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SK424)
作品数:
2
被引量:11
H指数:1
相关作者:
陈德琥
张永芳
更多>>
相关机构:
蚌埠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艺术
主题
2篇
花鼓
2篇
花鼓灯
1篇
灯歌
1篇
艺术特性
1篇
农耕
1篇
农耕文明
1篇
文化
1篇
文化内涵
1篇
美学思考
机构
2篇
蚌埠学院
作者
1篇
陈德琥
1篇
张永芳
传媒
1篇
华南农业大学...
1篇
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1篇
2012
1篇
2009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关于花鼓灯歌艺术特性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1
2012年
花鼓灯歌是淮河流域汉族民间歌舞花鼓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河流域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吟唱,它承载着淮河两岸人民的情感和希望,记写着百姓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取向,是他们多彩生活的生动写照,体现出鲜明的农耕文化特征,具有丰富的艺术特性和审美价值。从花鼓灯歌的曲调抒情性、歌体简约性、歌词叙事性和歌者创造性四个方面进行美学思考。
张永芳
关键词:
花鼓灯
灯歌
艺术特性
论花鼓灯的文化内涵——兼与潘丽同志商榷
被引量:10
2009年
花鼓灯艺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长期的文化涵化、濡化过程中,花鼓灯已成为一种相互融合、以和为贵、自娱又娱人的开放性和共荣性很强的文化载体。花鼓灯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稻作文化和粟作文化在淮河流域的有机融合,其中粟作文化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花鼓灯艺术具有兼容南北文化之优长、而以北方文化为主的根本特质。
陈德琥
关键词:
花鼓灯
文化内涵
农耕文明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