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2010gxjs034)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新元马廉亭潘力杨铭陈庄洪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损伤
  • 2篇止血
  • 2篇止血带
  • 2篇手术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静脉
  • 1篇静脉瘘
  • 1篇假性动脉瘤

机构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杨铭
  • 2篇潘力
  • 2篇马廉亭
  • 2篇张新元
  • 1篇郑玉明
  • 1篇贺道华
  • 1篇陈庄洪
  • 1篇刁波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血管内止血带研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并进行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止血带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40只大白兔分为4组:A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1h;再分为A1、A2、A3、A4亚组,每组4只,分别于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后1h、5、14、21 d取右颈总动脉与球囊接触动脉标本,分别送作血管组织匀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浓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B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2h,检查项目同A组.C组,空白对照组4只,不插入血管内止血带,检查项目同A组.D组,假手术组4只,切开皮下各层暴露右颈总动脉后1h,检查项目同A组.结果 C、D、A1、A2、A3、A4、B1、B2、B3、B4组Caspase-3浓度(μmoL/L)分别为:10.35±0.82、12.22±2.41、11.35±1.63、18.93±1.01、24.30±1.64、15.63±2.43、12.09±0.83、19.36±2.45、26.29±3.30、14.35±3.28;C、D、A1、A2、A3、A4、B1、B2、B3、B4组TUNEL染色阳性数分别为:0.26±0.20、0.29±0.02、0.38±0.03、0.44±0.06、0.59±0.05、0.42±0.07、0.40±0.04、0.54±0.05、0.63±0.08、0.48±0.05.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Caspase-3浓度、凋亡阳性细胞数于术后5d增加,术后14 d达高峰,术后21 d仍处于较高水平;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B组分别与同时段A组比较,B组Caspase-3浓度和凋亡阳性细胞数高于A组(P<0.05).结论 血管内止血带持续阻断血流不超过2h时安全有效.
贺道华张新元杨铭潘力刁波马廉亭
关键词:动脉损伤手术
血管内止血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过去曾用球囊导管代替),探讨血管内止血带的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们设计的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大白兔右侧颈总动脉充盈球囊以阻断动脉腔内血流,随机将32只大白兔分为A组(阻断1h)和B组(阻断2h),采用测定体外和动脉腔内球囊内压力并通过肉眼及组织学动态观察其对管壁的影响;回顾总结过去临床采用血管内止血带救治邻近颈部及躯干动脉损伤34例。结果经病理检查,血管内止血带对动脉内膜与中层影响主要表现为炎性水肿与炎性细胞浸润,阻断1h组在14d内恢复正常;2h组,对管壁影响明显,部分内弹力膜拉直与断裂,21d才能恢复。阻断时间越长,对管壁影响越大;34例均应用血管内止血带止血成功,止血效果好,无缺血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止血带是抢救邻近颈部及躯干大血管损伤及其晚期并发症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止血措施。
贺道华马廉亭张新元杨铭郑玉明陈庄洪潘力
关键词:动脉损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