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603021)
- 作品数:13 被引量:322H指数:11
- 相关作者:苏永全王志勇林利民王军竺俊全更多>>
-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网箱养殖大黄鱼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和RAPD分析被引量:27
- 2003年
-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PAGE)和RAPD技术对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分析的12种同工酶共记录了27个基因座位,其中3个基因座位Est 2、Est 3和m Adh 2为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11.111%,平均杂合度为0.0279。16个RAPD随机引物共检测出11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0个(16.81%),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44~0.972,遗传变异度为0.092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6.326,多样性值为0.0532。不论是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还是RAPD分析结果,均表明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 李明云张海琪薛良义竺俊全钟爱华
- 关键词:大黄鱼同工酶随机扩增多态DNA
- 大黄鱼发育进程中消化酶的活力变化被引量:17
- 2003年
- 不同发育阶段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样品体重30~500g,取自厦门海区网箱养殖区。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大黄鱼发育进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4种消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在大黄鱼发育进程中,对蛋白的整体消化能力始终较强;4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2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降低,而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呈上升趋势。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随鱼体重的变化分别遵循回归方程Y=34.89/X+0.050;Y=53.36/X+0.29;Y=-22.38/X+1.13和Y=-1.35/X+0.13。初步认为,在大黄鱼发育过程中,150g体重为其生长发育的转折点,这一阶段各种消化酶的变化可反映其食性的变化情况,本研究旨为大黄鱼配合饲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 席峰林利民王志勇
- 关键词:大黄鱼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酶活力
- 异源精子诱导大黄鱼雌核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使用未经失活的浅色黄姑鱼精子诱导大黄鱼雌核发育,获得了大黄鱼雌核发育单倍体。对单倍体受精卵实施压力休克,能够产生正常存活的大黄鱼雌核发育二倍体。最佳实验为:在20℃下,受精后3min,然后对受精卵施加45MPa的压力,持续2min。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孵化率可达88.5%。在染色体加倍的操作中,染色体未被成功加倍的胚胎由于单倍体的致死效应,在孵化前后死亡,从而保证了存活的仔鱼为大黄鱼雌核发育二倍体。该方法的建立为海水养殖的大黄鱼品种的改良提供了技术基础。
- 王德祥苏永全王世锋陈晓峰
- 关键词:大黄鱼异精雌核发育浅色黄姑鱼
- 6种鱼类肌肉组织肌苷酸的检测分析被引量:17
- 2008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国内首次测定了条纹斑竹鲨(Chilocsyllium plagiosum)、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鳜(Siniperca chuatsi)、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va)、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等6种鱼类新鲜和冻存肌肉组织中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鱼类肌肉组织中肌苷酸质量比不同,牙鲆新鲜肌肉组织中肌苷酸质量比最高,为4.214mg/g,其余5种鱼类为2,365~3,634mg/g。(2)10d冻存试验中,经~70℃超低温冻存,6种鱼类冻存肌肉组织中肌苷酸质量比均高于新鲜肌肉组织,大黄鱼肌肉组织冻存1d肌苷酸质量比达最大值,鳜肌肉组织冻存10d肌苷酸质量比呈上升态势未出现最大值,其余5种鱼类肌肉组织肌苷酸质量比均在冻存第5天达到最大值。长时间的冻存将会降低食用鱼肉中肌昔酸质量比,导致鲜味下降,但经1周左右短时间的冻存后可明显提高鱼肉中肌苷酸质量比,增加鲜味,提高食用价值。
- 刘旭王军张纹杜佳莹苏永全
- 关键词:肌苷酸冻存高效液相色谱
-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石首鱼科几个近缘种中的通用性研究被引量:27
- 2008年
