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359)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王芳王鹏黄普文陈亮朱全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实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特异
  • 5篇特异性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
  • 3篇特异性抗原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流式细胞术
  • 3篇免疫
  • 3篇抗原
  • 3篇肺癌
  • 3篇肺肿瘤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肿瘤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肺癌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8篇王芳
  • 3篇王鹏
  • 1篇蔡瑜
  • 1篇顾春荣
  • 1篇杨笛
  • 1篇朱全
  • 1篇黄普文
  • 1篇陈亮
  • 1篇王虹
  • 1篇应葳

传媒

  • 6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NJ001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单抗NJ001特异性抗原浓度的变化,探讨其能否成为检测胰腺癌的另一血清肿瘤标志物。方法以实验室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为检测方法,采用该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经病理确诊的85例胰腺癌患者、22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NJ001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同时将85例胰腺癌患者血清中NJ001特异性抗原表达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l9-9进行比较;各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NJ001特异性抗原在胰腺癌患者组血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胰腺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体检组[50.6%(43/85)和18.2%(4/22),X2=7.451,P〈0.05;50.6%(43/85)和10.O%(4/40),x2=19.098,P〈0.05],而胰腺良性肿瘤组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4/22)和10.0%(4/40),x2=0.845,P〉0.05]。胰腺癌术前术后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E50.6%(43/85)和23.5%(20/85),x2=13.341,P〈0.05]。另外,ELISA法对85例胰腺癌患者血清进行分析,NJ001特异性抗原特异性高达87.1%。虽然其阳性检出率低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的CAl9.9[50,6%(43/85)和75.3%(64/85),X2=11.121,P〈0.05],但两者联合检测亦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85.9%(73/8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中NJ001特异性抗原阳性检出率较高,NJ001特异性抗原可能是潜在的用于胰腺癌辅助诊断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
韦莉吴蕾荆俊鹏王悦吴梦龚雪陆子鹏徐建王芳潘世扬
关键词:胰腺肿瘤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自制室内质控品在BK病毒DNA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自制尿液和血清室内质控品用于BKVDNA定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含有较高浓度BKVDNA(104-106拷贝/m1)的临床尿液和血清标本,分别充分混匀并分装数管,于-700C冻存。荧光定量PCR测定BKVDNA含量,连续检测20批次。采用“即刻法”、“学生化残差法”分析检测结果,并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进行室内质控动态监测。结果“即刻法”分析BKVDNA尿液和血清质控品,每批次检测值的SI上限和SI下限均在控;“学生化残差法”分析BKV尿液和血清质控品,每批次均无离群值。Levey—Jennings质控图显示BKV尿液质控品检测结果,除第四批次外均在警戒线面±2S内(i=6.06,S=0.33,CV=5.45%),血清质控品每批次检测结果均在警戒线x±2S内(x=4.35,S=0.36,CV=8.38%)。结论BKV尿液和血清室内质控品均匀稳定,制备简单,单次制备量大,适用于BK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
应葳戎国栋赵鸿张洁心黄珮珺王芳徐婷陈丹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
NJ001特异性抗原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N J001特异性抗原在肺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3份肺腺癌和46份肺部良性肿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N J001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并用半定量评分法判定结果,比较该抗原的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份肺腺癌组织NJ001特异性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84.07%,高于肺部良性肿瘤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050,P<0.01).中、低分化肺腺癌的N J001特异性抗原的阳性表达率89.41%,高于高分化者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09);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J001特异性抗原阳性表达率为91.5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75.51%,(x^2 =5.177,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J001特异性抗原表达程度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NJ001特异性抗原高表达是影响肺腺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腺癌细胞NJ001特异性抗原的表达与肺腺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肺腺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韩月王芳徐婷徐建徐娟朱善军凌芸陈欢欢黄蕾王鹏史新惠黄飒琚潘世扬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顺铂诱导SPC-A1人肺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miR-27a的表达及意义
