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2203163)

作品数:14 被引量:308H指数:10
相关作者:孙孝峰李昕王宝诚刘飞龙吕庆秋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电网
  • 4篇有源
  • 3篇逆变
  • 3篇逆变器
  • 3篇微电网
  • 3篇谐波
  • 3篇发电
  • 3篇分布式发电
  • 3篇变换器
  • 3篇并联
  • 2篇低压
  • 2篇低压微电网
  • 2篇电压
  • 2篇移相
  • 2篇滤波器
  • 2篇分布式
  • 2篇DC-DC变...
  • 1篇单电源
  • 1篇电力
  • 1篇电力滤波

机构

  • 14篇燕山大学

作者

  • 13篇孙孝峰
  • 4篇李昕
  • 3篇王宝诚
  • 2篇沈虹
  • 2篇赵巍
  • 2篇申彦峰
  • 2篇刘飞龙
  • 2篇吕庆秋
  • 1篇吴俊娟
  • 1篇王强
  • 1篇孔德明
  • 1篇曾健
  • 1篇李宁宁
  • 1篇姜一达
  • 1篇李海滨
  • 1篇杜会元
  • 1篇熊亮亮
  • 1篇郑德忠
  • 1篇朱艳萍
  • 1篇郭小强

传媒

  • 5篇电工技术学报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电网技术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电网分布式发电逆变器下垂控制综述被引量:11
2016年
由于环境问题和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得到广泛应用,由其组成的微电网是未来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电网分布式发电逆变器下垂控制,包括传统P-f和P-V下垂控制及其稳定性,功率均分控制和下垂控制参数相关问题。文中也详细分析了微电网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功率均分控制、电压频率恢复、阻抗参数识别和通信,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孙孝峰秘晓梦
关键词:微电网
微型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能量优化控制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一个由光伏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组成的微型直流分布式发电系统为对象,采用无通信方式实现系统能量优化控制。通过使用母线电压信号来实现电源间能量的最优化分配,对光伏电池进行MPPT和母线电压调节相结合的控制,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及轻载时的可靠运行。对蓄电池和燃料电池接口变换器进行有效控制,使其能在光伏电池发电量及负载波动时,适时充电或放电,从而保证母线电压的稳定,实现系统能量的均衡控制。同时考虑了系统带有冲击负载运行的情况,并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冲击负载的影响进行限制。修正的上扬特性控制减小了线路阻抗对母线电压的影响。给出了接口变换器的控制及系统能量优化控制的实现规则,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孙孝峰姜一达王强李昕
关键词:光伏储能分布式发电
并联有源滤波器网侧谐波电流反馈控制被引量:13
2012年
有源滤波器采用电源端电流检测的谐波抑制效果优于负载端电流检测法,但因其稳定性较差而应用较少。电源端检测方法因电源电流的反馈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它把产生谐振的传递函数包括在闭环内,选择适当的校正环节可以抑制谐振,通过相位超前校正可以提升系统稳定裕度和增大环路增益,但加入相位超前校正环节在提高系统的相位稳定裕度的同时系统低频段增益较低,限制了实际补偿效果。为提高低频段增益,本文提出应用选择性滤波器复合比例环节提高特定频率增益,该环节同时提高了系统相位稳定裕度和低频段的增益,保证系统稳定性并提升了补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了其有效性。
孙孝峰曾健李宁宁李昕
关键词:有源滤波器闭环控制
基于自调节下垂系数的DG逆变器控制被引量:55
2013年
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的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在孤岛运行时,由于线路阻抗不一致或本地负荷不平衡,会使各分布发电单元输出有功功率不均分,进而产生系统环流。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控制策略。其策略是以任一台逆变器为基准,对其采用传统下垂控制,将其输出有功功率信息传送到其它逆变器,从而以两台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的差值来自适应地调节自身的P-U下垂系数,最终达到输出有功功率一致,减小系统环流。对该策略分别在线路阻抗不一致情况下带本地负荷和不带本地负荷的逆变器并联系统中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孙孝峰王娟田艳军李昕
关键词:线路阻抗
双Buck/Boost集成双有源桥三端口DC-DC变换器被引量:23
2016年
在传统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的基础上集成两个双向Buck/Boost电路,提出了一种双Buck/Boost集成双有源桥三端口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实现了桥臂开关管的复用,提高了功率密度。以光伏-蓄电池混合发电系统为例对该变换器拓扑进行分析,采用移相+PWM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移相角实现输入与输出端口间功率传输,通过调节占空比来匹配输入端口电压等级,以实现光伏端口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平衡蓄电池端口的能量传递。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稳态与软开关特性,该变换器较大程度地改善了传统移相控制下DAB在移相角较小时的软开关条件,使得在宽工作范围内能够实现所有功率开关管的软开关。最后建立300W实验样机进行方案验证。
