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468)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春华葛滢王亚王淑刘聪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胞内砷磷含量和比值对莱茵衣藻砷酸盐和亚砷酸盐耐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为探索胞内砷(As)与磷(P)含量和比值与莱茵衣藻As耐性的关系,本文设置两个磷酸盐(PO_4^(3-))和系列砷酸盐(As(V))、亚砷酸盐(As(Ⅲ))浓度,处理72 h后测定莱茵衣藻生长情况和胞内As、P含量,并以培养液As浓度([As]_dis)、胞内As含量([As]_intra)、胞内砷磷比([As:P]_intra)推算半数效应浓度(EC_50),比较这3种指标对莱茵衣藻As耐性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随着[As]_dis的增加,莱茵衣藻[As]_intra上升,提高培养液PO_4^(3-)浓度不影响As(Ⅲ)处理下的[As]_intra,但显著降低了As(V)处理下的[As]_intra.以[As]_dis表征EC_50时,两种PO_4^(3-)水平(0.315、3.15 mg·L^(-1))下的As(Ⅲ)-EC_50(2090.3、21183.6μg·L^(-1)-As)明显高于As(V)-EC_50(162.1、2358.3μg·L^(-1)-As).基于[As]_intra的EC_50数据显示,PO_4^(3-)水平不影响As(Ⅲ)-EC_50(123.9、125.0μg·g^(-1)-As-dw),但显著影响As(V)-EC_50(7.4、58.6μg·g^(-1)-As-dw).由[As:P]_intra推算的EC_50可知,PO_4^(3-)对两种形态As毒性的影响相反,As(Ⅲ)-EC_50分别为21.1、6.1(mol/mol,As/P),As(V)-EC_50分别为1.3、3.4(mol/mol,As/P).研究结果说明,As(V)对该藻的毒性大于As(Ⅲ),莱茵衣藻对As(V)和As(Ⅲ)的耐性除了受到培养液PO_4^(3-)浓度的制约外,还受到胞内As、P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
- 郑燕恒李颢张春华葛滢
- 关键词:莱茵衣藻砷
- 共生细菌对盐生小球藻富集和转化砷酸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藻菌共生体系在污水处理和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探讨共生细菌对小球藻富集和转化砷酸盐[As(Ⅴ)]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批次培养实验,设置0~750μg·L^-1As(Ⅴ),暴露7 d后测定无菌和带菌的盐生小球藻(Chlorella salina)对砷的吸收、吸附和形态转化.小球藻的共生细菌经分离、培养与16S rRNA鉴定,确定为盐单胞菌(Halomonas sp.).该菌存在时,小球藻细胞对砷的吸附显著增加,但对砷的吸收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As(Ⅴ)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无菌和带菌小球藻胞内的砷形态均以As(Ⅴ)为主;前者As(Ⅲ)的比例为8.99%~11.52%,后者则检测到少量的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0.02%~0.04%).盐单胞菌单独培养时,培养液中的砷以As(Ⅲ)为主要形态,As(Ⅴ)所占比例为7.59%~26.80%,表明该细菌具有较强的砷酸盐还原能力.不同浓度As(Ⅴ)暴露7 d后,带菌小球藻对溶液中砷的去除率为19.81%~41.08%,高于盐单胞菌(5.14%~14.62%)和无菌小球藻(14.98%~21.08%)的去除率.共生的盐单胞菌促进了盐生小球藻对砷的富集,表明藻菌共生可增强砷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效果.
- 许平平刘聪王亚郑燕恒张春华葛滢
- 关键词:小球藻共生细菌砷酸盐
- 磷酸盐对莱茵衣藻砷的耐性和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
- 砷(A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土壤环境中的有毒类金属。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大量含砷化合物进入环境,最终随河流从陆地迁移到海洋,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砷污染日益严重。微藻作为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具有很强的砷...
- 郑燕恒
- 关键词:海洋生物莱茵衣藻砷酸盐代谢过程磷酸盐
- 带菌盐藻对不同形态砷的富集和转化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自然环境中藻和菌多是共生的,藻菌共生体对污染环境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方法从带菌盐藻中分离鉴定出1株芽胞杆菌(Bacillussolisalsi),并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Ⅴ)]胁迫13d后,带菌盐藻对砷的吸收、吸附、转化情况以及培养液中的砷含量及其形态.结果表明,无菌盐藻对砷的耐性较强,在250μmol·L-1和500μmol·L-1 As(Ⅲ)胁迫下,砷含量分别为3.78g·kg-1和4.56g·kg1-,但是培养液中的砷含量仅下降7.9%-8.3%,Bacillussolisalsi单独除砷的能力也不强(去除率为6.1%-19.9%).盐藻及其共生菌协同除砷的能力较强,25-100μmol·L。As(Ⅲ)处理下能吸收0.99-2.79g·kg-1的砷,25-500μmol·L-1As(Ⅴ)处理下能吸收1.22-3.46g·kg-1的砷.25-100μmol·L-1As(Ⅲ)和As(V)胁迫下砷去除率均在54.3%以上.带菌盐藻可以通过As(Ⅲ)氧化、As(Ⅴ)还原、As(Ⅲ)甲墓化和排出胞外等涂释隆低砷的毒害.
- 王亚张春华王淑申连玉葛滢
- 关键词:盐藻芽胞杆菌砷形态
-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微藻中的砷形态被引量:13
- 2014年
- 建立了盐藻和螺旋藻中砷形态的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HPLC/HG—AFS)分析方法。优化了微藻中砷形态的提取方法、流动相浓度及PH、KBH1浓度、载流浓度、AFS参数。优化后砷形态的提取效率范围为97.3%~99.1%,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As(Ⅲ)、二甲基砷酸(DMA)、一甲基砷酸(MMA)和As(V)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6、0.9997和o.9994,检出限分别为0.19、0.40、0.34、0.52μg/L,盐藻的砷加标回收率为91.5%~100.8%,螺旋藻的砷加标回收率为95.6%~104.59/6。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快速(10min),且测得微藻中的砷形态数据准确、可靠。
- 王亚张春华申连玉王淑葛滢
- 关键词:盐藻砷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 不同氮磷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砷富集和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氮(N)、磷(P)是影响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培养液中N、P的浓度,可能实现对蛋白核小球藻富集砷(As)进行调控。为探讨N、P浓度对这种微藻吸收As的影响是否与其生长变化有关,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首先研究不同N、P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进而选择不影响小球藻生长的N(247、24.7 mg·L-1)、P(6、0.6 mg·L-1)浓度组合,设置0.8、8 mg·L-1的亚砷酸盐(As3+)和砷酸盐(As5+)处理3 d,研究N、P浓度对小球藻As富集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浓度为6 mg·L-1时,N浓度降低到24.7 mg·L-1不会影响小球藻对As3+和As5+的富集及其胞内As形态的转化;而当N浓度为247 mg·L-1时,P浓度降低到0.6 mg·L-1则会显著增加小球藻对As3+和As5+的吸收和富集,藻细胞内As5+还原、甲基化和外排也显著增强。因此,在不影响小球藻细胞生长的条件下,P对其As富集和转化过程的影响比N更为显著。
- 刘聪许平平王亚郑燕恒林巧云唐皓张春华葛滢
- 关键词:蛋白核小球藻氮磷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