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504219)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桂芬蒙绍权谢文海姚锦仙贝永建更多>>
相关机构:玉林师范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版纳鱼螈
  • 1篇冬眠
  • 1篇血细胞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殖
  • 1篇生殖系
  • 1篇生殖系统
  • 1篇饲养
  • 1篇饲养观察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观察
  • 1篇显微结构
  • 1篇两栖
  • 1篇两栖动物
  • 1篇骨骼
  • 1篇骨骼系统

机构

  • 6篇玉林师范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篇蒙绍权
  • 6篇李桂芬
  • 3篇谢文海
  • 2篇贝永建
  • 2篇姚锦仙
  • 1篇李家洲
  • 1篇李毅
  • 1篇黄鸿宣
  • 1篇宁秋梅

传媒

  • 3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四川动物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流市六麻镇版纳鱼螈数量和分布初步调查被引量:5
2006年
版纳鱼螈是我国濒危的两栖类动物,分布区域狭窄,数量极少.本文对版纳鱼螈在广西北流市六麻镇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达和村版纳鱼螈的种群密度为0.12条/m2,种群数量约为10800条,在六麻镇19个自然村的分布不均.
蒙绍权贝永建李毅龙世峰谢文海李桂芬
关键词:生态学版纳鱼螈
版纳鱼螈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版纳鱼螈是我国特有濒危的两栖物种,国内外关注的学者甚少。本文从版纳鱼螈的发现和命名始,对其分布区与栖息地、形态、习性、内部解剖、染色体、生存状况与保护等方面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回顾,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蒙绍权李桂芬
关键词:两栖动物版纳鱼螈
版纳鱼螈的骨骼系统被引量:9
2006年
以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lchthyophis bannanica)为材料,采用传统的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技术与透明骨骼标本制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骨骼系统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并与其他无足目和两栖动物相比较,探讨版纳鱼螈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地位。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成体具头骨4l枚,椎骨108-115枚,肋骨101—108枚,无四肢骨。头骨、椎骨和肋骨均具有适应于穴居、掘穴和夜行性习性的特征。版纳鱼螈与双带鱼螈(I.glutinosus)的头骨极为相似,却具有比Dermophis,mexicanus的头骨更原始的特征。
蒙绍权李桂芬黄鸿宣谢文海
关键词:版纳鱼螈骨骼
版纳鱼螈的生殖系统解剖被引量:8
2007年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Apoda)的仅有代表,本研究采用传统的解剖学方法对版纳鱼螈的生殖系统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脂肪体和泄殖腔构成;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尿)管、缪氏管、脂肪体、泄殖腔和交配器所组成。卵巢一对,半透明长囊状,内含许多大小不一的球状卵母细胞。精巢一对,分叶状,每小叶包含许多小室,存在小叶融合现象。
蒙绍权李桂芬宁秋梅姚锦仙
关键词:版纳鱼螈生殖系统
版纳鱼螈外周血细胞观察被引量:11
2009年
以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为材料,应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版纳鱼螈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的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呈卵圆形、椭圆形、梭形和梨形,平均含量为2.57×105个/mm3。白细胞数量较少,多呈近圆形,平均含量为0.72×103个/mm3。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最多,其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数量较少,常数个集合在一起。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鱼类、爬行类和其他两栖类的血细胞比较,进而探讨了版纳鱼螈的进化地位。
李桂芬蒙绍权李涛姚锦仙
关键词:版纳鱼螈血细胞显微结构
版纳鱼螈的饲养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2006年对30条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进行饲养观察,发现版纳鱼螈生长速度缓慢,在非冬眠期体长月增长5.84mm±3.0mm,体重月增长1.31g±0.92g;活动规律受温度影响大,食性单一,具有冬眠和蜕皮的现象。
李桂芬贝永建谭咏军蒙绍权谢文海李家洲
关键词:版纳鱼螈冬眠饲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