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5-03A-04-01)

作品数:6 被引量:98H指数:3
相关作者:于炳松曾秋楠王建伟王全利杜景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盆地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上古生界
  • 2篇南华北盆地
  • 2篇华北盆地
  • 2篇古生界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南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气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储层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支撑剂
  • 1篇支撑剂回流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2篇曾秋楠
  • 2篇于炳松
  • 1篇张永超
  • 1篇杜景霞
  • 1篇王全利
  • 1篇王建伟
  • 1篇岳步江
  • 1篇刘焕雨
  • 1篇吕伟

传媒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石化物资...
  • 1篇信息技术与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压后返排过程中支撑剂回流临界流速图版研究
2021年
华北分公司红河、泾河油田与大牛地气田部分油气井在压裂后出现支撑剂回流现象,影响了油气井的正常生产,降低了压裂效果。针对压裂井支撑剂回流问题,分别对不考虑闭合压力与考虑闭合压力情况下,对单个支撑剂进行力学分析,分析了支撑剂的回流机理,建立了返排前后期临界返排流量计算模型,和生产过程中的临界产量计算模型。结合实际的施工资料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并提出了压后返排图版,为指导压裂液返排和确定油气井合理产能提供依据。
李嘉瑞
关键词:支撑剂回流
南堡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被引量:6
2019年
南堡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富油气凹陷,近年来在多个勘探领域获得新发现,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的勘探实践与盆地第三次资评结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有效指导勘探部署。通过南堡凹陷基本石油地质特征解剖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建立了不同勘探领域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油气富集规律。基于地质风险评价,优选评价方法,重新开展南堡凹陷资源量计算,明确了剩余资源分布及未来有利勘探领域。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2.20×108 t,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19×108 t,剩余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7.10×108 t。依据“深浅兼顾、油气并举”的原则评价,指出了高柳、南堡1号、南堡2号和老爷庙等4个构造带是未来重点石油勘探区带。
王建伟杜景霞张永超王全利赵淑娥
关键词:勘探方向资源潜力剩余资源南堡凹陷渤海湾盆地
南华北盆地尉参1井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地球化学及其含气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明确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含气性特征及资源潜力,以太康隆起西部页岩气参数井尉参1井的钻录井、岩心和测试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对泥页岩的发育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含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康隆起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泥页岩较发育,累计厚度大;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二叠系太原组和山西组TOC平均值分别为1.46%、 1.01%;泥页岩有机质类型均为Ⅲ型,现场解吸气含量分别为0.172~5.478 m3/t和0.242~2.858 m3/t。并进一步探讨了埋藏深度、岩性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与含气性之间的关系,优选了优质烃源岩发育层段。
曾秋楠张交东于炳松于炳松周新桂
关键词:南华北盆地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地球化学
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推力变化平缓的控制方法
2019年
随着石油天然气开采难度越来越大,水平井、大位移井等高难度井越来越多,对旋转导向系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国内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的控制方法比较复杂,且推力变化不平缓。针对上述情况,通过研究矢量分解以及高次谐波的作用,提出了一种简单且推力变化平缓的控制方法。该方法软件实现简单,而且由于推力变化平缓而降低了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的设计难度,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杨斌吕伟刘焕雨岳步江白璟
关键词:侧向力控制方法
太康隆起上古生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南华北盆地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暗色泥岩较为发育,是该区主要烃源岩层系之一。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太康隆起西部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28件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基于稀土元素的稳定性和其对沉积水体变化的高敏感度,结合泥岩有机碳含量及宏观沉积特征,探讨太原组、山西组古沉积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太康隆起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稀土元素总量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相近,明显高于本溪组和下石盒子组,同时山西组具有较弱的Ce负异常和较强的Eu负异常。Ce异常表明本溪组至下石盒子组整体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ΣREE和TOC在垂向上的变化表明古气候条件经历了由干冷向温湿的转变,沉积速率先降低再增大,太原期沉积水体深,沉降速率低,环境稳定,对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曾秋楠张交东于炳松于炳松周新桂
关键词:稀土元素上古生界古环境南华北盆地
深水重要油气储层——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被引量:81
2012年
南海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发育一个大型中央峡谷体系,平面上呈"S"型NE向展布,西起莺歌海盆地中央拗陷带东缘,横穿琼东南盆地中央拗陷带,向东延伸进入西沙海槽。通过2D及3D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揭示该峡谷体系可以划分为4个区段,不同区段不仅具有明显不同的剖面形态,而且具有不同沉积物构成、沉积微相以及不同沉积物源。不同区域峡谷形态及充填分析表明,自西向东,中央峡谷下切深度越来越大,下切层位越来越老。其下切剖面形态发育有"V"、"U"、"W"和复合型。其中"V"型峡谷下切深度最大,冲刷、削截特征最明显。峡谷西段以浊积水道沉积为主,峡谷东段为浊积水道与块体流沉积互层沉积,但在不同区带不同沉积物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异。浊积水道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侧,块体流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陆坡体系,从而,来自于西部浊积水道沉积与来自于北部块体流沉积在中央峡谷内形成了多源多期发育的复杂的峡谷系统。
王振峰
关键词:浊积水道琼东南盆地中新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