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61206)
- 作品数:90 被引量:770H指数:16
- 相关作者:郭文兵马超邹友峰陈俊杰张合兵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可拓理论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
- 2017年
- 对可拓学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类,主要包括在采矿方案设计、岩体质量评价、矿山风险安全评价与预测、矿山生态环境评价与预警、矿山企业与矿业投资评价、矿业资源利用6个方面的应用,并阐述应用可拓理论解决矿业工程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最后指出: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评价单元的划分、权重的确定方法是可拓学应用的关键问题,可拓性质与可拓方法的推广应用、可拓学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可拓学在预测预警工作的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王莉靳海亮
- 关键词:可拓学矿业工程物元模型
- 国内外废弃矿井资源化开发模式述评被引量:36
- 2014年
- 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大量废弃矿井开发利用的实践案例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把废弃矿井的开发利用模式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并对各类模式的国内外实践现状和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矿井地下空间在平面和深度方向上延伸范围较大的特点,分析了埋藏深度和区位对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开发模式的限制。
- 常春勤邹友峰
- 关键词:废弃矿井
- 神东矿区AVHRR/NDVI的时空、开采强度和气候效应被引量:9
- 2016年
- 研究采矿扰动区长时序、多维度NDVI变化趋势,有助于认识非自然生态区植被演替规律,对高强度开采条件下西北脆弱生态区地表植被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研究通过设立直接影响区、间接影响区和自然生态校验区,利用长时序GIMMSAVHRR/NDVI(1981~2006)植被指数数据集,结合同期温度、降水和煤炭产量信息,从时间、空间、气候和开采强度方面开展对比分析,并以长时序MODISNPP/NDVI(2000~2010)数据进行结果验证.时序分析表明,全球变化背景下,神东矿区植被生长季二度延长;空间分析表明,神东矿区NDVI增量低于缓冲区,缓冲区NDVI增量低于自然生态区;开采强度分析表明,随着神东矿区开采强度增强,NDVI增速放缓,增长速率低于自然生态区;气候变化分析表明,神东矿区NDVI受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共同作用,与温度相关性较高,与降水相关性较低;同期MODISNPP/NDVI验证结果表现出与AVHRR/NDVI一致的规律性.
- 马超田淑静邹友峰郭增长韩瑞梅谢少少
- 关键词:矿区生态系统
- 半干旱山区采矿扰动植被指数时空变化规律被引量:21
- 2013年
- 选取潞安矿区7个生产矿井中的8个试验工作面,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开采沉陷值;对2004—2007年7个时相(分别为2004年7月8日、11月1日,2005年2月1日、8月26日,2006年5月22日,2007年4月9日和6月1日)的SPOT24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及波段运算,提取工作面开采沉陷前后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值,经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NDVI时间序列曲线,以研究采矿扰动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试验工作面地表覆被NDVI变化与采矿扰动区具有空间相关性.非采矿扰动区(伪不变特征区)森林冠层的NDVI最大值由2004年的0.619 451增至2007年的0.739 987,平均年净增加6.18%.在采矿扰动区,虽然开采前地表NDVI最大值呈增加趋势,但开采当年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达11.91%.②试验工作面地表NDVI变化与采矿扰动具有时间相关性.NDVI在开采前表现相对稳定,受开采扰动虽出现下降但却滞后4~6个月,并且持续1~2 a,其后转入上升期.常村矿的S1-1#、S3-2#、N1-4#,漳村矿的2101#、2102#、2201#,五阳矿的5100#,王庄矿的5210#等8个试验工作面NDVI最大值年均降幅分别为12.24%、27.81%、15.79%、19.19%、7.19%、21.48%、13.25%和1.66%,平均值为14.83%.在气候、耕作、采矿扰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采矿扰动是半干旱山区采矿区地表NDVI变化的主要诱因.
