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IAP07308)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黄菲杜鹃王国复张运英钱峻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夏季
  • 4篇夏季风
  • 4篇季风
  • 2篇印度洋偶极子
  • 2篇年际
  • 2篇海表
  • 2篇海表温度
  • 2篇EOF
  • 1篇雨季
  • 1篇能见度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年际变化
  • 1篇年际年代际变...
  • 1篇气旋
  • 1篇气旋活动
  • 1篇热带
  • 1篇热带气旋
  • 1篇热带气旋活动
  • 1篇温度异常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作者

  • 5篇黄菲
  • 2篇谢瑞煌
  • 1篇钱峻屏
  • 1篇张运英
  • 1篇李元妮
  • 1篇黄少妮
  • 1篇王国复
  • 1篇张旭
  • 1篇杜鹃

传媒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的联合模态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1870-2004年的HadiSST的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对去除了全球增暖趋势的印度洋一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作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EOF)分解,得到了印度洋一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的2个联合模态,并且分析了与之相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低频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控制印度洋一太平洋的主导模态,能使赤道印度洋维持一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削弱印度洋夏季风的作用并且将东印度洋暖池的暖水输送到西印度洋,印度洋SSTA在一年四季中都出现全海盆同号变化,因此,第一主模态是ENSO的低频模与印度洋海盆一致模的联合模态;第二模态表现为太平洋上准2a的ENSO位相转换模与印度洋偶极子模的联合模态,ENSO的位相转换发生于春季,与季风的异常转换有关,印度洋上出现异常的气旋性环流,叠加在印度洋夏季风上,增大东西印度洋的温差,在秋季出现西低东高的偶极子型海温分布,印度洋夏季风和这个模态的产生发展有很大的联系。
黄菲谢瑞煌黄少妮
关键词:海表温度ENSO印度洋偶极子夏季风
亚洲夏季风环流及雨季进退的非同步性被引量:2
2010年
亚洲季风区雨季及高低空夏季风环流在建立、维持及撤退上存在着显著的时间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非同步性"。通过对1979~2006年CMAP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的分析,本文发现:(1)对于夏季风的建立,孟加拉湾中部至菲律宾海,低空850 hPa夏季西南风的建立日期明显要晚于雨季的开始,而阿拉伯海和印度地区雨季的开始则晚于夏季风的建立;对于200 hPa的高空环流,这种风雨非同步的关系与低空季风环流与降水建立的关系基本一致,但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正好相反。(2)对于夏季风的撤退,低空850 hPa上,从75°E~125°E,夏季风的结束在雨季结束之前,其中孟加拉湾中部及南海中西部较为显著,而阿拉伯海中部以及菲律宾东南海域,雨季的结束远远早于(4~5个月)夏季风的撤退;对于200 hPa的高空环流,整个亚洲季风区夏到冬季型风场的转变要晚于雨季的撤退,但在15°N附近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东部沿岸地区典型的春秋雨季转换区域,高空环流场的转换略早于雨季的终止。(3)南海北部地区,高空200 hPa环流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冬夏季节翻转,与南海雨季的爆发联系紧密;印度地区雨季的开始与该处高低空异常Hadley环流的建立以及阿拉伯海上空夏季风的建立有密切联系,而与当地低空环流的季节性反转联系不大。
黄菲张旭
关键词:降水季风环流非同步
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S-EOF模态时空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1870-2004年的HadiSST的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对去除了增暖趋势的印度洋-太平洋SST异常(SSTA)作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
谢瑞煌黄菲
关键词:SST印度洋偶极子夏季风
文献传递
广东雾霾天气能见度时空特征分析--年际年代际变化被引量:28
2009年
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2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4 a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广东地区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EOF的前2个主模态,方差贡献分别占17.4﹪和11.8﹪。其中第1主模态的空间场与广东省自然地理区划基本对应,其时间序列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年代际变化。在1992年前后由正向负的逐渐减小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地区经济活动的明显增强有关;第2主模态的空间场反映出广东地区能见度时空变化一致性的特点,其时间序列具有显著的准2 a、4 a和8 a振荡周期,所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变化,可能与大尺度季风区对ENSO年际变化信号的响应有关。
张运英黄菲杜鹃王国复钱峻屏
关键词:能见度年际年代际变化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1965—2007年美国台风预警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伴随着西北太平洋(尤其南海区域)TC生成个数和活动频数比爆发前有显著增加,而超过1/2的年份南海夏季风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150°E以西)有TC活动,表明TC活动可能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触发机制之一。在大多数(77%)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TC活动偏多,且TC生成位置偏西;而大多数(77%)爆发偏晚年份,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没有TC活动。季风的偏早爆发受季节内振荡、西北太平洋TC活动、中纬度冷空气活动等复杂因素影响,而季风的偏晚爆发则主要受季节内振荡影响。
黄菲李元妮
关键词:夏季风爆发热带气旋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