2013年
目的:检测miR-27a在顺铂(DDP)体外诱导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SPC-A1细胞,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2.5μg/ml DDP,同时设置不加DDP的对照组。观察12、24、48和72 h后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和SPC-A1细胞内miR-27a的表达变化。结果:DDP(2.5μg/ml)组SPC-A1细胞形态呈凋亡改变,在48和72 h凋亡率分别为(59.3±2.5)%和(76.4±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2.5μg/ml)组培养上清液中和SPC-A1细胞内miR-27a含量在24、48和72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2.5μg/ml)组培养上清液中miR-27a含量在12、24、48和72 h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7a在DDP诱导的SPC-A1细胞凋亡中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对miR-27a进行定量检测有望用于对肺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
朱善军韩月徐娟谢而付陈丹张美娟张燕娄鉴芳曹艳许雨乔孙瑞红王芳潘世扬
关键词:顺铂细胞凋亡
特异性循环肺癌细胞流式检测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建立特异性循环肺癌细胞(SCLCC)流式检测的参考区间并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前后的应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0名体检合格人员外周血进行SCLCC水平检测,建立SCLCC的参考区间。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确诊NSLCC患者化疗前后SCLCC水平、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进行检测,同时行胸部CT检查,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外周血SCLCC的参考区间为0~504个/ml;70例NSCLC患者化疗前SCLCC水平为673(43~2876)个/ml,显著高于化疗后456(14~2288)个/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5,P〈0.01);其中17例部分缓解患者SCLCC水平从1109(225~2729)个/ml显著降低至453(101~988)个/ml(Z=-3.53,P〈0.01),而35例疾病稳定患者SCLCC水平从773(84~2354)个/ml降低至540(102~2288)个/ml,降低水平不明显(Z=-1.79,P=0.073)。结论SCLCC流式检测技术在对NSCLC的治疗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加潘世扬张炳峰王芳徐建黄普文张丽霞杨瑞霞黄珮珺
关键词:肿瘤细胞流式细胞术参考值
自制室内质控血浆在罗氏COBAS AmpliPrep/TaqMan 48超敏PCR检测系统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制备含有不同浓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或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血浆标本,用于罗氏COBAS Ampli Prep/Taq Man 48超敏PCR检测系统定量测定HBV DNA及HCV RNA的室内质控品,评价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将含有高浓度HBV DNA(107数量级)或HCV RNA(105数量级)的临床血浆标本用健康志愿者血的临床血浆标本稀释至105和102数量级,均分装数管,以罗氏COBAS Ampli Prep/Taq Man 48超敏PCR检测系统分别对质控血浆中HBV DNA和HCV RNA定量测定20次,采用"即刻法"质控方法,计算每批次的离散指数(SI)上限和下限值,进行室内质控动态监测。结果 HBV DNA及HCV RNA室内质控血浆每批次检测SI上限和下限值均在控,HBV DNA低浓度和高浓度20次检测结果的均值(对数值)分别为2.24和5.72,标准差均为0.12,批间CV值分别为5.41%和2.17%;HCV RNA室内质控血浆检测结果的均值(对数值)分别为2.26,标准差为0.13,批间CV值为5.80%。结论含HBV DNA、HCV RNA血浆标本制备简单,单次制备量大、稳定性好,可用于罗氏COBAS Ampli Prep/Taq Man 48超敏PCR检测系统的"即刻法"室内质控。
蔡瑜戎国栋徐婷刘婷潘世扬黄珮珺陈丹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丙型肝炎病毒RNA荧光定量PCR
胸腔积液肺癌脱落细胞的流式检测及其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腔积液肺癌脱落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特异性识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单克隆抗体NJ001进行荧光标记,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腔积液肺癌脱落细胞的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2至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的32例NSCLC(包括29例肺腺癌和3例肺鳞癌)和2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胸腔积液,流式细胞术进行肺癌脱落细胞水平检测,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对32例NSCLC的流式法和巴氏染色法检测结果进行,检验统计比较。对22例NSCLC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涂片采用直接荧光法检测,观察脱落细胞上NJ001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并与流式法检测结果进行,检验统计比较。结果NSCLC组流式检测的阳性计数水平为100(2—988)个/10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的5(0~18)个/10万(Z=-5.647,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8个/10万,对应的敏感度为87.5%(28/32),特异度为100.0%(26/26)。其中29例肺腺癌胸腔积液流式法检测的阳性率为93.1%(27/29),显著高于巴氏染色法检测的阳性率58.6%(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27,P=0.006),12例巴氏染色法检测阴性的肺腺癌胸腔积液,流式法检测的阳性率为11/12;3例肺鳞癌胸腔积液流式法检测的阳性率为1/3,对应的巴氏染色法检测均为阴性。22例NSCLC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涂片直接荧光法检测的阳性率为59.1%(13/22):对应的流式法的阳性率为90.9%(20/22),显著高于直接荧光法的阳性率59.1%(13/22)(X2=4.364,P=0.037)。结论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腔积液肺癌尤其是肺腺癌脱落细胞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
