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30744D0107)

作品数:19 被引量:120H指数:8
相关作者:宫辉力陈蓓蓓雷坤超周超凡李小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地面沉降
  • 4篇雷达干涉
  • 4篇雷达干涉测量
  • 3篇形变
  • 3篇MODIS
  • 2篇地面沉降监测
  • 2篇永久散射体
  • 2篇京津
  • 2篇高铁
  • 2篇北京段
  • 2篇PS-INS...
  • 2篇INSAR
  • 2篇PSINSA...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铁
  • 1篇地铁运营
  • 1篇地物
  • 1篇地下水
  • 1篇地质

机构

  • 18篇首都师范大学
  • 6篇北京市水文地...
  • 4篇教育部
  • 2篇河南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北京市地质研...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北京市育英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14篇宫辉力
  • 11篇陈蓓蓓
  • 5篇雷坤超
  • 5篇周超凡
  • 4篇朱锋
  • 4篇李小娟
  • 3篇高明亮
  • 3篇罗勇
  • 2篇郭琳
  • 2篇段光耀
  • 2篇贾三满
  • 2篇周珂
  • 2篇高博
  • 1篇潘云
  • 1篇杨雪
  • 1篇余洁
  • 1篇阿多
  • 1篇王旭
  • 1篇侯婕
  • 1篇周毅

