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2010265)
-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1
- 相关作者:步军孙建华张国庆黄卫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保存条件对母乳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的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对母乳pH值、渗透压、白细胞(WBC)、分泌型IgA(sIgA)、维生素C(VitC)及细菌生长的影响,探讨合适的母乳保存条件。方法采集30例新鲜母乳,每例等分为5份,在0 h(室温)、48 h(4℃)、72 h(4℃)、30 d(-20℃)、90 d(-70℃)检测母乳的pH值、渗透压、sIgA、WBC、VitC及细菌菌落数。结果不同条件保存母乳的pH值、渗透压、sIgA、WBC、VitC及细菌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保存母乳48 h和72 h时,pH值、WBC、Vit C下降明显,而渗透压在72 h(4℃)下降明显,与0 h(室温)母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d(-20℃)、90 d(-70℃)保存母乳的pH值、sIgA、WBC、Vit C也有明显下降,与0 h(室温)母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保存母乳48 h和72 h时,细菌总菌落数无明显变化,但72 h时,G+菌落数下降,G-菌落数增加,与0 h(室温)母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d(-20℃)和90 d(-70℃)保存母乳的总菌落数、G+菌落数、G-菌落数与0 h(室温)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保存母乳时其pH值、渗透压、WBC、VitC均下降。因4℃保存时G-菌落有增加的趋势,提示母乳4℃保存不宜超过48 h,长时间保存需要选择-20℃或-70℃。
- 谢恩萍步军李菁郭薇薇张国庆孙建华
- 关键词:母乳喂养
- 采集人乳的细菌污染和低温保存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外送采集人乳细菌污染状况以及不同保存条件对细菌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应用外送人乳进行早产儿喂养的安全性。方法按照统一流程采集人乳样本30份,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在温度为4℃、-20℃、-70℃的低温环境中保存后重复培养,观察人乳样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菌落数的变化。结果送检的30例新鲜人乳样本中均检出污染细菌菌株37株,检出率为100.00%,其中G+菌28株(75.67%),G-菌9株(24.33%),但所有样本菌落数均〈10^2cfu/mL。经过不同温度保存后所有样本细菌菌株和菌种无明显变化(P〉0.01),但是细菌菌落数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χ^2=79.22,P〈0.01)。4℃保存72小时的人孔样本中G+菌落数较新鲜样本下降(χ^2=7.76,P〈0,01),G-菌落数增加(χ^2=22.15,P〈0.01);-20℃保存30天样本中总菌落数、G+菌落数均下降(χ^2值分别为13.33、18.24,均P〈0.01);-70℃保存90天样本中总菌落数、G+菌落数、G-菌落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剐为30.00、30.00、19.17,均P〈0.01)。结论新鲜采集的人乳中均合有细菌,但均为条件致病菌,而且菌落数在安全范围内。人乳在冷藏条件下具有短期抑菌效应,而-20℃以下冷冻保存可抑制人乳中的细菌生长.
- 谢恩萍黄卫春孙建华李菁步军
- 关键词:人乳细菌保存温度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