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4058)

作品数:9 被引量:219H指数:8
相关作者:郝天珧丘学林赵明辉游庆瑜吕川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莫霍面
  • 5篇地壳
  • 5篇地球物理
  • 5篇地球物理研究
  • 5篇综合地球物理
  • 5篇综合地球物理...
  • 4篇莫霍面深度
  • 3篇地壳厚度
  • 3篇地球物理解释
  • 3篇地震
  • 3篇地震成像
  • 3篇地震仪
  • 3篇地质
  • 3篇深度图
  • 3篇综合地球物理...
  • 3篇物性
  • 3篇控制点
  • 3篇海底
  • 3篇海底地震
  • 3篇海底地震仪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中国科学院遥...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作者

  • 13篇郝天珧
  • 5篇胡卫剑
  • 4篇赵明辉
  • 4篇丘学林
  • 4篇徐亚
  • 3篇吕川川
  • 3篇游庆瑜
  • 2篇黄松
  • 2篇敖威
  • 2篇李家彪
  • 2篇王真理
  • 2篇秦静欣
  • 2篇孙福利
  • 2篇李欣
  • 1篇赵百民
  • 1篇熊厚
  • 1篇郝天姚
  • 1篇卫小冬
  • 1篇吴振利
  • 1篇黄海波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海陆莫霍面及深部地壳结构特征——以阿尔泰—巴士海峡剖面为例
中国海陆莫霍面及深部地壳结构特征研究是东亚地区宏观构造格架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地震测深等数据为约束信息,以重力数据为基础,通过分区计算,反演了中国海陆莫霍面深度.依据地壳性质与莫霍面深度分布特征,划分了莫霍面深度...
胡卫剑郝天珧秦静欣李志伟江为为姜迪迪邢健胡立天徐亚雷受旻
关键词:地壳结构莫霍面
文献传递
南海共轭大陆边缘构造属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利用南海最新的重磁资料,在岩石物性分析和全海域分带变倾角化极磁异常反演磁性基底分布的基础上,选择6条典型剖面拟合反演其密度与磁性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部结构的对比分析.反演中尽可能以海底地震仪探测数据(OBS)、多道地...
郝天珧徐亚孙福利游庆瑜吕川川黄松丘学林胡卫剑赵明辉
关键词: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文献传递
南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为了对南海海域的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有个整体而全面的认识,本文开展了南海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通过岩石物性分析,综合重、磁、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利用正演与反演方法,分区计算并求取了南海的重力基底和磁性基底埋深...
胡卫剑江为为郝天珧徐亚赵百民
关键词: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磁性基底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文献传递
国产海底地震仪研制现状及其在海底结构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9
2011年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s,OBS)及由其组成的海底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在油气探测、科学研究、防灾减灾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是地球物理仪器与探测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增长点.本文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宽频带、7通道海底地震仪((I-7C)OBS)的性能、指标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同时,介绍了(I-7C)OBS近年来在渤海、南海以及西南印度洋的5次海上试验与应用的结果.5次应用试验中均有国外同类型的一起参加,(I-7C)OBS在性能指标、回收率和数据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2010年以来,国产OBS在我国各海区经过上百台次的海上作业(超过半数工作水深在2000 m以上),仅丢失一台.仪器回收率超过98%,数据完整率超过95%.一些航次的首席科学家认为我国国产OBS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郝天珧游庆瑜
南海及邻区莫霍面深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各构造单元的关系
为了研究南海及邻区莫霍面分布特征及其与边缘海盆、海沟、岛弧、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关系等构造单元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研究区的空间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全布格改正,得到研究区内的布格重力异常,并以近年来的声纳浮标探测与海底地震仪探测剖面...
秦静欣郝天珧徐亚黄松吕川川胡卫剑
关键词:控制点莫霍面地壳厚度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features and basement relief of the Sanjiang Basi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The Sanjiang Basin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in Mesozoic stratum and petroleum potential research because of...
Lili ZhangZhengkuan LiuHui YangJiansheng WuWeiwei JiangGang Li
关键词:BASEMENT
文献传递
中国海陆1:500万莫霍面深度图及其所反映的地质内涵
莫霍面深度图的编绘与研究一直都是岩石圈构造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在搜集了我国50年以来有关莫霍面深度研究的各种地球物理调查结果与资料基础上,大量引入近年来各种专项的最新成果,将海陆结合一体.以重力数据为基础,在统一数...
郝天珧胡卫剑邢健胡立天徐亚秦静欣刘少华雷受旻
关键词:莫霍面深度
文献传递
南海中北部陆缘横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2
2011年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沉积层1、沉积层2的横波速度分别为0.7~0.9 km/s和1.6~1.7 km/s,波速比由2.64~3.16变化到2.41左右,较高的波速比表明沉积层固结程度不高;中生代沉积层横波速度由浅部的2.6 km/s增大到3.0 km/s,波速比为1.74~1.80;地壳中波速比为1.74~1.82,表明该剖面地壳为陆壳性质;下地壳高速层的横波速度为4.0~4.2 km/s,纵横波速比为1.73~1.78,揭示高速层的物质组成为铁镁质的基性岩,推断其与海底扩张停止之后的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卫小冬赵明辉阮爱国丘学林郝天珧吴振利敖威熊厚
南海西沙地块岛屿地震观测和海陆联测初步结果被引量:18
2011年
为了研究南海西沙地块下方的地壳结构,我们在岛屿区架设了流动地震台站进行天然地震观测和海底地震仪的人工地震探测.本文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和射线追踪方法对琛航台的远震数据和海陆联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和分析,建立了琛航岛下方的一维横波速度模型以及横穿琛航岛的二维地壳结构模型.琛航岛顶部存在2 km厚的新生代低速沉积层,下地壳存在明显低速层,横波速度只有3.5 km/s,莫霍面埋深24~26 km,岛屿两侧地壳厚度向外逐渐变薄,其西北侧地壳结构表现为裂谷特征,可能为西沙海槽在该地区的延伸表现.地幔热活动和区域拉张应力作用引起的上地幔物质的韧性流变构造和各向异性排列可能是产生下地壳低速层的主要原因.
黄海波丘学林徐辉龙赵明辉郝天姚胥颐李家彪
南海及邻区莫霍面深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各构造单元的关系被引量:34
2011年
为了研究南海及邻区莫霍面分布特征及其与边缘海盆、海沟、岛弧、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关系等构造单元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研究区的空间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全布格改正,得到研究区内的布格重力异常,并以近年来的声纳浮标探测与海底地震仪探测剖面所得到的莫霍面深度资料为控制点采用三维带控制点界面反演方法得到了研究区的莫霍面深度图和地壳厚度图.本文通过已有的地震剖面和研究区内9条剖面的莫霍面分布特征与各个构造单元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研究区各构造单元莫霍面的形态、走向、梯度和地壳性质,并绘制了研究区沟-弧-盆体系构造简图.本文所得到的结果和认识对研究区内进一步的构造特征、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岩石圈的研究以及油气预测有重要意义.
秦静欣郝天珧徐亚黄松吕川川胡卫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