传媒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测绘通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遥感信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京津高铁(北京段)存在的地面沉降问题,采用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地面沉降信息,结合地下水实测数据,采用交叉小波的方法探讨不同层位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最后结合研究区内可压缩黏土层分布情况分析地面沉降与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沉降速率最大值为121 mm/a;地面沉降滞后承压水位变化9~10个月,滞后潜水位变化4个月;位于同个冲洪积扇控制范围的地面沉降速率随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本研究对于科学有效防控不均匀地面沉降对线状地物的损害具有实用意义。
张晓婧陈蓓蓓雷坤超雷坤超高明亮高明亮段光耀
关键词:地面沉降滞后性
基于GRACE重力卫星反演地表负荷形变及GPS验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前60阶GRACE重力卫星时变重力场资料和"去相关"、高斯滤波方法解算了中国区域内72个月(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地表负荷形变。为验证GRACE解算结果的可靠性,将解算结果与区域内27个GPS台站实际观测的形变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度验证表明:1)利用GRACE反演地表负荷形变量是可行的,52%的GPS台站与GRACE估计的相关系数r>30%,55%的GRACE解算结果RMSE<6mm;2)在中国区域内南部地区的形变反演效果优于北部地区,这可能是由于降水充沛的南部区域的水储量变化比北部大。
杨雪宫辉力潘云
关键词:GRACEGPS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在首都机场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结合2003—2009年间28幅Enviast卫星的ASAR影像,分两次监测首都机场地面沉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首都机场及其附近区域存在着地表形变。在监测的时间区间内,T1、T2航站楼有下降趋势,年均形变量约为10 mm;T3航站楼有上升趋势,且呈现出不均匀状态。
王洒宫辉力杜钊锋顾兆芹
关键词:首都机场地面沉降
综合时序InSAR和GIS技术地面沉降时序演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长期超量开采地下资源、动静载荷逐年增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地面沉降的发生与发展,选取覆盖北京平原地区29景Envisat ASAR数据,采用融合永久散射体(PS)和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区域地面沉降时序监测信息。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区域浅表层空间(地铁、城市密集建筑群(CBD)、立体交通网络设施)不同的利用模式下,选取5个典型地面沉降区域,结合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多光谱遥感影像、地质资料等,分析时间序列的不均匀沉降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浅地表空间利用的复杂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不均匀沉降态势,空间利用情况越简单,沉降的梯度相对越小,不均匀沉降趋势越小。
陈蓓蓓宫辉力李小娟雷坤超段光耀颉晋荣
关键词:地面沉降雷达干涉测量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PSInSAR技术监测北京地面沉降被引量:10
2016年
地面沉降已成为大城市面临的重大灾害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十分必要。采用基于相位稳定性特征的PSInSAR对覆盖北京的31景TerraSAR-X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取了该研究区的地面沉降范围、沉降速率,并对重点沉降区域时序形变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显示,2010~2013年,研究区内的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51.49~8.15mm/yr,与精密水准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PSInSAR监测结果精度可靠,能实现对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情况的有效监测。
刘晓余洁刘利敏
关键词:地面沉降PSINSAR
多体理论在水文地质体研究中的认知与应用
2015年
在系统论丰富发展水文地质学的基础上,应用多体理论,通过抽象概化的方法对复杂的水文地质体的宏观层次、微观层次和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描述分析,较好的实现了对水文地质体这一简单多体系统的有效刻画,充分表明了多体理论在水文地质体的分析认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周丙锋李小娟宫辉力
关键词:多体系统水文地质
基于InSAR和小波变换的不均匀沉降段识别——以京津高铁北京段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及小波变换提取京津高铁北京段沿线的不均匀沉降信息,得到以下结论:1)北京平原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昌平、顺义、朝阳及通州,最大地面沉降速度-30.64mm/a,其中朝阳区和通州区的不均匀沉降最为严重;2)京津高铁北京段存在3个主要的不均匀沉降段,其长度分别为18.84km、11.06km、3.6km,不均匀沉降段占该线路总长度的62.97%。研究表明,PS-InSAR方法可以获取区域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趋势,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去除数据噪声,从而利于铁路沿线不均匀沉降信息的提取。
朱锋宫辉力李小娟周超凡陈蓓蓓
关键词:不均匀沉降PS-INSAR小波变换
基于InSAR技术的地表三维形变获取方法综述被引量:8
2017年
对近年来提出的基于InSAR技术的地表三维形变获取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一些重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针对每种方法列举典型案例,对其适用条件进行了简单总结,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参考。
高明亮宫辉力陈蓓蓓周超凡司远
关键词:INSARMAI
不同组分比例的高光谱混合象元反射光谱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实验条件下,利用地物多角度二向反射平台及ASD地物波谱仪获取了由清水与荷叶组成的高光谱混合象元反射光谱,通过选择反射光谱形态指标,分析了24组不同组分比例下高光谱混合象元反射光谱形态指标变化规律,并得到以下结论:选择的光谱形态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按照0.05及以上置信水平和可决系数R2>0.5的条件对光谱形态指标进行剔除,确定了最能体现反射光谱特征的形态指标;不同波段范围内,各光谱形态指标随混合象元成分比例的变化规律有所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纯象元(清水)过渡到混合象元存在临界值,当混合象元组分比例小于此临界值时,主要体现纯象元反射光谱特征,大于临界值时才表现混合象元的反射光谱特征。
朱锋宫辉力孙天琳侯婕郭小萌郭琳
关键词:反射光谱聚类
基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地铁运营危险性评价——以北京地铁6号线为例被引量:12
2018年
以北京市地铁6号线为研究区,采用P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地面沉降信息,揭示了线状研究区自西向东沉降速率增大的沉降空间分布特征,6号线最大年沉降速率为77.2mm/a,出现在常营-草房路段。综合考虑环境、沉降、设施、管理四方面的影响,建立沉降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结合专家打分的熵值法重要度计算方法。因建立的沉降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间存在相互联系,采用网络层次模型确定风险因子权重,并对研究区地面沉降引发的地铁运营危险性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2013-2015年北京地铁6号线的运营安全状况进行评估,2013-2015年6号线沿线平均运营安全计算结果分别为0.9、0.897、0.898,6号线运营的安全水平很高,符合北京地铁的运营现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为地铁安全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刘凯斯宫辉力陈蓓蓓
关键词:北京地铁地面沉降PS-INSA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