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318)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海防郭秀霞程鹏王怀位杨培培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单县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蚊虫
  • 2篇生态习性
  • 2篇蚊虫种类
  • 2篇习性
  • 2篇按蚊
  • 2篇虫种
  • 1篇遗传分化
  • 1篇越冬
  • 1篇中华按蚊
  • 1篇嗜血习性
  • 1篇水系
  • 1篇疟疾
  • 1篇疟疾发病
  • 1篇媒介
  • 1篇媒介按蚊
  • 1篇防制
  • 1篇分化
  • 1篇RDNA-I...

机构

  • 6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单县中心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王海防
  • 5篇郭秀霞
  • 4篇程鹏
  • 3篇王怀位
  • 2篇公茂庆
  • 2篇杨培培
  • 1篇代玉华
  • 1篇刘丽娟
  • 1篇严冬梅
  • 1篇陈晨

传媒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山东省单县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的初步调查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单县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等情况,为蚊媒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单县选择城区及周边五个乡镇(单县政府、李新庄镇、郭村镇、黄冈镇、张集镇),每个乡镇分别选4个点进行调查。成蚊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人房和畜房的蚊虫采用人工小时法、室外栖息场所采用帐扣法进行调查;幼虫采用幼虫勺或采集网从各类孳生地捞取带回室内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捕获成蚊7 556只,经鉴定为5属11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高居前三位。从不同区域捕获的成蚊来看,在黄冈镇捕获的成蚊种类和数量最多,尤其是中华按蚊,占捕获该蚊总数的56.42%。从不同栖息场所的成蚊种群构成来看,野外栖息的成蚊种类及数量最多,畜房内栖息的三带喙库蚊比例最高,占33.69%。结论单县蚊虫种类繁多,不同区域的蚊媒种群分布不同,制定蚊媒防治措施应做到因地制宜,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邢玲玲陈晨郭秀霞刘继云王海防王志欣
关键词:蚊虫生态习性
蚊虫遗传防制的应用进展
2013年
遗传防制具有特异性强、环境友好、快速高效的特点,在蚊防制中已初步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既往偏见和误解阻碍了其推广与应用。为重新认识和充分利用这一方法,本文综述了遗传防制在蚊虫防制中的应用进展。
王海防代玉华公茂庆
关键词:蚊虫
山东省单县水系分布、媒介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单县水系分布与媒介按蚊密度及疟疾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Google Earth 7.1软件对单县蚊媒孳生的主要水系以及2007—2011年疟疾当地感染新发病例进行分析。结合疟疾发病空间分布,于2012年,在单县黄冈镇与时楼镇设立蚊媒监测点,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及帐扣法观察蚊媒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结果 2007—2011年疟疾病例主要分布于单县南部区域,病例分布与主要水系分布呈现出相对一致的趋势。单县黄冈镇与时楼镇共捕获成蚊2 407只,经鉴定为5属11种,黄冈镇捕获的成蚊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多于时楼镇,其中中华按蚊的捕获数,黄冈镇为204只,时楼镇为29只,是时楼镇的7倍有余。中华按蚊的季节消长密度高峰为7—8月份,与疟疾发病高峰基本一致。结论单县水系分布与媒介按蚊及疟疾发病关系密切。单县水系分布影响中华按蚊的密度与分布,进而影响疟疾发病。
李伟邢玲玲郭秀霞程鹏王海防王志欣张允标
关键词:水系媒介按蚊疟疾
嗜血习性同域分化的中华按蚊种群rDNA-ITS2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同域分布而嗜血习性不同的中华按蚊种群是否存在基于rDNA-ITS2序列差异的遗传分化。方法在中华按蚊密度高的自然村和按蚊孳生地之间,同时设人饵和牛饵帐通宵诱捕大量野外按蚊种群;经过形态鉴定分离两组中华按蚊,并带回实验室常规饲养。选择一温湿度适宜的大型封闭温室作为雌蚊标记-释放-重捕技术的场所,将以上人饵组和牛饵组中华按蚊分别经红色和黄色荧光粉标记后在温室的中间一起释放,同时在温室两端分别设人饵帐和牛饵帐再次诱捕(重捕)中华按蚊。将两次均被人饵帐和牛饵帐诱捕的中华按蚊雌蚊分成嗜人血组和嗜牛血组,带回实验室饲养传代,并分别饲以其蚊虫人血和牛血。两组中华按蚊的子1代雌蚊再次使用上述标记-释放-重捕技术,筛选嗜人血和嗜牛血的中华按蚊品系;并对该两品系的中华按蚊rDNA-ITS2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比对。结果野外亲代嗜人血组中华按蚊人饵帐和牛饵帐的重诱捕比例分别为54.07%(339/627)和45.93%(288/627),嗜牛血组牛饵帐和人饵帐的重捕比例分别为58.01%(409/705)和41.99%(296/705),两组亲代嗜血习性均趋向选择原吸血宿主(χ2=19.42,P<0.01)。子1代嗜人血组中华按蚊人饵帐和牛饵帐的重捕比例分别为63.43%(765/1206)和36.57%(441/1206),嗜牛血组牛饵帐和人饵帐的重捕比例分别为68.22%(1039/1523)和31.78%(484/1523),两组蚊虫群体嗜血习性有更显著的选择原吸血宿主的特性(χ2=271.69,P<0.01),表现出遗传分化现象。但PCR扩增测序比对结果显示,两品系蚊虫的rDNAITS2基因碱基序列无差异,均为469 bp。结论嗜血习性不同的中华按蚊同域种群未发生基于rDNA-ITS2序列的遗传分化。
王海防王怀位程鹏郭秀霞杨培培公茂庆
关键词:中华按蚊嗜血习性RDNA-ITS2遗传分化
山东省北湖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山东北湖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为蚊媒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06/10用幼虫勺或采集网从北湖区各类孳生地捞取蚊幼虫带回室内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和帐扣法,对北湖地区的成蚊种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成蚊10 836只,经鉴定为6属17种。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69.48%,其次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各种成蚊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6月份开始出现,7-8月份为成蚊活动高峰期。成蚊在整个夜间均有活动,黄昏和凌晨出现2次高峰。结论山东省北湖地区蚊媒孳生地众多,蚊虫种类繁多。蚊媒的有效防治应结合蚊虫的生态习性及自然情况,方可取得最佳效果。
田华郭秀霞杨培培程鹏王海防刘丽娟王怀位严冬梅
关键词:蚊虫生态习性
山东省单县2014-2015年越冬蚊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掌握山东省单县越冬蚊虫的种类、密度及分布情况,为制定有效的灭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上旬—2015年3月下旬,选择越冬蚊虫的主要栖息场所,每旬1次,采用目测法估算越冬蚊虫密度,并使用电动吸蚊器捕捉成蚊,带回实验室解剖,观察蚊虫体内脂肪体累积和卵巢发育的情况。结果连续12次调查共捕获成蚊2318只,均为淡色库蚊,其中,蔬菜棚和垃圾房的越冬蚊虫最多,公共厕所最少;调查发现1月上旬雄蚊开始消失,3月中旬重新出现;2月下旬雌蚊体内脂肪体沉积骤减,3月中旬开始消失;3月上旬起捕捉到吸血雌蚊和卵巢发育的雌蚊。结论山东省单县地区淡色库蚊以雌性成蚊越冬为多,灭蚊应从3月份开始为好,并根据实际制定好越冬蚊的控制措施。
赵海洲赵阳媚郭秀霞史琦琪胡延平王海防王怀位程鹏
关键词:越冬蚊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