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02097)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亢一澜仇巍邓卫林高頔雷振坤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4篇拉曼
  • 3篇纳米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纳米管
  • 2篇拉曼光谱
  • 2篇光谱
  • 2篇残余应力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压痕
  • 1篇应变传感
  • 1篇应变传感器
  • 1篇偏振
  • 1篇显微拉曼
  • 1篇显微拉曼光谱
  • 1篇纳米压痕
  • 1篇晶格
  • 1篇晶格结构
  • 1篇构型
  • 1篇硅基
  • 1篇硅基底

机构

  • 4篇天津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作者

  • 3篇仇巍
  • 3篇亢一澜
  • 2篇邓卫林
  • 2篇李秋
  • 2篇雷振坤
  • 2篇高頔
  • 1篇富东慧
  • 1篇张青川
  • 1篇李石磊
  • 1篇黄干云
  • 1篇焦永哲
  • 1篇韩月涛

传媒

  • 3篇实验力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硅基底多层薄膜结构材料残余应力的微拉曼测试与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针对MEMS器件制备中两种典型的硅基底多层薄膜结构的残余应力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微拉曼光谱技术测量其残余应力的方法,分析并给出了硅基底多层薄膜结构中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硅基底和薄膜内存在较大的工艺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在基底内靠近薄膜两侧部分呈非线性变化,在基底内主要呈线性变化,并引起基底整体翘曲。基于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硅基底多层薄膜结构的分层结构模型。本文工作表明微拉曼光谱技术是测量与研究硅基底多层薄膜结构残余应力的一种有力手段。
邓卫林仇巍焦永哲张青川亢一澜
关键词:硅基底残余应力
碳纳米管应变传感器的性能分析:实验偏振模式的影响机制被引量:3
2013年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拉曼力学传感介质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质及共振、偏振拉曼特性。将碳纳米管散布在基体材料中,即可实现局部应力/应变的测量。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常规的远场拉曼光谱得到的是一定区域内众多碳管的平均散射信息。本文综合考虑了采样点内各方向碳管的影响,并对碳管散射的共振状态、碳管的分布状态、拉曼系统的偏振构型及偏振方向等实验因素对碳纳米管应变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分峰和重构的方法定量地给出了不同实验模式下采样点内的拉曼信息组成以及各种实验模式的测量精度。分析和对比表明,采用双偏振构型且偏振方向沿荷载施加方向时的测量精度最高,即最优的实验模式。
高頔亢一澜仇巍雷振坤黄干云
关键词:显微拉曼光谱
碳纳米管应变传感测量与偏振拉曼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面向微尺度平面变形的精细测量对碳纳米管应变传感测量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利用碳纳米管的拉曼应变敏感性及其偏振选择性,针对各种典型的拉曼光谱系统偏振构型,推导建立了适于各种偏振拉曼构型的碳纳米管平面应变传感解析关系式。从测量学角度出发,对不同偏振构型下的应变传感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入射与散射光偏振方向皆能够连续控制且始终保持平行的双偏协同构型最适合于平面应变传感,并进一步提出易于实现的双偏协同构型光路配置方式与控制方法。通过实验应用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基于偏振拉曼的碳纳米管平面应变传感测量。
李石磊仇巍亢一澜雷振坤李秋邓卫林高頔
纳米压痕残余应力场拉曼光谱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采用纳米压入仪在晶向为〈111〉和〈100〉的两种单晶硅片表面压入1000nm,卸载后得到深度约为550~570nm的压痕。使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压痕周边区域进行测量,采用场扫描成像技术得到了压痕周边拉曼频移、半高宽、峰强等拉曼信息,通过分析由频移求得残余应力场的分布。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残余应力场的分布,以及晶向对应力场分布的影响,近似给出了压痕边缘最大压应力与微裂纹尖端最大拉应力。对其他拉曼信息的分析表明,半高宽和峰强信息与材料晶格结构的变化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残余应力的作用。
韩月涛李秋富东慧
关键词:纳米压痕残余应力晶格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