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TY007)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卢塞军代刚王瑛姚鑫朱娜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福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体育
  • 3篇龙舟
  • 3篇苗族独木龙舟
  • 2篇人类学
  • 2篇民族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性格
  • 1篇游人
  • 1篇人类学考察
  • 1篇人类学视野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社会文化人类...
  • 1篇身体
  • 1篇体育旅游
  • 1篇体育文化
  • 1篇自然环境
  • 1篇文化

机构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卢塞军
  • 3篇代刚
  • 1篇姚鑫
  • 1篇彭雪涵
  • 1篇王瑛
  • 1篇唐新江
  • 1篇朱娜
  • 1篇朱继伟

传媒

  • 2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论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互关系,可以重新定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方向,为整合创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彭雪涵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育文化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追踪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实践活动场景规模宏大,文化内容古朴而独特,是一部真实的、生动而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运用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从历史文化景象、社会文化景象以及竞渡文化景象对贵州苗族独木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进行追踪研究,并在总结其非物质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寻龙舟竞渡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文化特质。
卢塞军代刚
关键词:贵州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的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察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布朗的结构-功能理论方法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意义理论方法,提炼出角色-功能分析法、地位-功能分析法以及符号学的"能指"和"所指"分析方法,对贵州苗族独木龙舟文化进行了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察。研究发现,除了参与竞渡比赛之外,独木龙舟文化活动的功能特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血亲伦理、一种地位表征以及一种特色教育,从而使得自己民族的社会结构更加紧密与稳定。其文化意义表达是:通过一种复杂的仪式结构使得自己民族在娱神、敬神的仪式过程中,获得神灵保佑年年好收成;通过一种复杂的情感结构使得自己民族能够自由释放一种英雄的情怀,来表达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拜;通过一种复杂的性格结构来表征自己民族的性格。整个文化意义表达内容深远而丰富。
代刚
关键词:苗族独木龙舟社会文化人类学
苗族独木龙舟活动身体技法研究
2013年
苗族独木龙舟活动中身体技法的形成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清水江独木龙舟活动流域中,平缓开阔的水域使竞赛深水划法得以完成,江中浅、险滩多且具有逆水行舟的要求,促使了撑滩技法的形成。苗族人民激情高昂、张扬好胜的民族性格是撩水技法形成的重要社会学因素。
朱继伟卢塞军唐新江
关键词:苗族独木龙舟自然环境民族性格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体现于文化涵化与变迁的异化、失范导致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真实性的歪曲导致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符号表征的片面单一导致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当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自觉融合,以文化本真作为建构民族体育旅游真实性的路径。
姚鑫卢塞军王瑛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商业推广的探究—以台江县施洞独木龙舟节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法、查阅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苗族传统的节庆体育活动—独木龙舟节的发展的现状及其所蕴含的商业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挖掘其中的价值,进行商业推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承贵州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
朱娜代刚
关键词:少数民族节庆体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