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6Z331)
-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7
- 相关作者:巩宗强李培军杨辉孙翼飞毛华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脂肪酶催化非食用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优化被引量:6
- 2011年
- 以麻疯树油、亚麻油、乌桕油为原料油,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在3.0 g油、1 mL正己烷、醇油摩尔比为3.5∶1、固定化酶质量为油质量20%的条件下进行生物柴油的制备,通过脂肪酸甲酯产率和组成分析,以考察生物柴油制备的影响因素,进行反应时间优化。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对脂肪酸组分不存在选择性,且在超声、表面活性剂和时间优化等条件下也没有选择性。反应不同时期,转化率大小顺序为:麻疯树油>亚麻油>乌桕油。加入甲醇后,3种油的酯化反应在1.5 h内达到平衡,可在反应1.5 h后即加入下一次甲醇,以缩短反应时间。在总时间为4.5 h的条件下3,种油的催化反应已达到平衡。加入甲醇后超声处理10 min不能加快酯化反应速率,加入1.5 g TW-80降低了生物柴油转化率。
- 毛华军巩宗强方振东杨辉李果孙翼飞
- 关键词:生物柴油固定化脂肪酶植物油脂肪酸甲酯
- 处理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吸附剂筛选及其性能评价被引量:10
- 2008年
- 为循环利用植物油淋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应用吸附过程去除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对10种吸附剂进行吸附柱和批处理筛选实验,评价了这些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的吸附剂.动态吸附柱筛选实验表明,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在活性炭F400及F300上的吸附量最高,分别为55.39μg.g-1和23.82μg.g-1,说明吸附剂的粒径对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多环芳烃在其他几种吸附剂上几乎没有吸附.批处理筛选实验表明,多环芳烃在两种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仍然最多,分别为211.85μg.g-1和203.79μg.g-1.
- 巩宗强胡筱敏徐新阳李培军
- 关键词:多环芳烃植物油活性炭
-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被引量:11
- 2009年
- 利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中、低浓度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效果,阐明土壤微生物(接种和土著)与PAHs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投加PAHs高效降解菌可以促进土壤中PAHs的降解,2周内效果显著;典型PAHs降解的难易程度依据为:菲<蒽<芘<苯并(a)芘和屈艹;细菌种群丰度和多样性均与PAHs降解呈负相关关系,同一处理细菌种群结构随时间变化不大.对于中、低浓度PAHs原位污染土壤,增强土著菌的活性是提高土壤PAHs降解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 王菲苏振成杨辉李晓军杨官品董殿波
-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生物降解
- 多环芳烃降解菌X20的鉴定及降解特性被引量:11
- 2010年
- 从多环芳烃降解高效的混合菌群中分离筛选到1株多环芳烃降解菌X20,经形态观察和16SrRNA序列分析,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采用室内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该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菲和芘的降解。结果表明:弱碱环境有利于菌株X20对菲和芘的降解,最适pH为8.0;葡萄糖对菲芘降解率的影响呈抛物线变化,当葡萄糖浓度为0.2%时,X20对菲和芘的降解达到最高;X20对菲和芘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的上升而降低,菲和芘在初始浓度为10、20和40mg.L-1时的7d降解率分别为56.3%、39.25%、29.75%和41.8%、29.55%、23.50%,芘对X20降解的抑制强度高于菲。本研究结果将为构建高效的多环芳烃降解菌群,提高多环芳烃原位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奠定基础。
- 杜彦玲台培东施秋峰李培军
- 关键词: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RRNA假单胞菌属
- 用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被引量:11
- 2008年
- 应用植物油淋洗可去除土壤中高浓度多环芳烃,为进一步去除多环芳烃,采用高级氧化(臭氧氧化、过氧化氢和紫外线联合氧化)对两种含多环芳烃植物油进行处理,并考察了运行参数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具有氧化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能力,对蒽和荧蒽的氧化能力强于菲.用紫外线、10%过氧化氢,在pH=3的条件下处理MO植物油,总多环芳烃的去除率最高,为81%;按此条件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EO植物油处理8 h,总多环芳烃去除率为76.5%,达到良好效果.