陈欢欢潘世扬张洁心张燕黄珮珺黄蕾王加凌芸高丽张智弘王虹王芳
关键词:胸腔积液流式细胞术
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特异性循环肺癌细胞(SCL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特异性识别SPC-A1的单克隆抗体NJ001进行荧光标记,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SCLCC的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2013年3至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例NSCLC患者、1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进行SCLCC水平检测,用秩和检验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同时将43例NSCLC患者的SCLCC水平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NSCLC患者的SCLCC水平为75(16~128)/20万个PBMC,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5(0 ~30)/20万个PBMC和健康对照者的0(0 ~15)/20万个P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3、-5.240,P<0.05);NSCLC患者SCL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20万个PBMC,对应的敏感度为65%,特异度为92%;其中25例NSCLC患者手术之前的SCLCC为78(12~120)/20万个PBMC,显著高于手术之后的17(0~104)/20万个P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5,P<0.05);另外43例NSCLC患者的SCLCC阳性率为65%,显著高于电化学发光法的CEA、CYFRA21-1和NSE(35%、14%和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16.96、13.14,P<0.05).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CLCC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凌芸王芳朱全徐婷杨瑞霞王鹏李大千吴蕾陈亮潘世扬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循环细胞流式细胞术
NJ001特异性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2014年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NJ001特异性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方法 以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抗.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包被多抗和羊抗鼠IgG,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用胶体金标记单抗N J001滴加在玻璃纤维素膜上,组装成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NJ001特异性抗原.用上述制备的试纸条对2007年10月至2013年11月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经病理确诊的52例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NJ001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肺腺癌组中有TNM分期资料的NSCLC患者49例,早期组(Ⅰ/Ⅱ期)15例,晚期组(Ⅲ/Ⅳ期)34例,3例无TNM分期资料;45例有淋巴转移资料的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者22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3例,7例无淋巴结转移资料.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在52例肺腺癌患者血清中N J001特异性抗原的阳性率为55.77%,高于40名健康体检组阳性率(7.5%,x2=23.22,P<0.001).49例有TNM分期资料的肺腺癌患者中34例Ⅲ/Ⅳ期肺腺癌患者血清的NJ001特异性抗原的阳性率高于15例Ⅰ/Ⅱ期者(64.17% >33.33%,x2=4.141,P =0.042).45例有淋巴转移资料的患者中2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阳性率高于2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69.57% >36.36%,x2=4.98,P=0.026).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NJ001特异性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以用于临床血清样本的检测.
王鹏潘世扬王芳徐建黄珮珺杨笛顾春荣娄鉴芳许雨乔史新惠曹艳张洁心陈欢欢王加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监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高度异质性,其临床治疗强调个体化和综合性。随着肺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不断阐明,以及分子靶向、单克隆抗体、免疫制剂和抗血管生成等多种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晚期NSCLC患者疗效评价已不再局限于基于瘤体大小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基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分子影像学、分子病理学和液体活检将是晚期NSCLC患者疗效监测新的发展方向。
高丽陈丹
关键词:疗效监测分子影像学分子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