相比,大屠杀诗歌似乎很少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事实上,美国犹太诗人在后奥斯威辛时期的大屠杀书写不但成为美国犹太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形塑了美国犹太诗学。由于大屠杀惨绝人寰的历史特殊性,美国犹太诗人的后奥斯威辛书写往往陷入"写"还是"不写"、"说"还是"不说"、"忘"还是"不忘"的多重困境,而冲出困境的秘密武器就是犹太诗人的诗学理念和伦理抉择。可以说,后奥斯威辛美国犹太诗歌是诗学和伦理共同筑就的场域。
王卓
关键词:大屠杀诗学伦理
一只无维度的多维之熊——从莫马迪诗歌《熊》说起
2018年
作为小说家的N.斯科特·莫马迪一直是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然而遗憾的是,作为诗人的莫马迪和他的诗歌却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莫马迪的文学创作生涯从诗歌开始,并贯穿始终。作为“多重声音和视角的娴熟的试验家”,莫马迪总是试图赋予自己的诗歌更多的维度和内涵。西方实验诗学、印第安传统文化和传说、作家的个人情感体验等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在相互强化中产生了多维度的诗意效果。莫马迪早期诗歌代表作《熊》所体现的正是这种特点。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莫马迪之熊呈现出全然不同的维度:后象征主义的话语体系勾勒出的物质之熊满足着我们的感官体验,却难以承载更为丰富的诗性想象和精神追索;印第安神话的话语体系剔除了这只熊的筋骨,使其呈现出无维度的、超验的精神特质,从而弥补了物质之熊的精神匮乏;而在与福克纳之熊的交互参照中,这只熊呈现出印第安独特的生态观。多元文化交汇的生产性赋予了莫马迪之熊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构建出一只“无维度”的多维之熊。
王卓
关键词:《熊》多元文化多维度
女神与女人共舞的母系世界——论波拉·甘·艾伦诗歌中的“母系宇宙”建构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美国土著女作家波拉·甘·艾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多面手,她的文学创作、评论和教学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土著文学的经典化进程,对美国土著文学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遗憾的是,艾伦作为诗人的身份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艾伦一直不倦地书写着优美的诗歌。从1974年至2009年,她先后出版9部诗集。艾伦是土著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而她的诗歌在某种程度上则是对她大胆的土著女权主义理论的全面文本实践。艾伦的土著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母系宇宙”强化了女神和女人在宇宙中的力量,突出了土著美国人宇宙观中母系的核心价值,是艾伦建构印第安女性独特身份的法宝。
王卓
关键词:诗歌女人女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