- 本研究分析了8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石首鱼科5个亚科8属10个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黄鱼亚科鱼类中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位点PC1C4,PC4H12,PC5E11,PC8F5,PC10F10,PC10G6的引物可在小黄鱼(P.polyactis)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中获得清晰扩增条带,位点PC7H4引物也可在小黄鱼中扩增,上述可扩增位点在两个种中均得到多个等位基因,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白姑鱼亚科、叫姑鱼亚科、牙亚科及石首鱼亚科鱼类中也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在银牙(Otolithes argenteus)中得到6个可扩增位点(PC1C4,PC4H12,PC7A2,PC7H4,PC10F10,PC10G6),在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丁氏(Wak tingi)和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中各得到5个可扩增位点,在浅色黄姑鱼(N.Chui)和尖头黄鳍牙(Chrysochir aureus)中各得到4个可扩增位点,在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中得到3个可扩增位点(PC7H4,PC10F10,PC10G6)。位点PC10F10和PC10G6引物在10个种中都可得到清晰的扩增产物,可作为10种石首鱼的通用标记。引物PC5E11和PC8F5只在黄鱼亚科中得到扩增产物,为黄鱼亚科特异性标记。
- 林能锋苏永全丁少雄王军
- 关键词: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石首鱼科
- 养殖条件下闽-粤东族大黄鱼不同群体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对福建省官井洋海区网箱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 icharson))养殖选育系、野生选育系、普通养殖系(对照组)、雌核发育系、家系1(养殖雄×养殖雌)、家系2(子一代雄×子一代雌)和家系3(养殖雄×子一代雌)等7个不同群体的样品进行了20项形态性状的测定,并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形态特征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7个大黄鱼不同群体间的计数性状部分达到显著性差异,而量度性状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雌核发育系的体型与野生大黄鱼较为接近.
- 张雅芝王志勇林利民郑林刘家富谢芳靖
- 关键词:大黄鱼
- 闽-粤东族与岱衢族养殖大黄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5
- 2006年
- 运用形态学和RAPD等方法对舟山岱衢族和连江闽-粤东族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养殖群体之间的差异并未达到亚种水平,但在全长/体长、体长/体高、口裂长/头长、眼径/头长和肥满度5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全长/体长、口裂长/头长、眼径/头长和肥满度4个指标上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两养殖群体属于不同地理种群;所检测的闽-粤东族养殖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23~0.987,平均0.962,遗传差异度为0.0381;岱衢族养殖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74~0.982,平均0.949,遗传差异度0.061.两养殖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1,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低,而其亲缘关系比较密切.
- 黄良敏谢仰杰苏永全
- 关键词:大黄鱼形态学RAPD
- 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被引量:9
- 2004年
- 对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鱼的摄食和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水温 2 1.5~2 2 .5℃条件下 ,仔鱼孵出后第 3天起陆续开口摄食小型臂尾轮虫 ;14日龄仔鱼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 ,2 4日龄仔鱼可摄食小型桡足类 ;4日龄仔鱼摄食率 5 0 % ,胃饱满系数 0 .90 % ,6日龄后的仔鱼或稚鱼摄食率 95 %~ 10 0 % ,胃饱满系数 1.70 %~ 9.2 1% ;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 .仔、稚鱼摄食量和体重的关系符合直线方程Y =- 0 .0 2 2 3+ 0 .0 4 70X ;全长和日龄的关系为Lt=3.4 0 45 + 0 .4 484D - 0 .0 385D2 + 0 .0 0 13D3;体重和日龄的关系为W =0 .12 0 3e0 .1954D;全长和体重关系为D =0 .0 5 43L2 .3850 .仔。
- 竺俊全焦海峰
- 关键词:大黄鱼摄食
- 象山港养殖大黄鱼同工酶的分析被引量:18
- 2003年
- 李明云张海琪竺俊全钟爱华
- 关键词:大黄鱼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哈维氏弧菌人工感染大黄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且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病症.对患病大黄鱼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病鱼病变组织头肾、脾、胸腺、肝和粘膜性淋巴组织肠的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及坏死.细胞超微病变观察发现,这些组织的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头肾出现较多空泡,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颗粒细胞的细胞核核膜部分溶解.脾窦和脾索分界不明显,脾颗粒细胞核核膜溶解,胸腺中有较多空泡.肝细胞胞浆内脂滴积累多.肠绒毛萎缩,肠上皮细胞胞质多数线粒体、内质网等相互聚集固缩,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后进行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 徐晓津徐斌王军苏永全张之文陈心
- 关键词:哈维氏弧菌大黄鱼组织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