- 马超张晓克郭增长吴立新
- 关键词:半干旱山区动态监测
- 豫北安阳市区及水冶镇城市地面沉降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地面沉降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已成为我国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对地面沉降进行大范围、持续、动态监测是城市智慧建设与管理、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预防、预警城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力保障。PSInSAR技术克服了常规DInSAR技术的时间、空间失相干等影响,采用二维线性(或非线性)模型、时空滤波方法去除长时间观测序列干涉图中的相位噪声,对高相干点的差分干涉相位回归分析,即可获取大面积地表形变动态演化信息。本文以豫北安阳地区为实验区,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近两年时间的11期ENVISAT/ASAR SAR数据进行PSInSAR处理,获得安阳地区地表沉降速率场。研究发现,安阳城区及西郊都存在明显的地面沉降,城区有龙安、殷都、北关、文峰4个区因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其中最大沉降位于文峰区,沉降速率达-38 mm/a,而西郊水冶镇因矿区地下开采而缓慢下陷形成沉降场,其最大沉降速率达-32 mm/a。
- 徐小波马超屈春燕单新建连达军孟秀军
- 关键词:PSINSAR超采地下水沉降速率时间序列
- 融合实测数据的地表沉降SBAS-InSAR监测方法被引量:15
- 2021年
- 近年来我国煤矿地下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深部非充分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沉降量偏小、持续周期长,使用小基线集(SBAS)时序InSAR技术可用于获取矿区地表高时空分辨率的变形信息,然而InSAR监测中失相干问题会导致部分下沉区域无法得到有效形变信息。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地表沉降SBAS-InSAR监测方法,以万年矿沉降区的26景哨兵1A数据和部分水准实测数据为试验数据,通过融合部分同时期水准实测数据,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对研究区内失相干区域进行IDW空间插值,得到地表沉降区完整且连续的地表沉降信息,解决了部分沉降区域因植被旺盛引起的InSAR数据失相干问题。通过提取研究区内走向及倾向时序沉降曲线,对万年矿工作面132153和132157非充分开采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工作面132153较132157沉降范围更广,沉降量更大,是由其开采过程中邻近老采空区出现“活化”现象所致。选取和对比3个同时期的InSAR监测结果与水准实测结果,其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0,±4.4和±9.8 mm。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实测数据和IDW插值后的SBAS-InSAR应用于矿区深部非充分开采地表沉降时序监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监测精度完全满足相关工程技术要求。
- 柴华彬胡吉彪耿思佳
- 关键词:INSAR地表沉降
- 小波分析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变形监测数据不可避免会受到噪声的影响,使得变形监测数据中包含有实际变形量和噪声。针对该情况,提出采用小波变换进行数据降噪处理,提取变形数据中有用信号信息并恢复信号的光滑性。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小波去噪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李晓霞张健雄
- 关键词:小波分析去噪
- 运城市盐湖区31年植被与水体指标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2021年
- 为研究运城市盐湖区时间序列陆地植被生物量变化以及盐湖面积变化趋势,基于Land-satTM/ETM+/OLI数据(1987—2017年)、盐湖区周边气象站点(1987—2015年)年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区内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DWI)进行定量化及趋势分析、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1年来研究区总NDVI值具有明显增长趋势,线性拟合增长速率slope=20.509,植被覆盖持续改善;2002—2017年盐湖面积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总面积减少了16.1%;大气降水对盐湖面积起着决定性作用,1987—2014年盐湖面积与降水量显著相关(r=0.7464,P<0.01),与气温不相关;全区陆表NDVI值(1987—2017年)稳中有升,集中呈现中低波动变化,即0.20.8),分别占水域的49.73%和45.19%。与盐湖区农业种植活动密切关联的NDVI指标和与盐化工生产活动密切关联的NDWI指标,呈向好趋势。
- 刘畅马超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双边滤波与矩匹配融合的高光谱影像条带噪声去除方法被引量:4
- 2014年
- 针对环境减灾小卫星高光谱影像数据中存在的条带噪声,提出一种双边滤波与矩匹配方法融合的去除条带噪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在去除条带噪声的同时带来新的噪声,并且边缘信息丢失等问题。最后进行了几种去除条带方法的比较试验,并且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试验证明,提出的方法去除高光谱遥感影像的条带噪声效果明显,且能较好地保留原始影像中的地物信息。
- 王春阳郭增长王双亭芦碧波
- 关键词:条带噪声双边滤波高光谱遥感影像环境减灾卫星
- 基于不同插值方法GM(1,1)模型的开采沉陷预测精度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会引起地表沉陷,地表移动变形量的大小及其预测精度,对保护地面建(构)筑物及其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表下沉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以看作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根据山东某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分别采用3次样条插值法、线性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法,得到插值数据并进行GM(1,1)模型的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了预测结果具有差异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对非等间隔数据采用不同的插值方法,预测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具体观测数据,选择不同的插值法,能够提高GM(1,1)模型对下沉值的预测精度。
- 王凯伦别晓松
- 关键词:GM(1,1)模型地表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