- 巩宗强胡筱敏徐新阳李培军
- 关键词:多环芳烃植物油臭氧紫外线过氧化氢
- 一株高浓度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鉴定和降解特性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方法,从沈抚灌区土壤中分离得到多环芳烃(PAHs)高效降解菌N12,应用此降解菌制备固定化菌剂,修复焦化厂内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并通过生理生化和16SrDNA测序进行微生物鉴定。经过30d的降解实验,菌N12对污染土壤中各PAH的去除率>66%,总去除率为80%。生理生化和16SrDNA测序分析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N12为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 sp.),该菌具有与其他分枝杆菌同源的双加氧酶基因nidA和pdoA2。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分枝杆菌可以修复高浓度PAHs污染工业土壤。
- 孙翼飞巩宗强苏振成金京华李晓军刘宛李培军
- 关键词:分枝杆菌PAHS双加氧酶
- 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0年
- 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是微生物与矿物表面深度作用的前提,也是生物药剂在选矿中的应用的基础研究。本文综述了影响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的环境因素,微生物细胞与矿物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细胞表面基团、表面成分及其胞外聚合物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贾春云李培军魏德洲张海荣刘宛
- 关键词:微生物矿物影响因素相互作用
-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表面活性剂清洗及生物柴油强化被引量:9
- 2011年
- 针对某焦化厂内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以烷基苷(AP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曲拉通X-100(TX100)为表面活性剂代表物,采用静态平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探索采用单一及混合表面活性剂清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并考察生物柴油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率顺序为SDBS>APG>TX100。APG/SDBS混合处理及TX100/SDBS为9∶1混合处理提高了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率,而APG/TX100混合处理没能提高多环芳烃去除率。生物柴油对TX100及TX100/SDBS去除多环芳烃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对APG及APG/TX100去除多环芳烃略有提高。当APG/SDBS为9∶1时,生物柴油可以使多环芳烃去除率从(63.3±2.0)%提高到(75.6±2.0)%。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生物柴油乳液对多环芳烃各组分去除率比较类似,对菲的去除率最高,茚并[1,2,3-d]芘次之,其余相对较低。因此,建议采用APG/SDBS+生物柴油的混合体系对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 毛华军巩宗强方振东金京华杨辉杨琴孙翼飞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多环芳烃土壤生物柴油
- 应用脂肪酸甲酯淋洗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被引量:11
- 2010年
- 针对煤气厂土壤等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困难的现实,采用易生物降解的新型淋洗剂脂肪酸甲酯淋洗修复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同时进行了以甲醇、植物油(大豆油)作为淋洗剂的淋洗实验,比较不同淋洗剂的淋洗效果.结果证明脂肪酸甲酯对人工模拟污染土壤中蒽、荧蒽、芘、苯并(a)芘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95%,对煤气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也非常明显,总多环芳烃的去除率达到41%.脂肪酸甲酯的淋洗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淋洗剂.
- 王晓光巩宗强图影吴进保孙翼飞李鹏杨辉
- 关键词:多环芳烃脂肪酸甲酯淋洗污染土壤
- 脂肪酸甲基酯制备及其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溶解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应用固定化酶催化大豆油合成脂肪酸甲基酯,与市售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基酯含量进行了对比,建立了脂肪酸甲基酯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脂肪酸甲基酯溶解多环芳烃的性能。结果表明:脂肪酸甲基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20%的固定化酶,醇油摩尔比3:1,分3次加入,摇床转速160r·min-1,反应体系温度38℃,反应时间48h;在上述条件下,甲酯转化率大于95%。制得的脂肪酸甲基酯总量与市售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基酯含量相当。脂肪酸甲基酯对典型多环芳烃的溶解阈值大于250mg·L-1,可直接溶解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上述结果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 吴进保依艳丽巩宗强王晓光图影张海荣李培军
-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