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61210)

作品数:25 被引量:360H指数:8
相关作者:徐钢杨勇平许诚杨志平王宁玲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广东电网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电气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电站
  • 8篇燃煤
  • 7篇余热
  • 7篇锅炉
  • 6篇余热利用
  • 5篇电站锅炉
  • 5篇烟气
  • 5篇超临界
  • 4篇单耗分析
  • 4篇烟气余热
  • 4篇烟气余热利用
  • 4篇节能
  • 4篇发电
  • 3篇能耗
  • 3篇燃煤电站
  • 3篇燃煤机组
  • 3篇热力
  • 3篇热力学分析
  • 3篇煤电
  • 3篇变工况

机构

  • 23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广东电网公司
  • 4篇北京信息科技...
  • 3篇重庆大学
  • 2篇神华国华(北...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通辽霍林河坑...

作者

  • 14篇杨勇平
  • 14篇徐钢
  • 7篇许诚
  • 5篇杨志平
  • 4篇王宁玲
  • 4篇宋景慧
  • 4篇宋晓娜
  • 3篇赵世飞
  • 3篇阚伟民
  • 3篇周璐瑶
  • 2篇刘彤
  • 2篇韩宇
  • 2篇张晨旭
  • 2篇方亚雄
  • 2篇吴殿法
  • 2篇胡玥
  • 2篇董伟
  • 2篇李君
  • 2篇刘超
  • 1篇黄圣伟

