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0389)

作品数:5 被引量:186H指数:5
相关作者:陆玉麒沈惊宏周玉翠沈宏婷刘德儿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旅游
  • 2篇皖江城市
  • 2篇旅游经济
  • 2篇城市
  • 1篇示范区
  • 1篇区域旅游
  • 1篇区域综合交通
  • 1篇综合交通
  • 1篇皖江城市带
  • 1篇皖江城市群
  • 1篇皖江示范区
  • 1篇旅游地
  • 1篇旅游地系统
  • 1篇旅游经济联系
  • 1篇旅游经济圈
  • 1篇旅游圈
  • 1篇经济联系
  • 1篇经济圈
  • 1篇经济影响力
  • 1篇经济增长

机构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甘肃工业职业...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湖南商学院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沈惊宏
  • 5篇陆玉麒
  • 2篇周玉翠
  • 1篇尹贻梅
  • 1篇靳诚
  • 1篇兰小机
  • 1篇沈宏婷
  • 1篇刘德儿
  • 1篇牛品一
  • 1篇柯文前
  • 1篇王志宏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5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评价——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64
2012年
从安徽省省域、县域、省域内地区间的开放性、两种费用成本以及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因素的吸引机会六种角度评价安徽省城镇可达性,揭示了安徽省城镇不同指标下的可达性空间分异规律,并建立了一个综合可达性指数模型,进一步得到安徽省城镇的综合可达性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安徽省城镇全域时间可达性格局大体是以合肥为中心向外沿伸展但并没有构成规则的同心圈层结构;局域时间可达性格局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和西南部可达性较差,北部较好;邻域分析中把城镇分为严重萎缩型、急剧扩张型、基本稳定型和上下浮动型四种;最短路径的费用成本空间分布上呈现内核为东北向月亮湾形的圈层;最小费用成本分析得到城镇可达性空间上有明显的铁路交通指向性;吸引机会指数则表明吸引机会高的城镇在空间上呈现人民币符号"$"形;综合可达性指数略显城镇间南北对称,但在皖南山区不遵循此规律。最后,针对路网布局的一些弊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沈惊宏陆玉麒兰小机刘德儿
关键词:交通网络可达性
区域旅游经济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分析——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14
2012年
城市旅游经济扩散区的研究对于区域旅游规划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该文运用栅格分析技术和场强模型对2000-2010年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扩散强度进行演化分析,结果发现:尽管安徽旅游经济扩散强区和极强区面积在扩大,从9.6%增至31.08%,但其比重仍小于弱区和极弱区,旅游经济发展仍较落后;安徽区域旅游经济扩散强区空间布局发展模式愈加清晰,2010年皖北已形成散块向条带过渡的模式,皖中呈现大团块模式,皖江城市带为大条块模式,皖南呈现网状模式。据此提出了安徽四大旅游经济圈:大皖北旅游经济圈、大合肥旅游经济圈、皖江城市旅游经济带、皖南旅游经济圈。
沈惊宏陆玉麒靳诚柯文前牛品一
关键词:场强旅游经济圈
基于“点—轴”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旅游空间布局整合被引量:32
2012年
在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大背景下,适时调整并优化皖江城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组织系统,协调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则是发展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的基本要求。以"点—轴"理论为基础,以中心职能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定量方法界定皖江示范区旅游城市节点、旅游开发轴线及其基础上的旅游地系统。研究表明:一级旅游城市节点为合肥市、芜湖市、池州市和安庆市,原巢湖市等10城镇为二级旅游节点;合肥—芜湖—宣城、马鞍山—池州—安庆、合肥—桐城—潜山交通段为一级旅游发展轴线,潜山—岳西—六安等9交通段为二级发展轴线。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规划出示范区四大旅游地系统:滨湖—滨江旅游地系统、区北丘陵旅游地系统、宣州文化旅游地系统、大别山旅游地系统。
沈惊宏陆玉麒韩立钦王志宏
关键词:旅游地系统皖江示范区
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演变被引量:70
2012年
以安徽省2000-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为例,从区域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区域差异程度等数理特性及区域空间中心、极化格局、地带差异格局和市域间差异的发散与收敛格局这一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特征上分析了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差异的演变特点。结果显示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绝对差异上升,基本收入相对差距和目标收入相对差距演变态势相反;旅游购物收入对总基尼系数贡献趋大,是今后缩小区域差异的重要对象;合肥、黄山、安庆是安徽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极化中心也是旅游空间中心南移的主要因子;地带空间格局演变分2000-2005年的收敛趋同、2005-2006年的发散分异、2006-2010年的收敛趋同3个阶段;市域间差异分析表明淮北、宿州、淮南、阜阳、蚌埠、六安、马鞍山7城市呈向下发散,是现阶段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较弱的城市,有待扩大旅游规模。
沈惊宏陆玉麒周玉翠沈宏婷
关键词:国内旅游
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格局被引量:13
2012年
在皖江城市群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及区域交通网络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下,对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研究就显得必要。以该地区10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为主线,以界定旅游中心节点、测算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场强模型为手段,构建皖江城市群旅游圈。研究表明:以合肥和芜湖为双核的皖江城市群大旅游圈,其内部分为3个次旅游经济圈,北部以合肥为中心,包括六安区域、滁州和含巢湖整个水面的大部分区域的合肥旅游圈;西南以安庆为中心、池州为副中心,含铜陵一部分地区的安庆旅游圈;东南以芜湖为中心、宣城为副中心,包括马鞍山和部分巢湖区域、部分铜陵区域的芜湖旅游圈。最后提出了3个旅游经济圈发展的旅游规划建议。
沈惊宏陆玉麒周玉翠尹贻梅
关键词:旅游经济联系场强模型旅游圈皖江城市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