孙孝峰刘飞龙熊亮亮王宝诚
关键词:软开关
微电网逆变器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被引量:56
2014年
在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并联系统中,通常采用传统下垂控制实现负荷分配。由于线路阻抗和本地负荷的影响,传统下垂控制会产生较大的功率分配误差。为提高功率分配的精确性,提出了一种自动调节下垂系数的控制策略。各逆变器在传统P-V下垂控制下,将输出有功功率信息送到中央控制器,计算给定功率,并返回给各逆变器本地控制器,通过PI调节器自动调节各自的P-V下垂系数。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孙孝峰杨雅麟赵巍沈虹谭广军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并联系统
低压微电网逆变器频率电压协调控制被引量:67
2012年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技术发展迅猛,DG结合本地负载、储能设备等可构成微电网,微电网能够在并网模式与孤岛模式下运行。并网时,DG输出给定的功率,实现能量管理;孤岛运行时,要求DG维持微电网电压和频率稳定。因而微网中逆变器的控制尤为重要。由于传输线阻抗特性不同,本文在低压系统中应采用PV下垂控制,PV下垂控制能够实现孤岛运行时不同DG均分负载,但它是有差调节,电压和频率会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PV下垂控制(NPV):加入电压和频率偏差的前馈调节,可实现电压和频率的二次调节。以微电网脱网运行的稳态以及暂态情况分析为例,通过PSCAD仿真以及实验,验证了NPV不但可以实现并网时的能量管理而且还实现了孤岛运行过程中电压和频率的二次调节。
孙孝峰吕庆秋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微电网逆变器
一种新颖的单电源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被引量:15
2013年
从经济性和功率集成角度提出一种单电源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该拓扑在保留了传统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中单管耐压低、所需器件少、易于模块化的优点上,其直流侧仅有一个独立电源,其它电源可用电容代替。通过引入充电开关管组,电源可为电容频繁地充电,使电容电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独立电源和电容有效组合使得多电平逆变器稳定运行。详细地介绍单电源级联型七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采用的载波移相调制策略;通过数学推导得到电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用于电容参数设计;充电损耗也进行了计算;控制系统通过TMS320LF2407A DSP和XC3S400FPGA数字化实现。搭建一台1 kW逆变器样机,验证了提出拓扑的可行性。
王宝诚王炜杜会元孙孝峰
关键词: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单电源载波移相损耗计算
环形配电网的分频调节阻性有源电力滤波器位置策略
2017年
通过理论分析环形配电网的谐波放大原理,对比安装在线路中点且阻抗匹配的阻性有源电力滤波器(RAPF)和对称安装在不同位置的分频调节RAPF的抑制效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环形配电网的分频调节RAPF的位置策略。若线路长度小于谐波波长的1/2,靠近线路中点的对称位置为最优安装位置;若线路长度大于谐波波长的1/2,距谐波源1/4波长的对称位置为最优安装位置。与安装在线路中点且阻抗匹配的RAPF相比,安装在最优位置的分频调节RAPF,当其电导增益≥匹配的电导时,均能有效地衰减谐波,获得更好的抑制效果;且电导增益越大,谐波抑制效果越好。同时,该方案对线路参数的改变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王宝诚杨理莉韩瑞静孙孝峰
关键词:谐波放大谐波抑制
一种Boost型宽电压范围输入LLC谐振变换器被引量:51
2015年
传统的桥式LLC谐振变换器不适合宽电压范围输入,且其输入电流断续。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oost型LLC谐振变换器。通过集成两个交错并联的Boost电感,不仅可以拓宽LLC变换器的增益范围,而且可以显著减小输入电流的纹波,因此该变换器适合用在光伏、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与传统的脉冲频率调制控制相比,该变换器采用定频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励磁电感和Boost电感对变换器的增益特性影响很小,可以简化谐振参数的设计,同时定频控制也有利于磁性元器件和滤波电路的设计。首先介绍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时域分析,对该变换器的增益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对变换器的ZVS软开关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建立了一台120~240 V输入、24 V/25 A输出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变换器的实用性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孙孝峰申彦峰朱云娥刘飞龙吴俊娟
关键词:LLC定频控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