传媒

  • 4篇动力工程学报
  • 3篇热力发电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3篇锅炉技术
  • 2篇汽轮机技术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华东电力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现代电力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褐煤干燥技术的机炉热集成优化系统被引量:3
2015年
在褐煤机组抽汽干燥系统的基础上,结合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提出了一种机炉热集成优化系统,利用褐煤干燥时蒸发的尾气预热空预器入口空气,同时在省煤器后的旁路烟道内加装两级烟水换热器,加热部分凝结水,节省汽轮机回热抽汽,从而进一步提高机组效率。结合某600MW超临界褐煤机组,分析对比了常规抽汽干燥系统和机炉热集成优化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和综合节能效果,并初步探讨了优化系统的技术经济学性能。结果表明:案例机组在优化系统下可降低供电煤耗4.3 g/(k W·h),按年运行5 000 h计算,优化系统每年可减少标煤量1.29万t,年节约燃料费700余万元(按褐煤标煤560元/t计),静态投资回收期仅为3.3年,经济效益显著。
方亚雄许诚徐钢杨勇平ZHANG Chen-xuSONG Xiao-na
关键词:褐煤机组烟气余热利用
新型沉降式电站锅炉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锅炉出现的高度增加、管道增长及阻力损失增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沉降式电站锅炉设计,使汽轮机平台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平台在同一水平面,从而大幅度缩短主蒸汽、再热蒸汽冷段和热段管道长度,对管道长度变化带来的阻力损失、机组热经济性及发电成本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降式电站锅炉的管长明显缩短,当主蒸汽、再热蒸汽冷段和热段的管道长度均减少120m时,电厂热效率提高0.18%,煤耗率降低1.044g/(kW·h),管材初投资减少约6 500万元;以年利用小时取5 294h,煤价为600元/t计算,年节煤6 093t,节约燃料成本约366万元/a,降低发电成本0.28分/(kW·h).
徐钢胡玥杨勇平许诚宋晓娜宋景慧
关键词:管道系统
超超临界机组增设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变工况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常规超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提出了对再热后的第一级抽汽设置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了系统的热经济性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常规超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和增设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系统在不同负荷下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得到系统的热经济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机组,在设计工况下热经济性比常规热力系统机组的热经济性有所提高;而且在低负荷工况下运行时,外置式蒸汽冷却器机组相比于常规系统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更适合于变工况条件下运行。
阚伟民宋景慧周璐瑶赵世飞徐钢
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
适应于空冷机组的高效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发掘空冷机组的余热利用潜能,基于空冷机组的运行特点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即引用空冷岛的热空气作为锅炉燃烧用风,提高了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减少空气预热器的换热量。通过加设旁路烟道系统实现尾部烟气热量的重新分配和回收利用,最终达到降低机组煤耗的效果。结合某典型600 MW空冷机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系统可降低供电煤耗1.91g/(kW·h),按机组年运行5 000h、标煤750元/吨计年节煤收益可达429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刘嘉楷杨勇平徐钢许诚
关键词:空冷机组余热利用旁路烟道节能
锅炉前置式空气预热器综合分析与优选被引量:8
2013年
分析了可使用的换热器的四种可能形式:回转式、管壳式、热管式、水媒式;结合某典型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实际数据,在传热特性、传热面积、占烟道空间、金属耗量、流动阻力等方面对各种类型前置式空气预热进行总结比较和综合优选。
刘彤李君徐钢刘超郝卫
关键词:电站锅炉优化选型
次烟煤低温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对次烟煤进行低温干燥实验,研究了干燥温度对煤粉干燥、复吸、破碎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100℃的低温干燥即可使其大部分水分以较快的速度蒸发,且干燥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平衡水分越低;低温干燥后,煤粉复吸不明显,但会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干燥之后,煤粉的平均粒径小幅度下降,跟干燥温度无明显关系。
白璞许诚徐钢马英董伟郭岩
关键词:复吸
空冷机组空气-烟气余热利用综合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在分析空冷机组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即空冷岛出口的热空气作为锅炉燃烧用风,进入空气预热器被加热,同时在锅炉尾部加装低温省煤器,加热低压凝结水,以节省汽轮机抽汽量.以某典型6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分析了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和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典型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入口温度可提高约25K,机组供电煤耗降低约1.93g/(kW·h),年节约标准煤约7 000t,节约燃料费700余万元(按机组年运行5 500h,标准煤价格为1 000元/t计算),经济效益显著.
杨勇平许诚徐钢方亚雄吴影
关键词:空冷机组余热利用热力学分析节能效果
大型燃煤电站机炉耦合热集成系统被引量:31
2015年
针对传统电站机炉两侧在热质传递过程中均存在的"能级不匹配"现象。文中提出一种新型机炉耦合热集成系统,该系统基于炉侧空气吸热过程、汽轮机回热过程的能量品位变化规律,提出将炉侧与汽机侧的吸热和放热过程充分交叉融合,通过机炉之间烟气、蒸汽、给水和空气等多工质传热过程间的充分集成,更好地实现空气预热过程和回热加热过程的能量梯级利用。结合某典型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新型热集成系统的传热特性和节能收益。结果表明:新型热集成系统可使机组供电煤耗降低4.02 g/(kW-h),年节煤收益达1 525.49万元,系统节能效益显著。
杨勇平张晨旭徐钢黄圣伟宋晓娜
关键词:燃煤电站热集成热力学分析技术经济性
中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展望被引量:175
2013年
近10年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持续增加,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以及节能管理的加强和技术改造的实施,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大幅下降,"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对火力发电提出更高的期望。中国(不包括港澳台)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能否继续下降,主要的节能潜力点有哪些,是能源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引导火力发电行业的科学发展。文中采用详实的数据,对中国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并对中国火力发电在2015年和2020年的能耗水平进行展望。认为中国火力发电能耗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600 MW及以上超临界机组实际运行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水平。随着火力发电机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火力发电节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火力发电能耗还会继续下降,不考虑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2015年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在320g/(kW h)左右,到2020年可以达到310g/(kW h)左右。
杨勇平杨志平徐钢王宁玲
关键词:火力发电节能能耗状况
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广义能耗评价方法研究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利用为主,而燃煤发电是煤炭利用最主要的方式。燃煤发电是我国火力发电的主要形式,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的能源安全及能源清洁利用程度。随着燃煤发电技术的不断升级,落后产能不断淘汰,超低排放技术更是...
吴殿法
关键词:燃煤电站燃煤发电机组单耗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