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5299002010CB529912)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史秋生孙颖杜晶李凡张会萍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生物可降解
  • 1篇微气泡
  • 1篇米粒
  • 1篇纳米粒
  • 1篇可降解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治疗
  • 1篇超声
  • 1篇超声检查
  • 1篇SIRNAS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杜联芳
  • 1篇段友容
  • 1篇刘培峰
  • 1篇张会萍
  • 1篇李凡
  • 1篇杜晶
  • 1篇孙颖
  • 1篇史秋生

传媒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超声靶向微泡破碎和生物可降解纳米粒双靶向递送siRNAs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TMD)的物理靶向和纳米粒的生物靶向联合的双靶向方法细胞内递送siRNAs的效果。方法制备RGD和非RGD生物可降解纳米粒;L16(4^5)正交设计筛选超声、微泡、纳米粒的优化参数;实验分成优化参数组、RGD纳米粒组、非RGD纳米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并检测分子探针Cy3标记的siRNAs在细胞内的摄取。结果RGD纳米粒组的细胞摄取率和荧光强度分别为(93.49±1.37)%和34.28±2.06,优化参数组的细胞摄取率和荧光强度分别为(88.33±1.24)%和30.59±3.9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RGD纳米粒组的细胞摄取率和荧光强度分别为(71.24±2.80)%和18.39±0.90,优化参数组的细胞摄取率和荧光强度分别为(84.78±2.13)%和27.18±0.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MD物理靶向和纳米粒生物靶向联合的双靶向方法不能提高siRNAs的细胞内递送:
史秋生孙颖张会萍刘培峰杜晶李凡杜联芳段友容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